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

<图片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葫政办发〔2023〕3号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印发数字葫芦岛发展规划的通知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印发

数字葫芦岛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数字葫芦岛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223        

(此件公开发布

 

数字葫芦岛发展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加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指出加快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全面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

全市抓住发展数字中国、建设数字辽宁的战略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着力夯实数字基建,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提升数字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为全面开启“数字葫芦岛”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根据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务院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辽宁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发展规划》以及《葫芦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强化数字科技创新引领,提升数字经济基础产业优势,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推动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22025年,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开创数字葫芦岛建设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要求,制定出台系列政策举措,助推葫芦岛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促进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电子政务、信息惠民持续深化。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左右,市场主体比“十二五”末期增加一倍,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数字葫芦岛建设具备良好基础条件。

第一节  发展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截至2021年,全市开通5G基站1915座,实现重点区域、交通枢纽5G网络连续覆盖。实施“双千兆”建设行动,千兆光纤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政务外网实现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全覆盖。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完成建设,部署了葫芦岛市政府网站群、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政务共享交换平台等32个政务支撑系统,基本实现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归集。互联网IPv6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端到端贯通能力不断增强。

产业数字化建设稳步提升。2020年,葫芦岛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正式上线应用,成为全国第76家、辽宁省第2家节点运营机构,成功对接国家顶级节点。到2022年11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入企业523家,应用行业已从泳装延伸至金属冶炼、化工、食品等领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全市使用各运营商云产品的企业共有658家。兴城市粉末冶金有限公司、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8户企业获评“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互联网”畜牧业生产监测不断完善,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系统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工厂化大菱鲆养殖、池塘海参生态健康养殖及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等方面实现了水产养殖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积极推进,在全市符合条件的行政村进行益农信息社建设,依托农村超市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全市新增新三板企业2家、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及展示企业4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和能力不断加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网红直播经济、跨境电商、城市智慧网络配送是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四个主要载体形式以泳装电商为主导的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和互联网的发展葫芦岛市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市、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市以及抖音官方授权的泳装直播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海滨、乡村、冰雪等特色旅游持续发展旅游业成为拉动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产业。

数字产业化建设初见雏形。数字产品制造方面取得一定突破,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项目完成备案,引进5G光模块用芯片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部分应用软件在行业、技术方面处于先进水平,并与国际国内知名服务商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国内外成熟的营销渠道多项高科技产品参与国家“九五”攻关课题项目,并荣获国家二等奖,解决铁道部机务系统多年存在崩箍断轴技术难题先进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和铁锂电动叉车专业生产线,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和体系认证、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认证

数字科技创新建设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中科院葫芦岛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获批成立,葫芦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客空间被辽宁省科技厅命名为首批“云启众创”。东戴河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项目落地,东戴河新区已成为承接中关村、中科院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徐大堡核电站5G智慧工地项目荣获辽宁省首届“兴辽杯”辽宁5G应用场景征集大赛暨全国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辽宁区域赛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政务数字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一网通办”工作持续推进,实现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出生”“教育缴费”“公积金贷款”“公积金提取”“二手房过户”等“一件事一次办”,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内中小学“入学一件事”线上办理,全市入学网上报名比例达到66.05。深化“零证明”城市创建,全市已累计办理证明事项18.4万例。市、县两级116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证通办”。拓展“辽事通”APP应用场景和主题服务,党费交纳、教育缴费、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功能上线。“零证明”查询核验系统和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制作配置电子印章1957枚,印章调用率达到100。归集电子证照206类,其中,在线生成证照94类,并实现了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省电子证照系统的深度对接,完成了电子证照核发、变更、延续、注销、下载功能的全面升级。

信息惠民建设全面加强。“智慧教育”(含三通两平台)完成基础工程建设。搭建葫芦岛市教育资源平台、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加入国家、省资源体系。搭建葫芦岛市质量监测系统,形成了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利用辽宁省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过程管理以及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基本信息建立、体检、分类、跟踪随访及医疗服务相关数据上传。人社部门通过与合作银行、地税、民政等部门网络互联和业务合作,实现4000多户用人单位通过互联网使用《网上申报查询系统》开展业务,实现了信息网络的广泛覆盖。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完成9个省级财政支持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成立19家中心敬老院,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实现有效对接。

第二节  面临形势

一、发展机遇

从全国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发展数字经济为切入点,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数字经济是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各省、各部委纷纷出台战略规划,采取各种举措打造竞争新优势。把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生产要素。数据的爆发增长、海量集聚蕴藏了巨大的价值,为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从全省看,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全省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将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辽宁坚持全省“一盘棋”总体布局,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上云用数赋智”为突破口,培育数字化龙头企业集群,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统筹部署、协同推进,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指出,“十四五”时期,是辽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抢抓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攻坚期、数字产业基础再造与产业链提升窗口期、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扩展期、数字化改革推进关键期的发展机遇,发挥数据资源在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畅通产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循环。我省高度关注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把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辽宁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以更高标准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已经成为我省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全面提升竞争软实力、赢得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

从全市看,“十四五”时期,是葫芦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大背景下,所面临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形势复杂,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全市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尚不牢固;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缓慢,经济发展新动能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科技领域对外依存度高、新增长点不多;营商环境建设任重道远,“一网通办”仍有一定差距,人才、科技、金融等创新资源对接融合不充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解决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数字经济,是对接我省重大战略部署的关键举措,是赋能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新载体,是推动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二、面临挑战

“十四五”时期,葫芦岛振兴发展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数字葫芦岛建设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全国、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状况相比,在数字经济产业实力、数字化融合发展程度、政务服务智慧化程度、数字社会建设水平以及人才支撑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

数字经济产业实力不强。本市数字经济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增速缓慢。产业协调联动发展有待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缺少规模化产业集聚区和引领性示范区,缺乏影响力大、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领军型企业,与其他数字经济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相比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且存在较大差距。

融合发展程度不够深入。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动力不足,企业上云数量少,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较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体量偏小,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不够。数字内容服务、信息系统集成、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等新兴行业企业较少,在智慧物流、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新文娱、新零售、互联网教育等新兴领域未形成有效供给。

政务服务智慧化程度不高。全市政务信息化系统较多,相对分散,缺乏统筹建设,信息资源缺乏深度融合,数据共享不足,集约统筹建设程度低。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重复填报、多次证明等现象仍然存在,“就近办事、一次办成”的体验不强。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再造、服务融合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存在线上、线下要求的事项办理材料不一致等情况。

数字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缓慢。医疗、教育、养老等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政府内部尚未建成互通互联的运行体系,部门之间协同效率不高,各部门信息系统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多数单位信息采集及统计分析依靠人工方式完成,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便民、惠民、利民”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人才匮乏问题亟需解决。大数据、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等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存在较大供给缺口,本地院校信息化专业数量偏少、竞争力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尚未建成定位明确、各有侧重、相互支撑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环境和人才引进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第三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抓东北振兴发展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为高质量建设数字葫芦岛指明发展方向。

第四节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数字葫芦岛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注重易用性、可用性,构建广大群众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突出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作用,促进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形成以技术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以领域应用带动技术进步的发展格局。

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坚持以数字化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广阔市场空间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以数据流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高效贯通,推动数据技术产品、应用范式、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协同创新。

保障需求、绿色建设。以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需要为依据,充分满足城市对智慧产业、智慧应用、智慧服务的要求。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城市运行、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的高度智能化。

公平竞争、安全有序。突出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健全完善协同监管规则制度,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按照国家和省的政策法规体系搞好数字经济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系统推进、协同高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经济社会各主体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机制。结合本市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系统谋划、务实推进,更好发挥政府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节  发展目标

2025年,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深度显著增强。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具有较强创新力、竞争力的企业大量涌现。新基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全面推进,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数字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数字葫芦岛建设体系基本形成。

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2025年,建成高速、安全、移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全市建设开通5G基站不少于4000座,加快构建政务办公区、市区商圈、重点工业园区、重点企业、高校、医院、大型场馆、交通枢纽等热点区域的5G覆盖网络;城市宽带全面具备千兆接入能力;智能物联感知体系全面覆盖;工业互联网基础支撑作用全面形成,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数字经济发展融合创新。2025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数据在产业领域实现有效流动,成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管理和服务的关键要素。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网络协同制造、智能生产、绿色制造等模式广泛应用,智慧文旅、智慧健康、智慧物流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壮大,政产学研用联动更加紧密,数字经济活力显著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2%。

数字政府建设扎实推进。2025年,建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政务数据资源有序开放,数字政府应用开发的共性需求和要素支撑建设基本完成。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构建全市统筹、整体联动、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推进全方位协同管理和服务,基本实现政府治理全领域、全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数字社会服务普惠高效。综合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惠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社区等领域智慧化应用全面推广,形成普惠便捷、精准智能的惠民服务体系。数字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达到全省第二梯队,全民数字素养显著提升。

展望2035年,数字经济将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上升到全省第二梯队。

 

“十四五”数字葫芦岛建设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单位)

单位

属性

2020年

2025年

数字产业化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

8

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预期性

0.06

0.1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预期性

0.12

0.18

产业数字化

规上工业企业连接工业互联网率

预期性

10

30

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预期性

65

92

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预期性

45

70

企业上云数量

预期性

245

1000

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

预期性

/

13

数字政府

云平台整合率

约束性

/

95

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用户日活跃率

预期

/

80

“一网统管”部门覆盖率

预期

/

80

数字社会

互联网医院

预期性

1

2

数字文化馆数量

预期性

0

1

数字图书馆数量

预期性

0

1

新型基础设施

5G基站数量

预期性

908

4000

5G用户普及率

预期性

/

60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预期性

1

1


第二章  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新体系

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协同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智能、融合、集约、绿色的融合基础设施以及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基础设施筑牢数字化发展基础。

第一节  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5G网络建设。鼓励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推动5G独立组网SA规模商用,以重点工程应用为牵引,支持在工业、电网、港口等典型领域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助推行业融合应用。聚焦终端及业务分布,加快5G延伸,持续提升5G分流,逐步向乡(镇)、农村延伸覆盖,形成由城区到乡镇的梯次建设格局。

打造双千兆光网城市。全面启动千兆网络覆盖攻坚,大力支撑智慧家庭、智慧社区等信息服务的需求,提升宽带布控点位“千兆到户”能力,打造一批“双千兆”示范小区,并进一步优化城市骨干网络结构,提升网络带宽。布局大容量光通信高速传输系统,推动城市宽带网络承载能力全面升级。推动通信网络向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演进升级。加快推进农村光网建设,完善农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扩容升级区县(市)至乡镇光纤主干网络,提高主干网络接入能力和网络质量。

统筹建设城市数据中心。谋划建设市政务数据中心及重点产业数据中心,以数据中心为基础支撑,加快构建新一代高性能计算设施和大数据处理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算力资源。面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远程医疗等典型应用场景,布局集网络、存储、计算为一体的边缘数据中心节点,满足超低时延、智能应用、大带宽、安全和隐私保护需求以及石化、装备、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和科技研发的高性能计算需求。鼓励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引导PUE值高、上架率低、效能水平低的数据中心实施绿色节能改造。

专栏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

5G网络建设。优化5G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满足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联网需求,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推进农业智能生产和网络化经营,推动数字旅游、远程诊疗、智慧供应链等发展。到2025年底建设开通5G基站4000个。

政务应用IPv6改造。推动全市各级各类政府网站、公共服务应用、政务类移动客户端等系统的IPv6改造。逐步完成政务外网IPv4/IPv6双栈升级改造实现对政府网站、公共服务应用试点的IPv6改造,最终实现全面升级。

高水平光纤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光纤网络扩容,优化骨干网络结构。加快千兆光纤宽带进企业、进小区、进家庭建设部署,扩大工业园区、商圈及景区等重点场所千兆光纤网络覆盖范围。到2025年,全光网城市基本建成。

数据中心改造升级。依据适度冗余、结构简单、提升负载率的原则,对现有数据中心进行绿色化节能升级,运用动态电源管理、沉浸式风冷等先进技术,降低非IT设备能耗,同步提高数据中心利用率及运行效率,确保数据中心PUE小于1.3。制定全市政务数据中心整合方案,以共用共享为出发点,加快推进全市范围内政务数据中心腾退整合,实现集中存储和管理。

卫星通讯网项目建设。谋划推动VSAT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天通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卫星窄带应急通信系统和高通量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建设,为应急现场远距离通信保障和扁平化的应急指挥提供通信保障,实现“广域覆盖、随域接入、资源集成”。

第二节  布局融合基础设施

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支持企业内网升级改造。鼓励支持企业利用5G、工业无源光网络、边缘计算等新型工业网络技术改造内网。推动电信企业建设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外网,打造企业工业互联网外网优秀服务案例。依托葫芦岛特色产业优势,积极推动制造业、能源、服装等行业企业建设行业级标识解析节点,鼓励企业与通信、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基于标识服务应用创新。

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对现有各行业领域物联网终端进行整合,部署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能源、市政基础设施智能终端等新型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统一的物联网数据平台,提高对交通运行、水利防汛、环境质量、能源消耗等城市要素的全面感知、实时监控能力,强化城市数据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实现城市监管精准化、综合决策科学化,推动全域治理能力提升。

专栏2  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

建设工业互联网。鼓励企业利用5G、边缘计算等技术,建设灵活、高效、稳定的企业内部网络。加快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速标识解析推广应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葫芦岛市搭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工业互联网前沿技术、共性技术的联合创新,提高平台面向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应用服务能力,探索形成商业发展模式。

建设智慧交通设施。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运载装备运行状态感知体系,聚焦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实现实时路况、公交、港口、出租、长途客运、停车场等数据获取。

建设智慧能源设施。推进电力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快城市变电站改造,依托变电站重要能源物理节点,推进变电站、5G基站、边缘数据中心站、储能站、充换电站等多站融合建设,打造“多站合一”的电力综合体。

建设智慧环保设施。加强生态环境感知体系建设,提高对大气、水、声等环境要素及污染源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能力,强化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环境承载力等数据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综合决策科学化,推动全域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

第三节  培育创新基础设施

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难点、痛点、堵点和技术需求,加快建设符合本市发展定位和优势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开发。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雏鹰、瞪羚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组建企业技术中心、中试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鼓励重点企业院校建设工业互联网实验室、应用创新中心孵化器,开展技术实验,模式实验,产品孵化与推广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专栏3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中国移动(辽宁葫芦岛)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移动大数据研发基地规划建设两栋2层数据中心机房楼业务包括传统IDC业务和公众服务业务,其中传统IDC业务包括提供主机托管服务、互联网内容引入等同时涵盖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及移动大数据等行业领域,为技术创新提供基础保障。

双新双创行动工程建设建设农村创业创新信息化服务体系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中心积极开展互联网创业培训。搭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农业金融服务平台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惠农金融服务。

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建设。谋划推动科研区、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及中试区、成果转化区、服务配套区、成果转化区、研发中心、“数字海岸”大数据产业园等创新领域建设。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科技和产业融合行动,建立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重点培育库、科技创新项目培育库,布局建设“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雏鹰、瞪羚企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开发。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在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领域,打造高效协作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组建企业技术中心。

第三章  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第一节  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发展工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挖掘工业企业数据需求,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提高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运管水平。鼓励运用大数据开发、推广新型信息化应用系统,推动流程再造、融合创新、产业重构。加快工业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优化整合网络资源,推动企业、行业、产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发展面向工业需求的信息服务业,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加大工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领域企业引进与培育力度,鼓励本地企业瞄准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对接国家、省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开展项目承接及技术攻关,实现全市工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

发展物联网产业。围绕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三大方向推动移动物联网创新发展。产业数字化方面,深化移动物联网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农业等领域应用,推动设备联网数据采集,提升生产效率。治理智能化方面,以消防烟感、公共设施管理、环保监测等领城为切入点,助力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增强城市韧性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生活智慧化方面,推广移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儿童及老人照看等产品中的应用。持续开展物联网企业招大引强工作,利用三大运营商及物联网企业资源优势,不断扩大物联网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

壮大区块链产业。加强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方面的应用,推动各部门业务系统与区块链平台对接,推进业务办理过程、办理结果等数据资源“上链”,实现数据共享加密、防篡改、可溯源,保障数据安全、跨网安全,提高数据协同应用时效性。拓展区块链在金融科技、数据治理、产品溯源、司法版权等领域的应用,利用可追溯的分布式系统提高应用质量,利用非对称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利用点对点技术与智能合约实现数据共享。推进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提供基于区块链的标识资源分配、管理、互操作等服务,提升数据综合服务能力。强化区块链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互动,紧密对接三大电信运营商及知名企业,以资源市场换产业,夯实项目基础,构建区块链开放生态。

专栏4  数字产业化建设专项行动

培育发展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面向中小微企业特点和需求,培育若干专业型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引导开发轻量化、易维护、低成本、一站式解决方案。培育若干服务能力强、集成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综合型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推动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依托产业集群、园区、示范基地等建立公共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开展数字化服务资源条件衔接集聚、优质解决方案展示推广、人才招聘及培养、测试试验、产业交流等公共服务。依托企业、产业联盟等建立开放型、专业化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行业内中小微企业提供供需撮合、转型咨询、定制化系统解决方案开发等市场化服务。制定完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遴选、评估、考核等标准、程序和机制。

第二节  加快产业数字化升级

一、以数字化推动工业转型

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依托葫芦岛Ava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推进葫芦岛市工业互联网标识在生产制造、商贸流通、数字营销等应用。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业务系统上云,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流程优化、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推动重点工业设备上云,基于平台开展设备数据的全面采集、汇聚、分析,实现设备状态监测、预测预警和性能优化,从而降低能耗、提升设备能效和安全水平、促进服务模式创新。

推动标识解析节点应用。推进本市泳装、船舶制造、泵业等优势企业在标识解析领域拓展相关应用。基于本市传统支柱产业相对独立、关联性不强的实际情况,积极联合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跨界协作,推动涵盖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和能源电力等产业的区域级标识解析节点应用。鼓励工业企业与通信、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基于标识服务的关键产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应用创新,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模式和应用模式,实现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数据查询和共享。

数字化赋能“老字号”。以船舶、机械行业为主导,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开展“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的智能化升级,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推广工业机器人、智能转运车、智能机械手等智能设备应用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装备制造产业数字化水平

数字化赋能“原字号”。依托锦西石化、航锦科技、连石化工、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锌业股份)、北方铜业、连山钼业等重点企业,聚焦石化、冶金、建材、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产业领域,围绕生产作业、质量管控、设备管理、安全管控、能源管理、环保管控等重点环节,加快智能化设备应用,加速部署MES、ERP、DCS等信息与自动化系统,结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设备互联互通,通过工业数据追溯分析,为精益生产提供数据分析支撑,显著提升生产效能

数字化赋能“新字号”。推进工业低碳和绿色制造,加快环保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生产、输送、交易、消费等环节高效运转,实现环保产业降本增效,提高产业竞争力。培育核电工程设计、辅助设备制造、建设安装、教育培训、运行维护等核电装备关联产业,积极拓展辐射加工、同位素及制品、核医学、环境保护、核农学等核技术应用产业打造一批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人工晶体陶瓷、屏蔽材料、特种工业陶瓷、新型复合陶瓷、工业窑炉陶瓷等非金属材料的研发与制造,建立非金属材料数字化生产线,抢占新材料产业制高点。依托凯森蒙集团、海思科制药、海洲药业、众康科技等药品、口罩、防护服、消杀用品及原料生产企业,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围绕工艺设计、计划调度、生产作业、质量管控、设备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重点环节,拓展基于海量大数据分析的产业应用加快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引擎,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专栏5  工业数字化转型建设重点工程

锦西石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炼化行业应用,构建工业级云设施,致力于为企业智能化应用和服务的运行、开发与维护提供有效支撑。重点建设锦西石化私有云的数据中心,持续检核云平台功能,服务标准化,扩展IAAS资源池,提高运维效率,提升机房效能,增强算力,满足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需求。同时,扩展网络边界,优化网络架构,逐步实现网络自动化。

推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内网升级改造及MES系统向所有产线的覆盖,完善面向物流(厂内、成品)、科技、安全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应用,提高企业整体信息化支撑水平。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业务核心数据的标准化、集中化管控,为企业内各信息系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标准化数据服务。加强企业感知、认知、决策、执行四个方面的能力建设,从基础设施、智能装备、控制模型、信息管理、业务协同等方面出发,由点及面,建立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协同联动的智能制造体系。

葫芦岛打渔山经济开发区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建设工业数字一体化指挥中心、安全、环保、消防、应急响应、公共服务等多个板块,全面提升开发区企业工业互联网5G智能化水平。

中船风电智慧运维中心建设。谋划建立“云计算终端应用”架构的数据服务平台,有效集成大数据、云计算和本地监控,形成风资源、智能决策中心、运维管理三大应用,提供包含数据存储管理、风能资源评估、风电场宏观选址、风电场风能资源分析调用、风场设计优化、智能监控管理、智能运维管理等全方位服务功能,同时为风电场的精细化运营管理提供数字化和可视化的信息基础,降低风电机组故障率,提高运维效率,提升风电场投资效益,充分发挥风电大数据价值

二、以数字化赋能农业现代化

建设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围绕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推广、农产品产销、防灾等实施数字化应用,开展水肥一体化、农作物长势监控预测、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农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农业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预警、农业水土资源环境监测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等应用建设,实现农业管理方式转型升级。

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加强数字农业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提升高端农机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自主可控水平,积极发展农业机器人、农业无人机等农业智能,加快农机智能化升级。实施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加快各类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和一体化推广应用,强化数据采集监测、数据挖掘分析和智能决策调控,推动农业环境调控、动植物本体感知、畜禽定量饲喂、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在设施农业和大田种植中应用推广。

加快农业服务数字化进程。建设数字化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仓储、交易、溯源等各环节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补短板,探索建立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发展农业生产“云服务”,加强服务供需智能对接、服务质量远程监管,提高农田托管、种质资源、农资供给、物质装备、市场营销、重要农产品供需等方面的数字服务能力,形成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协作的服务格局,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市场主体利用互联网嫁接特色产业,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认养农业、都市农业、分享农业等新业态。

专栏6  农业数字化转型建设专项行动

促进农业机械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支持农机企业开发集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加强农机智慧控制系统和农业机器人研发推广。建立农机服务信息化平台,为装备采购、服务交易、维修等提供支撑。推进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信息化,推动农机与智慧农业深度融合。

开展智慧农业应用。实施数字农业样板计划,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培育互联网引领的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促进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品牌。

推动海洋渔业示范区建设打造智慧海洋渔业示范区管理平台,搭载多种监测仪器和传感器,对海洋生态环境及生产运营情况进行实时采集和数据分析,实时监测示范区的水质、水文、气象、鱼群动态、安全信息等指标,对海洋渔业示范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运营进行实时预警、预报,通过雷达、水上视频监控和安防设施对项目的生产安全进行有序化管理,并利用水下视频监控,对人工鱼礁区、底播增殖区等水下目标视频实时监测,实现示范区的实时可视化管理。

三、以数字化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

智慧旅游。以兴城、龙港、绥中为核心发展区,推进兴城古城、东戴河国际旅游度假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绥中段)、觉华岛、葫芦古镇文旅融合示范区等重要景区、景点数字化改造,布局信息导航、安全监控等智能化设备,提高景区全面感知与信息互联互通能力。打造葫芦岛文化旅游云平台,构建“一部手机游葫芦岛”系统,推出“码上游葫芦岛”,实现“扫一扫”吃住行游购娱信息全览,提升文化旅游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为市民、游客提供线上线下的全程精细化服务。

智慧物流。发挥辽西走廊、港口海运优势,发展多式联运、四方通达的现代物流体系,放大“走廊经济效应”,建成“京沈”区域物流网络中的重要枢纽节点、辽西地区城际分拔和城市配送物流中心。推进物流枢纽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互联网金融、工商税务、检验检疫、货物通关等功能的枢纽网络公共管理平台,优化供应链系统,切实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数字金融。面向泳装、汽车销售、建材销售、粮食大宗物资贸易、旅游、养老、科技等产业金融需求,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发展特色产业金融。加快培育互联网金融、农村金融、旅游金融、养老金融等新兴业态。面向中小企业需求,开发综合性、多元化、全链条化的金融产品,充分利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支持我市中小微企业与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对接。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金融服务,建立分层分类的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

智慧电商。重点推动葫芦岛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以直播代运营等服务,将兴城泳装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带动兴城和整个泳装行业的发展。打造以电商直播基地为引领,以跨境电商为特色,以重点行业为支撑,具有产业带动实效的新型产供销供应链体系。以电商平台交易数据反向推动上游柔性供应链建设和个性需求定制,培育一批具备供应链方案设计、分销分拨等功能的数字化供应链企业,构建“生产企业海关特殊监管区跨境电商平台海外仓”的新型跨境电商模式,形成示范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性强的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区。

专栏7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建设重点工程

智慧物流平台建设。围绕兴城大红门、绥中物流园等物流中心伍洋物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加快物流配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拓展交易撮合、信息发布、跟踪追溯、信用评价等综合性服务功能,提升采购、交易、运作、管理、结算等全流程服务能力。支持建立智慧化共同配送分拨调配平台,实现供应商、物流园、用户和配送车辆等各环节的精准对接,提高物流园区、仓储中心、配送中心的物流供需匹配度。促进商贸物流平台与各类专业平台的互联互通,促进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

电商基地建设。推进葫芦岛电商直播基地、建昌古城、翊源文化市场、斯达威超级产业园等网红经济基地建设,发展网红教育培训产业、网红及直播装备产业及网红食品产业,实现线上线下双营销模式。

兴城市农村电商建设。依托兴城市特色农业、服装业、泳装产业、旅游业等产业,使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稳步发展,带动市传统经济模式向平台经济模式转变发挥“一乡一品”“一乡一业”的引导作用,培树典型,做优品牌,建立农村地标产业旗舰店,普及互联网营销模式,助力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小视频服务产业建设。依托画廊谷、小虹螺山、龙潭大峡谷、灵山风景区等优势生态资源打造不同种类的网红谷,以独特造型、角色扮演、场景重现、道具支持、规定任务、最美网红评选等服务,开发微电影、微视频拍摄服务保障项目。鼓励本地传媒企业创立独立发布APP,提供大平台导入、粉丝引流等专业服务。

矿产品交易平台建设。推动矿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实现矿产品的实物贸易,通过权威的检测平台、安全的仓储仓库、覆盖完善的物流网络,服务于实体贸易,同时依托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打造建立在具有真实贸易需求基础上的金融服务、供应链融资,加快流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创造社会增量价值,实现生产商、贸易商、需求商和交易中心多方共赢。

第三节  促进数字产业集聚发展

化工产业园集聚发展。以葫芦岛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区、葫芦岛打渔山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区、葫芦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化工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推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及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在内的配套关联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石化、化工产业发展特色园区,深度融入辽东湾世界级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带建设。

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东戴河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渔山经济开发区积极承接京津冀等地区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支持兴城经济开发区立足泳装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以泳装产业为主,涵盖高性能复合材料、农产品加工、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集群。

专栏8  工业园区数字化建设重点领域

葫芦岛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环保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促进龙源采油配套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数字化生产线,实现生产线的动态模拟仿真控制、远程监管、动态调整参数及设备运维,鼓励引导企业融合发展。

葫芦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小元感知为核心,发展和培育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生产设备和关键环节的应用,提高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以大数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构建分享制造平台,鼓励和支持平台企业开放数字能力,提供数字服务,促进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大企业闲置资源和中小企业闲置产能的有效对接,推动制造能力的集成整合、在线共享和优化配置。

葫芦岛打渔山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新材料、军民融合、健康医疗、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加大工业“两化”融合力度大力推广“机器人”“互联网”模式应用,积极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行业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

葫芦岛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推动新型冶金、精密铸造、新型建材、清洁能源和矿山文化特色旅游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辽宁兴城经济开发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重点环节数字化改造,实现园区泳装、农产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以宏兴制衣有限公司织纱项目为引领,重点完善泳装产业的强链、延链、补链需求,壮大泳装产业集群;以菊花女食品有限公司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为牵引,鼓励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升级改造;以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桥梁支座产品为导向着重引进数字化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葫芦岛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配套产业、涉核装备产业、军地通用电子信息产业、军民两用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园区。

辽宁东戴河新区。推动东戴河新区临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数字化发展。围绕京津冀产业转移、成果转化,加快“带土移植”中心建设,引进高质量“项目团队技术”,打造京津冀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南票循环产业园区。推动工业危废处理处置、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清洁能源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打造一体化数字平台,全面整合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强化全流程数据贯通,加快价值链业务协同,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能力体系,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

葫芦岛八家子经济开发区。推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计划调度、生产作业、质量管控、设备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重点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

第四章  构建智慧高效的数字政府

完善数字政府基础支撑体系,加速数据融合、共享和应用,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构建“上联省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整体智治”的数字政府运行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全领域、全业务、全流程的网络化、数字化,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夯实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

健全数字政府建设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数字政府建设运营管理、政务数据资源管理等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政务信息化项目立项审批、建设、验收等环节流程及主体责任。建立数据保护相关政策制度,保障公民数据隐私安全。围绕数据共享开放、数据应用、数据安全等方面,建立健全数字政府业务标准、数据标准和应用标准等标准规范,以统一标准促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制定完善数字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应用规范,提升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与开放利用水平。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实现对信息资源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开放、利用的规范化管理。

提升政务云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政务云整合,升级政务云平台承载能力,为数字政府重点领域业务应用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及安全等各类云基础资源服务,满足跨部门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与交换等需求。推动各领域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向政务云平台迁移,全面推进与省级政务云实现“省市一体化”。加强多级异构云平台间互通和融合管理,增强全市统一政务云资源管控能力,提升部门系统上云率和云资源使用率。统筹推进全市统一政务云灾备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关键数据异地灾备和关键应用双活灾备,确保核心业务系统关键数据快速恢复和稳定运行。

提高电子政务外网支撑能力。优化骨干网络结构,持续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扩容。建立运行高效、安全可靠、弹性调度的新型电子政务外网网络体系,加快推进政务外网与部门非涉密业务专网的整合对接。加快非涉密政务专网的融合互联或迁移整合,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向国有企业覆盖延伸。

专栏9  夯实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建设专项行动

政务云升级优化。优化政务云平台服务体系。提升云平台在计算、资源弹性服务、信息安全服务等方面的支撑保障能力。强化政务云laaS、PaaS服务能力,为各单位政务信息系统提供计算、存储等laaS服务,增强数据库、中间件等PaaS服务能力,提供灾备及政务云平台运营管理服务。加强精细化管理,整体提升全市政务云平台的使用率。

电子政务网络升级。优化骨干网络结构,持续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扩容。加快市、县、乡、村四级电子政务网络IPv6改造。加快非涉密政务专网的融合互联或迁移整合。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向国有企业覆盖延伸。

第二节  统筹数字政府资源要素能力

完善数据资源库建设。持续完善自然人信息基础库、法人单位信息基础库、空间地理信息基础库、社会信用库和电子证照库等基础库建设。以部门为主体,以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服务资源基本信息、服务行政结果基本信息为核心,建设公共主题数据库,促进全市各级各部门数据共享。基于基础库、主题库等,建设生态环境、水利、自然资源、市场监管、应急指挥、消防应急等应用专题数据库。

推进数据资源综合治理。完善数据标准、数据治理规则和责任机制,建立数据共享目录和需求目录,加快葫芦岛市与省级、国家部委业务系统对接,推进社会数据归集,推动跨地区数据共享,促进数据回流赋能基层治理。升级数据治理手段,从数据架构、数据生命周期、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应用等方面实现数据治理成效可量化、可核实、可跟踪、可考核。健全数据知识图谱,构建治理评价模型,开展全过程数据治理评估。推动数据依法安全有序开放。

专栏10  统筹数字政府资源要素能力建设专项行动

完善数据资源库。持续完善自然人、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信息和电子证照等基础库建设,并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建设完善各类应用专题数据库将多源数据整合成标准稳定、高效、高质量数据资源。

推进数据资源治理。建立数据治理机制,通过数据加载、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抽取、数据标签化等技术,实现“资源清晰、质量可控、共享规范”的数据治理目标。从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时效性等多维度对数据质量进行核验,开展数据质量评估、检查、监测、分析等工作,强化数据使用全过程管理,推进数据质量提升。

加快数据资源共享。拓展数据资源共享通道,基于现有的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对接,形成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部门数据资源共享交换通道,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共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扩大数据共享应用范围,完善数据共享应用体系。完善数据资源开放机制,明确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属性,形成政务数据资源开放清单,编制开放目录和数据开放标准,主动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放政务数据,积极响应公众数据开放需求和投诉建议,充分发挥政务数据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第三节  提升数字政府应用支撑能力

部署共性应用支撑系统。依托省政务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全市统一身份认证账户库,为全市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建立统一消息系统,为公众提供政务服务通知消息,逐步实现各类消息通知的智能管理和自动分发。建设统一客服系统,建立面向群众和企业统一的政务咨询、投诉、建议平台,实现统一业务管理。建设统一电子档案,实现各部门政务服务档案电子化归档、存档、调阅,实现“一人一档、一企一档”。

建设综合应用支撑平台。建设人工智能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服务组件为部门应用提供人脸识别、文字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基础能力。建设区块链服务平台,支撑各级部门快速开展区块链场景应用,实现数据共享加密、防篡改、可溯源,保障数据安全。搭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为全市各部门地理信息相关应用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建筑信息模型共享服务。建设视频融合平台,加强全市各类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及集中管理,开展视频图像信息在综合治理、应急处置、民生服务、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共享应用。搭建物联网数据平台,推进城市交通、环卫设施等城市运行感知单元的统一接入、集中管理,推进物联网数据开放共享。

专栏11  提升数字政府应用支撑能力建设重点工程

统一身份认证账户库建设利用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整合多种身份核验方式和认证源,完善创新认证服务方式,提升自然人、法人、公务人员等身份安全认证能力,为政务服务在线办理提供统一实名身份认证服务,推进“一次认证,全网通办”。

统一消息系统建设集成政务服务网、移动端APP、手机短信等消息通知渠道,为公众提供政务服务通知消息,逐步实现各类消息通知的智能管理和自动分发。

智能客服平台建设建设智能语音能力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等智能语音服务。

统一电子档案建设依托数据共享、电子证照、电子证明、电子印章等数字化基础,搭建市电子档案系统,实现各部门政务服务档案电子化归档、存档、调阅。

AI赋能中台建设加强对汇聚的视频监控资源进行人工智能分析。围绕公共安全、城市应急、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生态环保等城市业务应用提供城市级视频数据智能分析能力,提升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水平。构建集成自然语言处理、语言智能问答、多语言机器翻译、数据挖掘分析等功能的通用算法模型和控件库,持续拓展智能辅助决策、智能材料预审等应用场景。

区块链技术平台建设建设支持国产密码体系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自主可控政务区块链基础平台,推动分布式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合,为建设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形态的智慧城市提供底层支撑。组织开展区块链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示范工程打造区块链与政务服务深度结合的特色应用场景,提供“区块链商事服务”“区块链电子证照”“区块链不动产登记”等创新应用服务。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推进CIM基础平台建设、构建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三维数字模型、标准化地址库等信息的CIM基础数据库,不断更新完善城市三维数字模型库。充分发挥CIM平台的基础支撑作用,面向管理服务推进“CIM”平台应用。

视频融合平台建设加强视频监控资源集中管理,推进全市各类视频监控资源联网整合,建设全市视频监控图像资源库,健全视频算法、应用管理、事件研判、安全管控等功能,实现对海量非结构化视频资源数据进行结构化分析和挖掘,提升各部门在城市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技术支撑能力,提高社会治安维稳、网格化治理等工作效率和智慧化水平。

物联网数据平台建设推进城市交通、环卫设施、防灾设施、通信设施、能源设施等城市运行感知单元的统一接入和集中管理,推进物联网数据集中汇聚,建立数据模型,实现对各类物联网数据深度关联挖掘和可视化展示,全面提升城市物联感知体系“管、控、营”一体化运行效能。

第四节  拓展数字政府业务应用能力

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强与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整合各部门的政务服务资源和网上服务入口,推动各部门业务信息系统接入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实施与企业和居民密切相关的企业注册登记、年度报告、变更注销、生产经营、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逐步实现数据共享、全程在线。大力推行政务服务集中办理、“一窗受理”,扩大“最多跑一次”覆盖面,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的跑腿次数。针对综合政务服务窗口的跨部门审批需求,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开展跨部门业务协同、并联审批,实现各类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做到公共服务事项“单点登录、全网通办”。到2025年,全市政务服务数字化、便捷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专栏12  数字政府“一网通办”建设重点工程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重点提升乡镇街道、村社区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能力,鼓励引导银行网点、邮政网点等公共服务机构开设政务服务专区实现“政务服务驿站”全城普及。重点关注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坚持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提升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设。按照省统一标准完成省定的32项12345热线平台智能升级改造任务,升级智能工单、智能语音、智能录入、智能回访等功能。建立12345与110高效对接联动机制,推动话务一键互转、三方通话,实现12345与110互联互通、业务协同、数据资源共享,推动部门协同高效履职。设计开发市12345热线平台可视化主题,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可视化平台、视频云平台、时空信息云平台、高清大屏幕等基础资源优势,为市12345热线平台在监测预警、综合调度、领导决策等方面提供全面技术保障,实现监管业务“一屏统览”。

材料免提交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区块链政务服务”场景应用,将电子证照和证明类信息迁移上区块链平台,通过数据共享、材料共用、流程再造,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企业和群众办事材料少提交甚至免提交。并向银行、保险、网络运营商、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窗口延伸。

网上证明开具系统建设认真梳理各部门证明开具和使用需求,通过建设网上证明开具系统,实现各类证明在线开具和电子化流转,真正让群众减材料、基层减证明,加快“零”证明城市建设。

推动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加强跨部门综合治理能力建设,以大数据应用推动大平台协同,加强经济调节、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保、交通出行、营商环境、法治建设、民生服务等城市治理领域的数据挖掘分析、态势研判及模型预测,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管理体系,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闭环的数字化治理模式,实现“一网感知态势、一网纵观全局、一网决策指挥、一网协同共治”,实现社会治理“一网统管”。

专栏13  数字政府“一网统管”建设重点工程

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建设扩大收集和监测各领域经济运行数据的范围,运用经济运行大数据分析与模拟仿真模型,提升政府对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城等重要经济指标动态监测统计分析能力,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智能化分析、可视化应用,提高识别防范金融、地产等领域经济运行风险能力,提高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调节手段的辅助决策支持能力。

葫芦岛市交通运输综合信息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按照事前预警防控、事中指挥调度、事后分析研判的闭环管理模式,综合集成信息录入、综合查询、统计对比、趋势分析、预测预警等功能,推进数据资源赋能葫芦岛交通发展,实现“智慧交通”管理标准化、信息化。

智慧公安平台建设推进公安大数据平台、情指勤與一体化系统、新一代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社会治安防控实战平台建设,推动智慧公安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融合发展,加强对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的打击力度,提升公共安全水平。

智慧消防暨危化品企业安全监管平台建设。谋划建设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以及安全智能化监管平台和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及装置设施进行实时风险监控预警,实现智能化动态监管,进而完善固化“消地协作”联合监管机制;建设城市消防大数据库,建立完善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实现对火灾事故高风险场所、高风险区域的动态监测、风险评估、智能分析和精准治理。

葫芦岛市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建设。谋划建设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实现智能化应急指挥调度功能,提升突发事件信息提取、研判及接报的效率,成员单位、救援力量及物资指挥调度的简约高效;建设数据治理平台,把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八大行业、森林火灾、防汛抗洪、城市消防等重要危险源数据,以及全市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救援物资等基础数融合接入应急指挥调度平台,为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调度提供全方位的基础数据辅助决策支撑;建设融合通信系统,部署基本指挥所、移动和前沿指挥所、事故灾害现场所需通信设备,实现事故灾害现场音视频回传指挥所及各指挥所对灾害现场的指挥调度。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提高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及污染源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能力。建立涵盖生态环境全要素的主题数据库,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污染物、环境承载力等数据的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实现全市域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及污染源的全面感知监控能力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科学决策与精准监管,跨区域协同治理。

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加强食品药品、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重要环节数据采集,建立数据图谱、主题数据集和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大数据研判分析预警,逐步构建全市体化“互联网监管”体系。

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将各类视联网资源、数据资源、综治资源等进行整合,通过统一门户登录的形式,提供高清视频会商、监控调度、矛盾调解、数据对接、数据可视化展示、心理健康服务、应急指挥等种业务服务。通过“市域治理一张图”统一展现和管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配合视联网格通APP,将市域治理信息化工作向基层延伸,确保信息资源的上下通达。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搭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供业务指导、指挥协调、行业应用、公众服务、综合评价等子系统,纵向对接国家、省级平台,横向整合共享城市管理相关部门数据资源,为全市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综合评价全闭环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提供支撑。2023年底完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2025年底实现感知、分析、管理、指挥、服务“五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

完善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完善升级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提升政务工作的集约化、高效化、个性化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协同。推进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版式文件、督察督办、公文交换等系统应用,实现公文、信息、简报等电子文件的纵向和横向流转,以及公文办理、文件归档、信息采编、会议组织等日常工作的信息化,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提升办公效率。建立全市政务应用开放体系,推动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优质应用接入协同办公,促进政务应用多元创新。

专栏14  数字政府“一网协同”建设专项行动

协同办公平台升级优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围绕办公、办会、办事等日常办公需求,加强平台OCR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在线文档、手写签批等通用能力供给,实现与各级党政机关办公系统和数字化应用互通,做到政令一键到底。

政务应用创新。制定出台管理制度,推进系统应用,督促指导全市各级政务部门尽快实现数字化、移动化、协同化、集约化办公,精简文件会议,减少索要报表材料的总量和频次,有效解决“文山会海”问题。

第五章  建设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重点领域融合应用构筑信息惠民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构建市级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现代化数字治理新体系。

第一节  发展智慧化公共服务

发展智慧养老。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家庭医生为抓手、信息化为支撑”的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医疗和养老双向互动、融合发展。推进智能化养老设施配备,推广健康监测设备、可穿戴设备、养老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数字化设备在智慧养老中的广泛应用。建立完善葫芦岛市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辟一条全方位、一站式、多功能的养老服务渠道。探索民办公助、企业自建自营、公建民营等多种运营模式,创新发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服务方式,创新智慧养老模式。

发展智慧医疗。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构建医疗数据汇总中心和应用中心,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和基础信息支撑库,实现与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提升卫生健康互联互通数据质量。开展“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延伸处方、健康管理、健康档案建立、上门体检与随访、健康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健康教育、慢病患者健康检测、风险评估、健康指导与干预等服务,为居民提供基础诊疗、健康管理等多维度的医疗健康服务。加快远程医疗服务向村、社区一级延伸,形成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发展智慧教育。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环境网络,为全市中小学开展智慧教育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支撑。建设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校园智慧办公、教学质量监测、智能质量分析报告及平安校园管理等功能。建立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互联互通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提升学校招生考试、教育管理、师生评价等公共服务能力,探索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辅助的科学决策和教育治理机制,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

发展智慧社区。推进一批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建设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向社区群众提供政策法规、社区动态、周边菜场菜价、天气预报等服务信息查询,并提供电费、水费、煤气费、电话费等各类费用的查询、缴纳等功能为居民提供“一屏式”服务。在社区养老、医疗等领域提供电子辅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化服务支持

 

专栏15  智慧化公共服务建设重点工程

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与相关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联网、与社区服务网点及各类服务供应商对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促进供需对接,增强精准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各类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服务。加强对养老机构日常经营及安全运营的监督。建立动态完整的老年人及服务组织信息数据库,开发智慧养老APP,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有“点餐式”综合化居家养老服务。启动智能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通过为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设备,利用智能化手段,不断改进传统服务方式,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建设一批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中心,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在线健康咨询、医生教育、患者转诊、医生出诊、远程诊疗等增值服务。大力推动医共体建设,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推动城区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全覆盖,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不出市”。整合各类医疗机构预约挂号、社区家庭医生预约、查询等服务资源,打造统一的医疗便民服务窗口。完善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合作机制,推动医保支付政策统筹衔接,完善异地住院联网即时结算。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汇聚医疗、养老、民政等卫生健康大数据,探索开展健康状况分析、疾病预防、个性化推荐等大数据应用服务。

龙港区互联网智慧医疗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依托深圳知了云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智慧医疗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广“龙港区互联网智慧医疗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全域智慧医疗模式和“多社联动”美好社区服务模式。

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整合现有分散系统,围绕“教、学、考、评、管”等核心业务工作需求,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评价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相融合,实现校园智慧办公、教学质量监测、智能质量分析报告、智能选排课、电子备课管理、考务管理、人工智能学业预警及平安校园管理等功能。加快数字图书馆、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等智能学习空间建设。大力发展在线教育服务,形成基于“互联网教育服务”的新模式。完善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教育大数据分析主题数据库,建立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互联互通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决策和管理信息化、教育内容资源均等化,提升政府教育决策、管理和服务公共服务水平。

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社区就业、社保、低保、卫生、计生、文化、培训等公共服务信息,发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一站式服务。整合应急、公安、消防、气象、交通、城管等社会治理信息资源,实现社区的精细化管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让居民享受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二节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打造葫芦岛“城市大脑”。加快建设城市大脑“云中枢”,推进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市场监管、文化和旅游、经济运行等主题库建设,汇聚各类数据资源形成城市数据库。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切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创建集城市大数据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共性技术赋能与应用支撑平台等核心平台于一体的数据中心资源高地。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加强大数据分析挖掘,精准合理调配城市管理资源,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精准化、高效化。

专栏16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程

葫芦岛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建设。整合本市公安、应急、城管、环保、规划、交通、水利、气象、统计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资源,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时动态感知可视化的城市运行状态。实现“预警监测、应急指挥、综合治理、决策支持、公共服务五大功能,并将各部门自建的单一功能指挥中心,逐步整合到城市联合运行指挥中心,实现多中心合一、多功能合一,打造葫芦岛市“最强大脑”。

龙港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城市智脑平台,包括数据中台和应用中台;建设智慧应急、智慧文旅、智慧水利、综治视联网、智慧环保、智慧党建和城市运行一张图等专项智慧应用;建设全区数据资源中心和智慧城市指挥中心。

兴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城市智脑平台,包括数据中台、应用中台和人工智能中台建设包括智慧应急、市域治理、智慧文旅、智慧党建、热线服务、文明创城、智慧水利、综治视联网、智慧环保、智慧信用平台、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渔港监控及海域管理、医共体、智慧教育、互联网政务等专项智慧应用

绥中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基础设施、数据支撑平台、数据资源仓库和网络系统等基础支撑建设;加快涉及公安警务、公共安全、民生服务、产业经济、政务服务等多方面智慧应用系统建设。

第三节  建设数字乡村

夯实乡村数字化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构建覆盖乡村、高速畅通、服务便捷的基础通信网络,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网络、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到2025年,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80

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大力推广使用“互联网党建”,提升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畅通社情民意。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实施农村“雪亮工程”,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农村生态系统监测平台,建设立体化山林、河流和地质灾害防控数字体系。依托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重点推动涉农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监管、便民服务项目的协同化、在线化,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政务服务水平。2025年,农村党务数字化应用率达到90,村务、财务公开数字化应用率达到90

探索信息惠民新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中小学对接。完善民生保障信息服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劳动信息、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社保关系网上转移接续。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搭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为城乡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

专栏17  数字乡村建设专项行动

夯实乡村数字化基础。加快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完善流通企业合作机制,推进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大力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完善农村消费商品供应渠道,依托村邮站、快递网点等发展农村电商末端网点,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发挥“互联网党建”在推进便捷化利民服务、实时化培训教育、动态化监督管理、扁平化交流沟通等方面功能,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畅通社情民意。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实施农村“雪亮工程”,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法治乡村。建立农村生态系统监测平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数据,建设立体化山林、河流和地质灾害防控数字体系,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点位的实时监控。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统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推进各部门各单位涉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开展数字乡村发展评价工作。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互联网小农户”计划发挥12316金农热线的桥梁作用组织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实施教育资源与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融合工程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社保关系网上转移接续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劳动信息、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推进乡村“互联网残疾人服务”。

推动兴城市碱厂乡数字建设。构建智慧碱厂的“1234N”(一张图、二个区、三工程、四平台、N应用)的数字乡村模式。建设一张动态交互的数字乡村全景图、构建红山谷桃花岛党建教育碾盘沟红南果梨“产业融合”两个数字创新示范区、扩大数字技术在数字治理、数字兴业、数字惠民三大领域广泛应用、打造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政务服务、综合决策等四大云服务平台、重点集成“智慧党建”“智慧应急”“智慧农业”“智慧治理”“智慧文旅”“智慧办事”等N个特色应用。

第六章  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协同防护,完善防控措施,化解安全风险,保障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提升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一节  筑牢网络空间安全防护基础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协同机制。建立权责清晰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安全管理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日常监测预警,确保安全工作协同共治。

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相应等级的安全审查、安全等级测评、风险评估和管理,做好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整改和监督检查。定期开展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查工作。完善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演练。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骨干队伍和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建设,提高风险隐患发现、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强化密码资源应用。建设密码基础设施和密码服务体系,推进已建网络和政务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改造,实现密码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及以上政务信息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重要网络和系统中全面应用。

第二节  提高数据安全防护监管能力

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明确各县(、各部门以及相关行业、领域的重要数据具体目录,对列入目录的数据进行重点保护。建立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安全责任认定制度和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基于应用场景建立覆盖数据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个人隐私、商业秘密、跨境数据等风险评估和综合防范。建设覆盖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监测预警系统和安全评估机制,实现对数据提供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日志汇聚、监测分析、安全审计。建立公共数据分类分级和预警处置机制,实现数据事前管审批、事中全留痕、事后可追溯。

七章  强化实施保障

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组织机制、资金支持、政策制度、人才支撑及宣传推广等各项保障措施,营造发展环境,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规划落实。

第一节  加强组织机制保障

建立数字葫芦岛建设主要领导责任制,推行“项目化实施专班化推进”方式,完善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高效协同机制。强化清单式闭环管理要求,完善谋划工作、实施举措、解决问题、反馈激励的工作闭环。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评价,健全数字葫芦岛建设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容错和奖惩机制,落实检查督查机制,推广典型应用,鼓励基层创新,对推进缓慢的工作实施挂牌督办。

第二节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省及其有关部门与数字葫芦岛建设任务相关的专项资金支持,争取各类试点、示范或配套项目。加强市财政对数字葫芦岛建设工作的支持,强化对资金使用过程的动态监控。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城市的建设和运营,积极与电信运营商、知名企业等合作,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数字城市运营模式,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共同参与的数字城市建设良好局面。

第三节  强化法规制度保障

加强数据资源管理标准的规范和统一,完善地方性管理办法,使数字安全治理更加一体化、规范化。在业务流程再造、事中事后监管、数据共享和电子材料应用等方面,制定与数字建设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健全各级各部门(单位)协同联动的综合协调机制和管理机制,实现全流程管理。积极探索信息化时代有效推进网络法治化的举措,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网络安全制度规范,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能力和安全可控水平。

第四节  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在现有各项引进人才政策基础上,结合推进数字葫芦岛建设的实际需要,制定专项数字人才政策,积极吸纳外来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营造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市场需求建立数字城市建设运营人才实训基地,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培养数字城市建设运营紧缺的复合型、实用性人才。加强对政府公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多渠道组织学习先进地区的建设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市干部对建设数字城市的思想认识,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数字城市建设人才队伍。

第五节  积极开展宣传推广

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新媒体和传统宣传媒介,积极开展数字葫芦岛宣传推广活动。结合数字葫芦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组织开展系列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促进经验交流及宣传推广。开展数字葫芦岛科普工作,围绕公众广泛关注的相关技术、产品、应用、消费、安全等热点及焦点问题,推动科普内容丰富化、多元化,满足公众对数字时代的知识需求。加大数字领域专业培训力度,提升各级公务人员、企业家、创业者群体数字素养,不断增强数据共享、获取、分析和运用能力。

 

时间: 2023-03-08 来源: 政府办 责任编辑: 政务公开办 打印网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