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

<图片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葫政办发〔2022〕27号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印发葫芦岛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的通知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印发

葫芦岛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葫芦岛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3        

(此件公开发布)

 

葫芦岛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国将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历史起点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按照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从维护我市高标准市场体系和保障公平竞争市场规则有序运行出发,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助力葫芦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

一、“十三五”时期市场监管成效显著

(一)市场监管原则初步确立

——坚持依法监管。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依法依规实施公平公正监管,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全面实施清单管理制度,通过权力清单明确法无授权不可为,通过责任清单明确法定职责必须为,通过负面清单明确法无禁止即可为,没有法律依据不能随意检查,规范了市场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推进了市场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坚持简约监管。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要求,坚持“简”字当头,实行简约高效的监管方式,消除不必要的管制,革除不合时宜的陈规旧制,打破不合理的条条框框,砍掉束缚创业创新的繁文缛节,减轻了企业负担,减少了社会成本。

——坚持审慎监管。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趋势,围绕鼓励创新、促进创业,探索科学高效的监管机制和方式方法,实行包容式监管,改革传统监管模式,推动创新经济繁荣发展。对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领域,实施严格监管,消除风险隐患。

——坚持综合监管。适应科技创新、产业融合、跨界发展的大趋势,革除相互分割、多头执法、标准不一等痼疾,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建立综合监管体系,发挥各种监管资源的综合效益。加强信息共享,强化部门上下统筹,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消除了监管盲点,降低了执法成本。

——坚持智慧监管。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适应市场主体活跃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新科技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运用大数据等推动监管创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打造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推动“互联网+监管”,提高了市场监管智能化水平。

——坚持协同监管。新的市场监管方式改变了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方式,明确了企业的主体责任,推动了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革除了“政府急、企业不急”“消费者无奈、经营者无惧”的弊端。充分发挥信用体系的约束作用、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消费者组织、社会舆论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了社会共治。

(二)市场监管效果初步显现

1企业信用监管机制逐步健全强化企业责任意识,增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发挥信用在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让信用创造财富,用信用积累财富,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企业信息公示制度逐步完善。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增强企业之间的交易安全,降低市场交易风险,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明确企业信息公示的责任和义务,提高企业年报的公示率和年报信息的准确性。指导市场主体及时公示即时信息,强化对与市场监管有关的出资、行政许可和受到行政处罚等信息的公示。按照“引导年报一批,劝导注销一批,依法吊销一批”的原则,坚持分类处置,落实服务联系责任、警示严管、休眠企业责任人等方式促进了企业年报率有效提升。

2)企业信息归集机制逐步强化。企业信息归集是实现企业信用监管、协作监管、联合惩戒和社会共治的基础。坚持把信息共享作为实现协同监管的第一路径,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省企业信用公共监管平台,扎实推动各部门、各领域监管信息向企业名下汇聚,不断夯实协同监管的根基。

3)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有效建立。建立健全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通过建立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管理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全力构建信用监管机制。将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与市场主体年度报告工作和公示信息抽查工作紧密结合,依法将未按规定履行公示义务,抽查检查过程中发现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取得联系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先后出台了《建立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实施意见》《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规范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制度的实施意见》,努力构建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失信联合惩戒“三位一体”的信用监管机制,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得到不断规范。

4)“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日常涉企行政性检查,均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按照要求出台了随机抽查实施细则,每年编制并公布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人员名录库。以双随机监管模式为抓手,结合整治企业“办事难”问题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工作,营造公正公平执法环境,实现了凡是以主动发现问题为目的、非确指检查对象的例行性涉企日常监督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抽查检查计划管理全覆盖。

2重点领域的重点监管有效实施

1)食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一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政治站位,进一步明确和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出台了《葫芦岛市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葫芦岛市市级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等,把食品安全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二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上层设计,市、县、乡全部成立并调整了食品安全委员会或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作用。我市率先整合了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和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实行“双组长”“双主任”制,全市食品安全工作领导体制更加完善。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建设年”活动,分阶段、分批次开展了十大重点领域的食品安全建设。三是转变和创新监管方式继续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指导县、乡级行政区域科学划定食品安全网格1204个,推进54家基层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比例达到100。做好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组建和社会监督员选聘,有力提升基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紧扣行业新业态,创新智慧监管新模式“互联网+明厨亮灶”、信用信息共享公示平台等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提升了智慧监管效能。

2)“两品一械”监管取得新成效。一是强化药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落实市、县两级属地管理责任市场监管责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全覆盖,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药品零售企业连续三年做出“三不”承诺。药品流通环节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得到贯彻,飞行检查工作进一步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安全得到保证,确保了药品质量,实现了药品可追溯。二是落实医疗器械分类分级监管。对9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847家经营企业、2008家医疗器械使用单开展分级分类管理。督促各县(市)区依据《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对辖区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进行全面检查,重点突出购进、验收、储存、养护、销售及冷链等环节,检查覆盖面达到100。同时采取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体外诊断试剂综合治理、无菌和植入性医疗用品监督检查、隐形眼镜和避孕套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医疗器械行为。三是全面开展化妆品监测监管。坚持“理思路、摸本底、防风险、抓监管”四步走完成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后检查依据《化妆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8户147种化妆品进行了备案后现场核查。以市级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为技术支撑,依托医疗机构建设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采取以监测哨点为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主,其他医疗机构、生产经营企业和公众可疑即报自愿报告为辅的监测模式,全面开展化妆品网络监测,市县级监测机构报告覆盖率达到100

3)特种设备安全底线不断筑牢。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力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队伍建设,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格按照“属地管理、全面覆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思路,落实属地安全监管职责,通过定区域、定人员、定岗位、定责任,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全覆盖、无遗漏,有效提升监管效率,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3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

商事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按照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充分释放市场经济的内在活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和营商环境得到优化,“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大力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改革举措,推行“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次受理、同步审核”一站式解决的便利注册方式,激发大学生、海归人才、企业精英、农民工等创业热情,与国家创业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有力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展现出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改革的积极成效和巨大潜力。

二、“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与新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体制完善的过程中,市场监管虽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依然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盗版侵权、价格违法行为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仍然多发,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消费者维权难等问题依旧存在;二是市场主体具有持续较快增长的潜力,释放改革红利仍具有较大空间,但目前在投资创业的便利程度上,还存在不少制度性障碍亟待消除;三是企业对公平竞争环境的依赖度持续提高,对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出了更高期望,但目前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跟不上形势要求和市场主体、消费者的期待四是“放管服”改革背景下,行政审批大量减少后,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监管实效还不是十分理想,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各级监管部门来讲仍然是考验和挑战五是市场信用体系仍不健全,信用意识淡薄、各种失信行为还比较普遍,信用监管威慑力尚未充分显现六是市场竞争不充分与过度竞争并存,垄断现象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尤其是行业垄断、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问题比较突出,维护全市统一大市场,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迫切需要打破行政性垄断、行业垄断和资本垄断七是质量强国意识不强,有的地区经济转型决心不大、工作成效不明显,只追求干了什么,不追求干好了什么,抓不住质量提升这个抓手八是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后,初步实现了“物理整合”,但是“化学融合”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实现全面融合、深度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基层综合执法队伍虽然组建,但仍未形成合力,监管方式仍然依靠传统的人力监管,智慧监管格局尚未形成。上述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影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找准“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职能的定位,在化解主要矛盾、解决重点问题上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对事关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问题,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逐项分析研究,在市场监管领域找到对应点位;对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问题,要在质量发展、质量监管和质量基础等方面统筹部署推进,不断形成质量发展的特定方向和特色创新对事关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问题要围绕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市场规则、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大方面内容,深入研究市场监管规则、流程和标准对事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问题,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和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市场监管工作全领域、全过程,朝着市场监管治理现代化方向迈进。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市场监管工作系列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从维护我市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出发,把改革创新和依法行政作为重要保障贯穿市场监管全过程,大力推动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消费三个环境建设,持续推进质量发展、质量监管、质量基础三个质量创新,科学统筹综合监管、综合执法、优化服务三个职能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力争到2025年建成体制比较成熟、制度更加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为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打牢基础,为实现葫芦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强化市场监管职能定位,实施流程重塑再造,建立权责明晰、事权合理的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和完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办法,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营造更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

——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强化安全监管和重点监管为基本点,完善新型监管机制,健全现代化监管体系。以强化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手段,有效发挥大数据和“互联网+监管”支撑作用,提高监管智能化水平。以强化市场主体责任为抓手,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加强依法监管和违法惩戒,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不断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发挥市场监管作用,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保障公平竞争市场规则有序运行。围绕建设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转换经济发展新动能。

——全面加强消费环境建设。树立消费环境建设“全周期”管理意识,积极探索建立“全链条”监管、“全覆盖”服务的消费环境现代化治理体系。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协调机制。发挥信用监管基础作用和消费者协会主体作用,建设消费环境社会共治体系。探索建立集体诉讼制度。

——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着力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创新质量发展方式,加强葫芦岛品牌建设,强化标准化战略,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和完善政府质量考核工作,推动各级政府落实高质量发展重要量化指标。强化质量技术基础,推进标准、计量、合格评定一体化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基层工作、一切为了市场主体发展、一切为了消费者的工作理念,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转变思想观念。立足发展根本,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用创新思维推进各项改革,凡是不符合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要求、影响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障碍瓶颈都要破除,向制度机制创新要动力、求发展。

——坚持推动创新发展。以改革创新作为提高市场监管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根本动力,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

——坚持务实简约高效。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探索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监管智能化水平,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坚持服务振兴发展。增强战略意识,强化全局观念,更加自觉地把市场监管工作放到市振兴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把握。

三、主要目标

2025年,市场监管效能和市场效率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系统、科学、规范、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更加成熟,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进一步夯实,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得到巩固发展。

——市场准入更加便捷。商事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影响投资创业便利度的制度性障碍和隐性壁垒基本消除,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准入规则基本形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工作模式不断创新,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水平明显提升。

——市场活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提升市场主体运行质量,扩大经营规模,企业生命周期有效延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稳步提高,高价值专利创造能力大幅度提升。

——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全面落实到位,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质量安全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共治水平有效提升。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重大安全风险事件,安全形势持续保持稳中向好。

——监管效能持续提升。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完备,监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监管手段不断创新,现代化、智能化的“互联网+监管”模式得到广泛应用,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竞争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市场主体竞争力和市场效率明显提高,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优化。

——消费环境明显改善。消费维权的便利度大幅提升,消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消费者协会等消费者组织发展壮大,消费者满意度持续提高,消费维权的法律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

——质量发展持续创新。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标准化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品牌发展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显著进展,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模式全面建立。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得到深化,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执法资源配置合理,执法职能相对集中,监管与执法职责全面厘清。市场监管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完善,跨部门跨层级联动执法响应机制健全。药品监管派驻稽查工作模式更加成熟,药品监管制度体系、监管执法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信用管理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专栏1  “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规划领域

量化发展目标

1

登记注册

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

2

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特殊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达到100;保健食品经营企业2021年企业诚信自律经营率达到20,每年递增102025年底全市达到60

3

食品安全监管

规模以上社会餐饮服务单位、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达到100;通过HACCP或ISO22000体系认证的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达到100

4

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检验量达到3批次/千人(其中食用农产品检验量达到1批次/千人);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5

药品安全监管

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率达到100,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查处率达到100,群众投诉举报问题处置率达到100

6

特种设备监察

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控制在0.5以下

7

产品质量监管

每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少于300批次

8

知识产权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0.93件

9

投诉举报

消费投诉按期办结率达到90以上,举报按期核查率达到90以上

10

广告监管

广告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率达到100,将应当公示的广告监管信息记于企业名下的归集率达到100

11

质量发展

省长质量奖参评企业达到10家次;全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以上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5以上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76分以上

12

标准

新增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10项以上

13

计量

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6项

14

认证

全市各类有效认证证书保有量达到1600张

15

检验检测

全市每年监督检查检验检测资质认定机构不少于40家每年组织开展5个项目的实验室能力验证

第三章  市场安全监管

一、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严格按照“四个最严”要求,把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底线,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夯实责任,健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1全面落实党政同责。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督促县(市)区乡镇(街道)建立食品安全责任清单,依法依规制定监管事权清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坚持将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纳入综合考评内容。推动将食品安全列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党校领导干部培训教育课程,将党政领导干部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情况纳入巡察工作安排等。围绕食品安全领域改革,加强前瞻性和政策性研究,开展优秀调研报告年度评选工作。各地区及相关部门向市委、市政府报告食品安全工作,形成食品安全年度报告,并在网站公示。

2健全监管工作机制。参照国务院、辽宁省食品安全委员会设置,及时调整优化市、县两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细化成员单位内部责任分工。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开展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加强食品安全督查督办和评议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加强基层食品安全责任网络建设,深入推进镇街食安办星级评价。

3优化社会共治格局。加强食品安全群众监督协会建设运行和作用发挥,深入推进“四个你我”(我执法你参与我宣传你传递你点题我检测你举报我查处)等群众性监督活动。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食品安全金融征信体系建设。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行政约谈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和违法曝光力度,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机制,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力度,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常态化科普教育。

(二)创新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1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深化食品领域“互联网+监管”,建立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平台。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和运用,探索食用农产品安全新型监管模式。借鉴杭州“食安慧眼”系统,建立适合本地区的智能监管系统,督促大型以上餐饮单位、各类学校、120张床位以上养老机构、医院食堂等完成全覆盖,实现从普通“阳光厨房”到视频“阳光厨房”再到智能“阳光厨房”的三级跳升级。

2强化全过程监管。强化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健全“双随机”抽查与重点监管检查并重的分级分类信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以“三查”(体系检查、双随机检查技能检查)为主的监督检查体系,切实提升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加快城乡放心农贸市场建设,巩固提升品质食品安全示范超市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升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工作。继续开展无证餐饮及小餐饮整治和网络订餐净网行动,与饿了么、美团两大平台协作,逐步推行网络订餐“食安封签”机制。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实施进出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探索出口食品企业备案监管模式。健全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建立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编码及标识载体地方标准。

3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食品生产经营领域证照分离、证照联办等,推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双轨制,落实原料目录和功能目录管理规范。对食品安全标准使用进行跟踪评价,加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宣传贯彻和企业标准备案,培育发展团体标准。规范特色食品产业,引导食品小作坊加快改造提升。实施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竞争力和美誉度。

(三)防范风险,坚守食品安全治理底线

1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预警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辽宁省食品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葫芦岛市食品安全风险研判和风险预警工作制度》。市、县两级卫生健康部门会同同级食品安全监管等部门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商机制,汇总、分析风险监测数据,研判食品安全风险,形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实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年度报告制度,并在市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官方网站予以公示。加快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安全评价和风险监测体系建设。尝试以区为单位建设检测体系,优化整合检测资源,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监测水平消除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

2强化抽检监测。开展食品抽检监测质量提升行动,按5.5批次/千人标准(含风险监测1批次/千人),每年制定抽检计划。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畜禽肉及副产品、蔬菜、农贸市场散装酱腌菜等风险较高食品的靶向抽检。高标准完成风险监测,提高食源性疾病病例及病原学检测工作质量。

专栏2  统筹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专项行动

1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防范发生群体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全面推行“明厨亮灶”,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全覆盖。对学校食堂、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校园周边餐饮门店及食品销售单位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

2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为主战场,全面清理食品经营主体资格,严厉打击经营“三无”食品、假冒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实现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逐步建立规范的农村食品流通供应体系,净化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3推进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不断提升“明厨亮灶”覆盖面实施“明厨亮灶+互联网”监管,提智慧监管和社会共治水平。坚持“以网管网”,全面落实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及入网商户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持续推进“食安封签”全域投放,促进网络餐饮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实施餐饮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支持餐饮服务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中央厨房,提升餐饮行业标准化水平。

4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提升行动。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各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全行业、全链条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夯实属地监管责任体系,各级政府对本地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负总责。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面实施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完善企业“批批全检”的检验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常态化机制。规范婴幼儿配方乳粉标识标注。

5推进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全面开展严厉打击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广泛开展以老年人识骗、防骗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大力整治保健食品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查处各种非法销售保健食品行为,打击传销。完善保健食品标准和标签标识管理。做好消费者维权服务工作。

二、坚决守住药品安全底线

充分认识药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用药用械用妆高质量需求认真分析研判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对风险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坚决守住药品安全底线依托新技术创新监管方式寓监管于服务之中,落实“六稳六保”,激发医药产业活力和创造力。坚定“守底线、追高线”的监管目标,守底线保安全,追高线促发展。

(一)加强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1扎实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全面宣传贯彻《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解读新变化、新举措、新规定、新要求,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宣传力度,督促企业切实做好对从业人员的全员培训,特别是重点加强对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并将企业宣贯培训的实施情况及培训效果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

2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围绕学习“两法两条例”以及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和国家、省相关规章等内容,组织开展业务素养提升工作,促进监管人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意识、监督检查能力和执法办案能力,构建有效满足药品监管工作需求的检查员队伍,提高监管效能。

3持续规范法规制度执行。针对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新要求,进一步细化明确各层级监管工作的程序、流程、规范。健全完善行政处罚案件法制审核制度,组织开展监督检查档案和行政处罚案卷考评工作,确保监督执法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二)建立更加完备的药品监管制度

1强化以防为主风险管理。认真落实风险防控责任,探索创新风险警示防范的有效举措和工作机制。对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投诉举报等发现的风险信号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及时发布风险警示预警,有针对性地分析研判、对症施策、定点清除,努力做到对发现、识别、评估、控制、消除风险的闭环管理。强化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监督检查要既查合法性也查规范性,强化落实“管事”与“管人”并重,重点强化“管人”。完善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机制,认真做好报告和监测资料的收集、核实、评价上报工作。组织协调辖区内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认真做好监测工作,保证报告数量和工作质量。

2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按照制定出台的《药品零售企业主体责任清单》等企业主体责任制度,实现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经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可评估、可检查。持续开展法律法规宣贯培训,提升企业的法律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

3强化经营使用环节监管。监督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产品进货查验制度,严厉查处药械经营使用单位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医疗器械行为,进一步规范和净化市场秩序。监督企业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组织开展全市化妆品市场监管情况调研;加强对化妆品购销渠道等重点环节和美容美发单位等重点场所的监督检查,全面排查流通领域安全风险,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着力规范化妆品市场秩序。

4强化疫苗质量安全监管。着力防范疫苗质量安全风险。全面落实疫苗生产、配送、预防接种各环节全覆盖监督检查制度,不断提高发现质量安全风险和违法违规线索的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疫苗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疫苗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全过程可追溯。加强行刑衔接,加大疫苗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

5大力加强抽检工作。着力提高监督抽检的针对性和靶向性,加大对高风险重点产品的抽检力度。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抽检工作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抽检工作。

6着力解决药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针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较多、抽检发现不合格产品频次较高、群众投诉举报相对集中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产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行动,逐步解决药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继续开展医疗器械“清网”行动、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专项检查,开展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排查处置工作,加强网络销售化妆品安全监管。

(三)提升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1积极推进信息化监管。全面对照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瞄准全力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将“智慧监管”作为市场监管的创新发力点,努力打造智慧市场监管新品牌,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药品智慧监管平台建设,通过对药品流通环节数据的实时采集,应用大数据实现对药品流通的实时动态监管,提升监管针对性和透明度,减少大量繁琐的现场检查,节约监管成本和监管时间,实现粗放型监管向精准监管转变。

2加快构建与新体制相匹配的监管工作体系。进一步明晰和理顺药品监管部门在行政审批、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方面的监管工作职责,持续健全完善市市场监管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检验检测部门之间的工作机制强化执法监督各项制度规范建设。建立完善约束有力、实绩可评的绩效考核体系推动将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并认真做好督促指导和跟踪协调,坚持细化任务标准、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全市药品监管各项重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阳光监管,依法主动公开审评审批、监督检查、案件查办等监管信息。强化新闻宣传,加强与各类主流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建好用好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打造全系统协调联动信息发布格局。强化舆情监测,主动发声,回应社会关切。认真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四)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协同推进药物警戒制度建设,进一步理顺我市机构改革后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强化药物警戒工作的技术支撑。推进上市许可持有人履行直接报告不良反应制度,加强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和监测资料的收集、评价、反馈上报工作,开展严重不良反应(不良事件)调查和评价。

三、坚决保障特种设备安全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健全责任体系,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治理体系,坚决遏制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维护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一)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

推动建立安委会框架下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协调机构,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强化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议事协调机制,有效落实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相关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完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指导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严格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主体责任,扎实开展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筑牢特种设备安全防控基础

1强化标准引领特种设备监管作用。充分发挥特种设备标委会等第三方机构的技术优势,以系统性、普遍性问题为导向,综合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一系列地方标准,不断规范提升特种设备相关单位的管理、生产和应急能力。

2着力推进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充分发挥电梯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推广电梯责任保险和“保险+服务”模式,提升全市电梯责任保险覆盖率。推进电梯维保和检验检测改革,提升维保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配置检验检测资源,更好地发挥检测的技术诊断作用和检验的技术监督与兜底作用,保障电梯安全稳定运行。

3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建设。强化基层监察人员培训考核,按计划开展特种设备应急处置、现场监督检查等业务培训,壮大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力量,提高基层监管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

(三)提升特种设备监管信息化水平

1构建电梯全生命周期可追溯体系。不断完善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统计分析功能,开展维保单位维保质量考核,督促使用单位及时报检完善我市电梯应急救援监控中心建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电梯全生命周期信息可追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

2构建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充分发挥气瓶制造单位、充装单位主体建设作用,检验机构技术服务作用,监察机构监管指导作用,有序推进我市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气瓶来源可查、流向可追、责任可究。

四、坚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一)突出食品相关产品,保障“吃得安全”

针对塑料制品、纸制品、餐具洗涤剂等食品相关产品持续开展专项整治,督促企业重点抓好原材料入厂把关和出厂检验等生产过程关键环节,采取推进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二)突出校服、服装等纤维产品,保障“穿得安全”

聚焦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妇女服装、泳衣、毛巾等消费者需求旺盛的产品,从严开展安全监管,重点检测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化学性指标。聚焦校服、絮用纤维制品等,加强规章制度的宣贯,加大监督检查与抽查力度。

(三)突出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家居业产品,保障“住得安全”

围绕建筑防水卷材、家具、板材、油漆、涂料等建筑装饰装修材料,聚焦城乡接合部、农村建材市场等重点场所,开展市场监督检查。结合监督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靶向式”抽查,重点检测甲醛、苯、二甲苯等化学性指标,对抽查不合格产品加大处置力度。联合行业协会,开展建材类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四)突出家电、儿童和学生用品等日用品,保障“用得安全”

针对电热毯、散热器、小家电、儿童玩具等日常用品的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加强生产流通领域特别是网络交易市场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重点整治和查处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特别是电气等安全不达标的产品,以及“三无”、假冒伪劣产品。

(五)突出交通工具等出行用品,保障“行得安全”

聚焦轮胎、刹车片、蓄电池等产品,以及电动自行车等出行工具,加大生产销售环节监督抽查力度,突出检测安全指标。对擅自改装原厂配件、私自更换大功率蓄电池等违法行为,依法及时反馈相关部门进行查处。

(六)突出重点生产资料,防范行业风险

对保留许可证管理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车载罐体、电线电缆、化肥等产品,开展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对取消许可证管理的防爆电气、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钢丝绳、砂轮等产品以及重点消防产品、涉及环保等相关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和检查工作力度。

(七)突出防疫物资质量监管

继续加大对非医用口罩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突出过滤效率、呼吸阻力、防护效果等安全指标,保障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安全,提升非医用口罩产品质量水平。

第四章  市场环境建设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市场化的营商环境

(一)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

1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建立全部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形成相关部门一体化协同推进体系,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分类推进改革。持续在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和网上办等方面探索实践,将办理审批许可的平均用时压缩至法定时限的一半以内。

2持续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对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食品经营者实行备案管理,扩大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登记注册。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以外领域投资的,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进行登记注册。

(二)提高便利化服务水平

1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持续简化企业开办手续,优化企业开办流程,提升信息共享效率,将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功能,拓展全程电子化申办、公章刻制网上服务在线缴费、相关证照自助打印或下载等应用场景。

2拓展“一网通办”应用功能。建成全省统一的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强化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将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事项纳入“一网通办”,有效降低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完善一体化行政审批平台,全量归集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审批信息,全面推进行政许可事项“一网通办”。

3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提高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按照“四减”要求,细化量化服务标准,压缩自由裁量权,实行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落实“一网、一门、一次”要求,创新便利化服务方式和手段,打造规范便利高效的服务环境。

(三)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1构建兼顾效率与安全的市场退出机制。坚持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取向,促进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化解行业性、区域性市场风险。持续完善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应用功能,优化企业注销办理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间,促进市场退出路径和渠道更加简明、畅通。

2完善企业简易注销制度。扩大适用范围,压缩简易注销公告时间,支持无债权债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人民法院裁定强制清算或裁定宣告破产的市场主体,依法办理简易注销登记,降低市场退出成本。

(四)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动态管理全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依法规范统一全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依据省部署定期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双随机”抽查,依法规范中介服务机构执业行为。建立完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动态维护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名录库,推动各类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公开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和收费标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五)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提高支持政策集成效应。深化辽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应用,提扶持政策的知晓度、透明度,发挥促进创业就业作用。动态管理“全省小微企业库”,定期编制全市小微企业数据分析报告,推动部门共享小微企业数据,提升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效能。

二、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打破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业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

1提高公平竞争审查效能。建立完善规则完备、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的联席会议制度体系,健全审查规则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保障,强化议事协调能力。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抽查、考核、公示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及时发现并解决制约经济发展、滥用行政权力、破坏市场竞争的问题。充分发挥制度的权威性和效能性,以企业需求、以市场化为导向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格新出台政策措施审查,从源头上制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

2发挥反垄断执法震慑作用。提升反垄断执法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反垄断执法,保护市场经济竞争格局,对严重损害市场竞争、侵害消费者利益、妨碍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竞争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查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垄断行业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中止调查、适用除外等法律制度规范竞争行为,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健全反垄断举报处理和回应机制,对市场主体反映比较强烈、问题比较集中、垄断问题多发的地区、行业、企业,利用反垄断执法、公平竞争审查等多种手段予以纠正。

3增强公平竞争意识和合规能力。推动将竞争政策列入领导干部培训必备内容,切实增强各级行政机关公平竞争意识和实施竞争政策的能力,促进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贸易政策、财税政策等相协调。制定经营者和行业协会合规指引,提示需要关注的垄断行为违法风险,提高经营者和行业协会对垄断行为的认知、风险防范及处置能力。创新竞争政策宣传倡导方式,提高企业公平竞争意识、反垄断合规能力和法律保护意识。加强“政企互动”,引导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积极参与涉企政策措施制定过程,培育市场竞争文化。加强市场监管竞争执法能力建设,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和竞争执法业务培训,利用5年时间,建立起能发现、善处置、会分析的反垄断执法队伍和专业的公平竞争审查队伍。

4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突出市场竞争重点领域和商业秘密保护,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有效净化市场环境。强化公平竞争理念,积极倡导公平竞争商业文化。依法加强商业秘密事中保护,有效提升创新活力。加大对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指导力度,在全市创建一批商业秘密保护示范企业(单位)。加强和改善竞争执法,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侵权仿冒、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商业贿赂、违法有奖销售、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认真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强省战略,坚持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思想,大力加强知识产权质量发展,制定我市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实施意见,围绕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制定知识产权奖励扶持政策,不断激励社会创新发展。全民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逐步提升,高价值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6,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达到0.93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1.7万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数量、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数量及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稳步增加。知识产权运用效能不断提升,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达15家,争取有12个专利项目获得国家和省专利奖。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引进具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我市,提高我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能力。

1实施知识产权产业导航计划。支持我市具有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以知识产权数据维度,融合产业、企业、金融、人才数据,实现产业导航、园区导航、企业微导航,引领产业技术研发导向、企业专利与园区产业精准布局,创造一批产业领域高价值专利及商标专利组合,提升我市产业和品牌核心竞争力。

2实施知识产权创新护航计划。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新型创新载体知识产权保护,畅通知识产权获权、确权、维权通道。成立葫芦岛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快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促进诉调对接,建立高效率、多元化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机制,实现全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全覆盖。

3实施知识产权人才领航计划。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库,以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培训为基础,加强与省内著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按照品牌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原则,开展高端人才专题培训,大力培育聚集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引领知识产权服务转型升级。

4实施知识产权金融续航计划。以知识产权大数据为主要维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金融产品,拓展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知识产权评估、质押担保等知识产权金融工作。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增强企业对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认知程度。根据我市实际,复制省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成功经验,探索创新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路径和方式,充分实现知识产权金融价值。

5实施知识产权区域通航计划。加强知识产权区域合作,落实国家和省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协作机制建设”的工作部署,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营、金融、维权、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区域知识产权协作机制的建立,实现资源共享共通,加快构建我市多边知识产权区域合作新格局。

(三)强化重点领域重点监管

1加强价费监管。规范重点行业涉企收费,坚决整治、依法查处涉企违规收费,积极推动降费政策落实落地,助力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聚焦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加强公用服务领域价费监管。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重点民生领域价费监管。突出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对重点领域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秩序。

2加强广告监管。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作用,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广告监管合力。创新广告监管方式,构建广告监测、广告案件、广告相关许可为一体的广告监管体系,进一步维护广告市场秩序。强化广告导向监管,引导和维护广告宣传正确导向,严厉打击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和造成不良影响的广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重点领域广告监管,围绕食品、药品、医疗、医疗器械、保健品等重点商品和服务,加大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力度。持续规范互联网广告,针对出现的新形式、新问题,创新监管方式,加强监测平台建设,突出对移动端互联网广告的规范监管。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严把准入关,加强“三品一械”广告审查。强化广告协同共治,充分发挥广告行业组织作用,强化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主体责任,引导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促进广告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规划引领,不断优化广告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强化广告业统计,指导推进广告产业园区创建工作,促进公益广告发展,进一步发展完善全市广告产业体系。

3加强网络市场和合同监管。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推进智慧监管、强化信用监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和跨区域协作监管。强化网络市场监测,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网络交易监管系统,持续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加强对社交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监管。建立完善电商领域政企协作机制,形成多元化共治局面。督促电商经营者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规范电子商务经营行为。打击网络市场突出违法行为,净化网络市场环境。持续开展重点领域合同格式条款监管,严厉查处利用合同实施的各类违法行为。做好合同示范文本制定推行,提升当事人合同履约意识,促进形成诚实守信的市场氛围。

4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发挥议事协调机构作用,持续推进部门间执法协作机制,强化平安建设考核评价,完善“党政主导、政法牵头、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综合治理”的打击传销工作格局。加大对聚集式传销、网络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遏制传销蔓延势头。加强对防范网络传销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识别和防范传销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直销企业监管,依法查处直销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直销行业合规经营。

5加大打击侵权假冒和扫黑除恶工作力度。落实市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协调作用和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坚持依法治理、打建结合、统筹协作、社会共治原则,推进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执法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局面。加强追根溯源、全链条监管,严厉查处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坚持日常执法检查与专项行动相结合,开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保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建立完善流通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业治乱长效机制,实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运行。针对市场流通领域存在的行业乱象和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行业乱象整治,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

顺应居民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树立消费环境建设“全周期”管理意识,积极探索建立“全链条”监管、“全覆盖”服务的消费环境治理体系。依靠改革创新解决消费环境建设的痛点难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强化新兴消费市场监管

及时掌握新兴消费领域发展状况,在坚守质量和安全底线、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基础上,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避免用老办法管理新业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在新兴消费领域加强经营者教育培训,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支持和指导行业协会在新消费领域制定统一的经营规范,有效约束经营行为。研究制定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领域监管规则和标准,明确相关企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质量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消费维权

1维护老年人消费权益。加强保健食品、康复用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重点商品质量监管,依法公示不合格商品信息,及时发布消费警示保障老年人消费安全。健全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督促养老机构严格落实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快建设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及时制定新型养老服务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办法,支持制定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促进养老服务领域认证工作。组织开展涉及老年人消费侵权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向老年人欺诈销售的违法行为。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消费教育活动,鼓励老年人主动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12315平台设立老年人投诉绿色通道。在养老服务机构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

2维护未成年人消费权益。提高婴幼儿、学生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大对婴幼儿服装、玩具、校服、文化用品的监督抽查力度,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实行全过程最严格监管,促进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持续提升。严厉打击未成年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确保婴幼儿和学生消费安全。

3加强城乡接合部及农村消费权益保护。把加强农村消费环境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建立重大消费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严格落实市场主办方和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扩大连锁网点建设,通过统一商品配送和服务标准提升供应质量。推动电子商务等消费新业态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促进优质产品和服务下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开展农村食品经营店规范化建设,在重点地区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建立完善的农村消费市场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突出监管效果。严厉打击农村地区制售假冒伪劣、虚假宣传、食品安全等违法行为,追溯问题商品及原材料来源,实现监管关口前移。建立健全农村消费教育引导机制,开展特色鲜明的教育活动,提升农村消费者质量意识、维权意识、监督意识。拓展消费者诉求渠道,在农村地区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引导培育一批农村消费维权志愿者。发挥城市消费环境建设对农村的辐射作用,通过网络处理投诉、非现场调解等方式,实现农村和城市消费维权服务均等化。

(三)健全消费维权机制

1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完成12315专席投诉举报渠道的整合工作。统筹网络、电话、信件、来访等各类消费诉求,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维权服务体系。完善12315平台与重点经营者的对接机制,引导经营者在线快速解决消费纠纷。

2畅通舆论监督渠道。建设市场监管舆情信息监测平台。加强舆情监控、分析研判和应对处置,及时通报消费舆情预警信息。利用消费舆情监测数据,开展消费环境建设形势分析。紧盯热点难点和问题多发领域,密切关注特殊群体消费诉求,积极回应社情民意,透视监管执法短板,实现精准监管、高效执法。

3完善缺陷消费品召回工作机制。督促生产者履行主体责任,消除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强缺陷消费品技术专家库建设,吸纳相关领域专业人才,为科学实施召回活动提供技术保障。

(四)发挥信用约束的基础性作用

1落实经营者消费信用主体责任。广泛开展经营者对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承诺公示,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开展消费领域企业信用评价,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行业诚信自律作用,发动广大群众监督经营者履行承诺、落实责任。

2鼓励开展消费后信用评价。引导平台企业建立餐饮、家政、售后服务等服务后评价制度,推动评价信息公开。通过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指引消费者选择重信誉、守信用的经营者进行消费,倒逼经营者诚信经营和提高服务质量。

3完善消费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制度。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和消费预警提示服务,实现产品抽检结果、缺陷产品召回等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探索建立消费者投诉及处理结果公示制度,公开产品和服务投诉信息及处理情况,逐步消除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4推进消费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对侵害消费者权益信用风险较高的企业,适当提高产品抽检、专项检查等监管频次,完善消费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进一步提升违法成本。

(五)发挥消费者协会的主体作用

1健全消费者协会组织体系。依法设立市、县(市)区消费者协会,建立健全消费维权工作机制,统一消协组织建设标准和工作规范。强化消协职能,满足群众需求,不断提高消费纠纷化解能力,有效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辽宁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赋予的法定维权职责。

2充分履行消费者协会社会监督职责。各级消费者协会广泛参与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广泛参与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建设以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为基础的区域消费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督促经营者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督促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措施。发挥消费维权志愿者作用,促进消费维权社会共治。

3充分履行消费者协会消费引导职责。支持各级消费者协会利用商品比较试验、服务体察、消费讲堂等手段措施,引导消费者接受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从解决消费纠纷、规避消费矛盾、防范消费陷阱角度,发布消费纠纷典型案例,教育引导消费者。

4充分履行消费者协会化解消费纠纷职责。畅通各级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投诉渠道,提高消费维权能力,快捷化解消费纠纷。在经营场所建立消费纠纷和解通道,在行业协会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完善与人民法院建立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在诉前、诉中、执行司法过程中发挥消费者协会调解作用,利用司法确认提高消费者协会调解协议的强制力。组建律师维权志愿团队,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法律援助。开展消费领域的公益诉讼和集体诉讼。

(六)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共治

树立“大消保”理念,推动各级政府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推动建立部门间的消费维权协作机制,统筹解决消费维权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构建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逐步建立协商和解、行政调解、消协调解、人民调解、诉调对接、民事诉讼、公益诉讼等多位一体的纠纷解决体系,形成调解纠纷工作合力。不断推动消费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探索开展消费环境测评,提高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拓展消费者诉求渠道,推动社区(村)、市场、商场、景区等场所建立不同类型的消费维权服务站,建立覆盖城乡的基层消费维权网络。强化消费教育引导,突出“3·15”等特殊时间节点,以老年人、儿童、农民等特殊消费群体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教育引导。组织消费维权志愿者,构建社会化的消费教育引导网络。

第五章  推进质量强市战略

一、科学统筹宏观质量管理

(一)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不断加强质量发展环境建设,增强质量综合竞争能力,推动全市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积极弘扬“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理念,全面强化社会质量意识。制定完善相关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形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充分发挥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的议事协调作用,筹划全市质量工作重大事项。

(二)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引导企业和其他组织改进质量管理方法,应用卓越绩效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实力、科技创新活力、市场竞争能力。学习卓越质量管理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经验,开展相关质量主题活动、组织质量管理培训、示范先进质量标杆、支持质量技术攻关等。

(三)完善政府质量奖励政策

树立企业质量管理标杆,带动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组织改进质量管理模式,实现卓越绩效发展。对申报质量奖的企业进行评审过程的服务指导,协调质量专家为参评企业提供全方位质量诊断服务。面向重点企业开展针对性帮扶培育,支持优势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和省长质量奖,打造我市质量管理标杆企业梯队。

(四)开展群众质量主题活动

提高社会公众质量意识,普及质量知识传播质量文化。利用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质量月”等相关质量专题活动。围绕质量提升、质量整治、质量技术基础等方面开展质量主题活动。大力宣贯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质量管理先进典型,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氛围。突出葫芦岛地方特色,积极加强舆论引导,有效搭建社会公众、企业、检验机构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

(五)实施政府质量工作考核

推动形成创新、实效、科学的考评体系。协调落实国家、省对葫芦岛市质量工作考核任务,认真查找与先进城市的差距,找准后续质量工作着力点。

二、改革创新质量发展机制

(一)突出地方质量特色

推动县级政府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发挥本地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开展专项质量提升等,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质量发展模式。推动县(市)区落实质量决策部署,改革创新质量发展机制,形成具有引领性、可推广、可复制的质量工作经验做法,力争获得国务院对质量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的激励支持。

(二)推广首席质量官制度

适应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型要求,推动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探索在规模以上企业逐步推广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参加首席质量官培训,做好制度政策宣传解读。发挥首席质量官的领导、智囊和桥梁作用,引导企业健全质量治理体系。

(三)改进质量评价体系

学习更加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和测算规则,健全完善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继续开展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调查工作配合完成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统计组织政府质量工作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准确定位葫芦岛市质量发展水平,为经济决策提供参考。引入第三方评测机构科学评价地区和行业质量发展水平。加强部门之间联动配合,协调解决公共服务领域突出问题,共同推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开展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扩大葫芦岛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发挥专业人才优势

充分利用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实现质量研究成果转化,服务于质量强市战略具体实践。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合作,委托办理质量发展相关事务,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质量课题研究和质量指标评价。充分发挥专家智囊作用,为我市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组织相关质量发展专题研究,剖析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客观评价全市质量发展状况。

三、强化质量监督管理

不断优化监督抽查、风险监测、证后监管、第三方隐患排查等监管工具,强化监管叠加效应,着力提升监管效能。

(一)强化风险监测预警作用

针对我市重点工业品,探索依托技术机构建立风险监测站,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跟踪监测。

(二)不断改进完善监督抽查

统筹县()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根据《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统一抽样检验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分年度制定《葫芦岛市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强化监督抽查过程管理,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全面实施抽检分离,公开招标或遴选方式确定抽样和检验机构。开展承检机构工作质量的飞行检查评价,建立承检机构责任追究机制,保证监督抽查的工作质量。全面实施流通和生产领域监督抽查互校验机制,探索建立质量追溯机制。

(三)强化监督抽查后处理

监督抽查结果100公开,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对不合格产品坚决停产、下架。综合运用约谈、质量分析会、现场检查等措施,强化后处理工作对企业震慑作用和质量提升的帮扶作用。强化监督抽查工作的闭环管理,对监督抽查整改复查合格后的生产企业开展“回头看”,督促落实属地监管职责。

(四)强化生产许可的约束作用

从严开展获证企业后置现场审查和实行告知承诺获证企业例行检查,按照实施细则要求强化对关键设备的现场检查。

(五)完善科学监管措施

聘请第三方技术机构常态化开展获证企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第三方技术机构采取现场教学方式,与基层监管人员共同交流排查工作,提高基层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强化质量基础监管

(一)强化标准实施监督

发挥标准化示范试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一批在产业转型、扶贫开发、社会服务、品牌提升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精品试点项目,引领本地区本行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对照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开展对标达标,提高企业标准的关键技术指标,积极参与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提升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原则,以“分类监管、重点监管”为补充,组织开展对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监督检查,提高团体和企业标准的质量水平。

(二)强化计量监管

提升计量监管效能,保证我市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培养自律意识。结合我市实际,推动加油站、眼镜制配场所等经营者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活动。加强计量技术机构诚信建设,增强计量检测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加大涉及民生领域计量的随机抽查力度,加强对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与人民群众健康和切身利益相关的重点领域计量监管。完善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自我声明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计量专项整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大加油机等计量作弊监管方式的技术研究,提升计量作弊行为的监管能力加强集贸市场、重点商品检查力度开展对利用高科技手段从事计量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

(三)加强质量认证监管体系建设

加强认证监管能力和队伍建设,推进部门联动监管,形成统一监管、多元共治格局。推进“互联网+监管”方式,加强质量认证全过程追溯。将认证监管事项纳入涉企检查事项清单。建立诚信档案,完善失信惩戒机制。

(四)强化检验检测机构监管

在检验检测领域加快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对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分类指导和监管,着力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监管效能。开展实验室能力验证,规范检验检测行为,提升检验检测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夯实质量技术基础

(一)突出标准引领,完善标准体系

优化完善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制定协同发展的标准供给体系。围绕装备制造、机器人、石化、冶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开展有针对性帮扶指导和奖励激励,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工艺转化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抢占技术标准话语权。针对地方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研究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标准。鼓励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以满足特定市场和创新需要为目标,将原有核心技术指标提档升级,制定高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占领技术标准制高点。

(二)完善计量量值传递体系

1提升量传溯源体系能力。统筹规划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实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立与改造升级工程,进一步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与管理。为计量检测、计量器具检定和校准等市场提供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发展空间,充分吸纳具备条件的技术机构有序进入计量校准市场,允许对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开展校准,鼓励技术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帮助企业提高计量保证能力,支持企业研制高准确度等级的计量器具新产品。加快地方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全面梳理计量技术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撑法制计量管理的地方计量技术规范,重点开展贸易结算、医疗卫生、能源资源、环境监测、安全监测、工业在线测量等领域计量技术规范的制修订,为保证计量量值准确可靠和规范计量活动提供规则和行为准则。

2构建区域发展计量支撑体系。研究制定区域计量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促进区域计量支撑体系建设,协调解决跨区域计量服务的财政补贴等问题,维护区域量值的准确统一。

3提升能源资源计量服务能力。做好能源资源计量教育培训,支持企业学习引进、研究应用先进计量管理和检测技术,完善计量管理和检测体系。加大能源计量监管力度,拓展能源计量服务领域,推动能源计量大数据在能效分析、节能挖潜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第六章  创新市场监管体制机制

一、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

(一)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扎实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全面实行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除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原则上所有日常涉企行政检查都应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进行。全面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建设全市统一的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业务平台,不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部门联合监管对象名录,坚持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将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事项纳入多部门联合抽查检查范围。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日常监管模式,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对有不良信用记录、风险高的加大抽查力度,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可适当减少抽查。

专栏3  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完成各级监管部门抽查检查事项清单、监管对象名录的常态化管理、动态化更新;完成特殊重点领域监管事项、监管对象的梳理和公示,做到严格依据清单监管,切实增强监管透明度和可质性。

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日常监管模式。全面实现依据信用分类结果制定计划性抽查检查任务的比例不低于80;抽查结果依法向社会公示比例达到90以上,除依法不应公示的外所有检查结果100公示。

(二)全面提升信用监管效能

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信用监管长效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依法依规建立权威、统一、可查询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推行信用承诺制度。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据企业信用情况,在监管方式、抽查比例和频次等方面采取差异化措施规范认定并设立市场主体信用“黑名单”,建立企业信用与自然人信用挂钩机制,强化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失信联合惩戒。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异议申诉等机制。在保护涉及公共安全、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信息的前提下,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信用查询服务。

专栏4  全面提升信用监管效能

依法依规建立权威、统一、可查询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进一步完善企业等营利组织信用档案,将自我承诺等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建立非营利组织信用档案,汇集各类信息进行记名。完成其他组织、特定自然人信用档案的建设工作,做到信用记录可查询、可分析、可比对。

大力推行信用承诺制度。与人民法院协同推进企业信用承诺制度的落实,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异议申诉等机制。建立行政处罚等负面信用记录修复制度。

(三)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

加快建设葫芦岛市“互联网+监管”系统,结合权责清单编制,全面梳理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监管事项,纳入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统一管理并动态更新,提升监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将政府履职过程中形成的行政许可、备案确认、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信息以及司法判决、违法失信等信息进行关联整合,归集到相关市场主体名下向社会公示。深入推进智慧监管广泛应用。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对风险的跟踪预警。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专栏5  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

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联通汇聚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重要监管平台数据,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社会投诉举报、第三方平台等数据,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实现部门监管信息归集覆盖率100

2025年力争实现智慧监管的基础支撑。

(四)实现差异化监管

依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特点,充分参考企业信用情况,统筹分析划分不同风险等级,制定差异化监管规则,进一步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标准,分条线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做好审批与监管的有效衔接和信息共享,形成许可审批、证后监管的闭合回路。加强宽进严管,对许可改备案和实行告知承诺制的涉企审批事项,从事前审批向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探索实施新兴领域包容审慎监管。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创新监管方法,找准宽严适度、包容审慎的着力点,分类制定包容审慎监管的具体措施办法,鼓励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基建蓬勃发展。

(五)完善协同监管体系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功能,实现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的良性互动,建设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

1加强政府部门协同监管。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联动机制,形成职责明确、信息顺畅、密切协作的监管格局。实现违法线索互通、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各部门统筹使用监管资源。

2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市场主体首负责任制,促进市场主体切实履行在安全生产、质量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责任。继续加强普法宣传,组织开展经营者培训,积极引导经营者强化安全意识、诚信意识。对涉及公共安全和生命健康的重点领域,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夯实非公党建工作基础。

3提升行业自治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服务企业发展、规范企业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行业信用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制定行业规划和法规时,要征询行业协会商会和企业家的意见建议。鼓励行业协会商会针对行业产品和服务制定团体标准,参与制定地方标准。

4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发挥消费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监督作用。发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在信用归集、信息共享、风险预警等方面的作用。强化舆论监督,密切关注舆情,持续曝光典型案件,震慑违法行为。发挥认证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作用,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市场监管新格局。

二、完善行政综合执法改革

(一)深化监管执法改革

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实现市县全覆盖。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及时准确公示执法信息、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追溯管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压减重复或不必要的检查事项,解决涉企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查等问题。在完成综合执法改革基础上,着力提高执法效能,形成规范统一、科学高效、公开公正的综合执法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和行政问责,探索建立各监管执法领域尽职免责办法,明确履职标准和评判界线。

(二)加快12315平台和行政执法体系融合

12315体系建设和运行纳入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范围,提综合执法效率。不断提升消费维权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12315系统数据与食品安全信用监管、执法办案等业务系统数据对接。把投诉作为重要的案件线索建立重大投诉举报督办反馈机制,加强12315投诉举报数据的深度挖掘应用,为重点监管提供信息支持。

(三)依法加强案件查办

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综合运用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联合惩戒、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手段,依法进行惩处。对情节轻微、负面影响较小的苗头性问题,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同时,主要采取约谈、警告、责令改正等措施,及时予以纠正。对情节和后果严重的,要坚决予以严惩。健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制度,严格限定和合理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四)强化监管执法保障

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对基层执法装备配备的相关标准,提升执法装备科技化水平,结合实际需要和财力状况,统筹安排基层能力建设经费。加强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训,持续转变工作作风。突出问题导向,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

三、科学统筹市场监管优化服务

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化“监管+服务”理念,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整合服务职能、打造服务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保市场主体”打造服务高地,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一)强化医药产业发展服务能力

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保安全与促发展并举,持续开展创新药物精准扶持行动。推动药品现代物流发展,整合仓储和运输资源,开展委托储存配送、多仓协同业务,提高药品流通规模化水平。

(二)提高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水平

完善知识产权代理、转让、登记、鉴定、检索、分析、评估、运营、认证、咨询和相关投融资服务等知识产权服务全链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创新升级。强化知识产权服务载体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努力构建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服务优质、覆盖全市的“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打造便企利企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平台,提高维权援助公益服务水平,为市创新主体提供服务保障。

(三)持续推进质量帮扶“一企一书一策”

发挥质量安全监管既保底线又拉高线的作用,强化寓管于服,以监管促质量提升。联合行业协会和技术机构开展企业内部实验室能力提升行动,选择我市产业集中的工业产品,组织开展企业内部实验室比对,提高企业原材料进厂和成品出厂检验能力。把从严监管与精准帮扶有机结合,建立质量提升精准帮扶机制,实施“一企一书一策”。针对抽查不合格企业深查病根找原因,支持企业对标国际抓提升。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建立质量服务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响应企业质量服务需求,免费向企业提供质量专业知识培训,促进企业与专业机构、技术专家交流互动。

四、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建设

(一)完善市场监管执法制度体系

科学优化市场监管执法规则,完备各项配套制度,推进市场监管规则融合,着力保障市场秩序规范运行。落实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负责人集体讨论制度,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执行《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加强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管理。

(二)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完善常态化执法监督制度,加强行政执法全过程监督,采取执法评议考核、执法案卷评查、执法案例指导等多种方式,纠正不履职、违法履职和不当履职行为,促进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开展专项执法监督,加强重点领域法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开展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执法决定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探索市场监管法治建设评价制度,研究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

(三)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严格规范市场监管执法主体、程序、法律适用和自由裁量等情形。加强执法主体资格和执法证件管理。严格执行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建立重大执法问题法律咨询机制,有效预防化解市场监管法律风险。加强法制培训和业务培训,提升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市场监管法治宣传

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建立常态化普法宣传工作机制,将普法宣传贯穿到执法、监管全过程。加强宪法和民法典宣传。以新颁布、新修订、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开展日常和专项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市场监管法治氛围。

第七章  规划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十四五”期间市场监管的改革发展,切实加强领导,科学统筹规划的组织实施。市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健全和完善实施规划的领导和工作机制,组成工作专班,加强规划管理运行与相关部门密切协同,形成合力。建立规划定期检查制度和评估体系,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确保“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二、明确责任分工

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我市实际,用改革创新的方法,创造性落实好规划目标任务。按照职责分工,在市场监管部门内部与相关部门之间做好任务分解,进一步细化落实措施,强化责任担当,科学有序推进。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将五年规划任务分解纳入年度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稳步实施。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按照规划要求,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发挥作用,形成合力。

三、夯实保障基础

要强化规划组织实施的保障措施,加大市场监管经费保障力度,将完成规划重点任务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和装备配备,满足“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实一线监管执法力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夯实市场监管人才保障基础。

四、强化督导考核

市场监管部门要制定年度执行计划,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评估,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并每年向市政府报告规划实施情况认真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按要求形成规划执行情


况评估报告。将年度规划任务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建立规划实施的长效机制。建立问责机制,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造成规划实施进度缓慢或无实质性效果的责任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

时间: 2022-08-09 来源: 政府办 责任编辑: 李楠 打印网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