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

<图片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葫政办发〔2022〕25号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印发葫芦岛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印发

葫芦岛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葫芦岛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20        

(此件公开发布)

 

葫芦岛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葫芦岛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支撑葫芦岛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现代化建设,依据国家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葫芦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结合葫芦岛市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时期葫芦岛市教育事业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强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立德树人导向更加明确,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教育发展成果惠及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人民群众,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小学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葫芦岛市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一地一主题一校一特色”建设。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开展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工程。疫情期间,本着“线上德育不缺位,学生成长不延期”的原则,开展了“线上升旗”“线上课堂”“线上班会”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其中4项活动在省学习强国平台上展播。

——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不断深入。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主渠道作用。健全学前教育政府、社会、家庭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新建幼儿园22所,增加学位5460个。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557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4.7;公办园154所,在园幼儿占比43.97;普惠性幼儿园463所,在园幼儿占比89.3

——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持续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制度,实行“阳光分班、合理排座、有序入学”,遏制“择校热”“择师热”。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消除超大班额和大班额924个,完成率100。加强城镇学校建设,城镇改扩建学校1所,置换搬迁学校2所,新建学校5所,改造学校11所,组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集团4个。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2020年启动“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帮扶农村学校工程”,帮扶农村学校114所,帮扶覆盖面达87.13。不断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落实办学条件“二十条底线”,确保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7.56个县(市)区和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全部被认定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十四五”期间全市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普通高中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2019年启动消除大规模(3000人以上)普通高中和大班额(56人及以上)计划,消除大规模普通高中3所(还有3所未消除),大班额全部消除。截2020年末,全市有省示范性普通高中10所省特色普通高中2所,优质特色普通高中教育覆盖率达到71.662019年4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工作,积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分层走班教学和市级合格性考试及考查科目考试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完善选课制度和学分管理办法,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管理制度。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完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学生成才渠道逐步拓宽。积极推进学校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发展途径,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2020年,我市有9名考生受益于高考改革“强基计划”,被名校录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推动高中教育阶段“五统一”招生体制建设,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努力实现高中教育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导、企业办学为辅助、民办教育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建立了中高职相互衔接、高职带动中职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系。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近40个专业都建有校内实训基地,5所学校开展了1+X证书制度试点。市级以上示范专业达到11个,有2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组建了3个职业教育集团,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4.1,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成人教育特色鲜明蓬勃展。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原则,着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把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体系,建立个性化社区教育服务体系,80以上的社区建立了有特色的服务居民教育项目。支持老年教育机构发展,有效聚合群众性读书学习组织,每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主题活动,宣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高素质”思想,营造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社会氛围,推动全民终身学习。

——民办教育更加规范发展。加强民办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严肃整治学科知识类培训违规行为,严格审查线上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初步建立了全市民办教育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3所民办中专搬迁新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民办机构对于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特殊教育普及融合发展。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加大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特殊资源教室建设,实施面向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融合教育。全市现有特教学校5所,实现了“每30万以上人口地区具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目标。持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8.69,特殊教育学校均已实施免费入学政策,特教津贴和生均经费落实到位。

——民族教育优质同步发展。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10所学校被认定为辽宁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学校。使用经国家审定通过的教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保证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课时安排,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民族学校与普通学校各民族之间教育经验交流和各民族师生之间的语言文化交流,加强蒙语双语教育,积极构建小初高一体的蒙语教育,推进民族团结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全方位加强。师德建设全面加强,在全市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公开承诺践诺活动。加强教师补充,通过公平公正招聘1638名优秀大学生充实教师队伍。出台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意见和“县管校聘”改革实施方案,鼓励支持教师主动参加交流。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组建了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评定24所“葫芦岛市教师培训基地学校”。拓展教学、教研、培训相结合的校本培训和全市中小学教学技能提升、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乡村教师素质提升等多项专题培训。选拔培养市级骨干教师1816,培养认定省级骨干校长27名、省级专家型校长8名,葫芦岛市教学名师50名。将中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县(市)区,将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交流作为城市优质学校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在晋职晋级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教育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以加强农村薄弱地区信息化建设、缩小区域城乡及校际数字化差异、提高教育质量为总体目标,加大城乡中小学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投入,有效改善了农村教育技术环境。市政府主导,采取政企合作建设方式,搭建了葫芦岛市教育城域网。

——控辍保学取得新成果。落实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完善“联控联保”工作机制。依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葫芦岛市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基础台账”,实时跟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就读情况。开展劝返和教育安置专项行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清零,无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辍学情况。

——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2015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累计安排222.0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11,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建立了稳定的财政投入生均拨款标准体系,对民办教育实行生均公用经费补助。

经过全市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葫芦岛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已圆满完成,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四五”时期葫芦岛市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 “十三五”时期葫芦岛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项目

2015

2020

学前教育

幼儿在园人数(万人)

6.46

5.31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80.4

74.7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27.7

43.97

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35.7

89.3

义务教育

在校生万人

23.4

20.9

义务教育巩固率(

96.5

97.5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90

98.69

高中阶段教育

在校生(万人)

5.5

5.5

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

4.3

4.1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1.2

1.4

高等教育

在校生(人)

8696

11115

普通高等教育专科生(人)

8444

10512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人)

252

603

教育财政投入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亿元

32.1

43.5

(二)“十四五”时期葫芦岛市教育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重大战略部署的起始五年,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省、为加快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是我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全面部署。省教育厅组织制定了“3+10”系列文件,进一步理清了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路,明确了任务,强化了措施,为有力推动我省教育现代化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指引了方向。

展望“十四五”,尽管2020年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冲击,但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发展势头、保障人民生活从基本向美好跃升的外部环境,也为满足更高需求社会服务的教育,提供了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教育事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要求和挑战。

——城市战略定位迫切要求创新探索。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通过创新发展教育,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迫切需要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迫切需要通过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撑我市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迫切需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和开启大学生众创模式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夯实基础。

——人口发展期待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我市人口结构发生新变化学龄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并逐步从学前小学向后传递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学前教育将面临更大压力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有待提升。迫切需要统筹协调各级各类教育之间以及教育与人口之间的发展加快学龄人口集聚区基础教育资源建设配置与布局优化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加强从业人员在职教育培训和老年教育服务。

——需求升级期盼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市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高质量教育、选择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迫切需要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统领有效突破体制机制的瓶颈制约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激发多元办学活力形成弹性开放、灵活便利的教育体系并通过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为不同人群公平接受高质量教育、实现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信息技术倒逼传统教育模式变革。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信息化建设推进浪潮席卷全球现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类思维、学习、生产及生活方式。迫切需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快开发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

对照国家和区域新战略、人民群众新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公办资源依然短缺,优质普惠资源不足;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资源短缺,难以适应国家对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的要求;职业教育政府统筹力度不够,办学水平不高;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还需要深入推进;成人社区教育普及性差,保障条件不足,各区开展情况差异性较大;民办教育监管保障不力不能规范发展等问题仍然存在;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力度亟加大,部分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培养人才需要。这些问题事关教育公平、质量和创新发展,需要在今后一段时期着力研究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葫芦岛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补齐短板、兜住底线、夯实根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础教育问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高校供给侧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强化人力资源和教师队伍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关键要素的理念。

——坚持教育公平。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深化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多样化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更加重视教育过程公平关注弱势群体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坚持改革创新。围绕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求,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提升知识创新、知识服务水平和人才适应性为重点,加快完善引导和服务机制,激发学习者和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潜力,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与支撑。

——坚持依法治教。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推动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法化和规范化。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2025年努力构建服务城乡全民学习的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全市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育人质量和保障水平全面提高,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具体目标:

——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保教质量明显提升。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至少1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的省级验收评估,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持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

——普通高中教育实现优质特色、多样发展。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以“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依据的学生评价模式全面实行。可供学生选择的优质资源更加丰富,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达到73以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协调,有机渗透发展。到2025年,全市特色普通高中比例达到40

——职业教育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以更加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构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到2025年,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建成5所省级以上高水平现代化职业院校,2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20个市级以上示范性专业群,20个市级以上校内示范性实训基地。开发40个市级示范性人才培养方案和40门市级专业精品课,打造10个市级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扎实推进。

——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发展。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等教育支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

——终身教育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完善服务体系,丰富服务资源,城乡居民文明素养显著提高。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开展农村管理干部和农业新技术培训,每年完成1万人次以上。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有葫芦岛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建设市级优秀社区教育基地50个,培育终身学习活动品牌100个,命名百姓学习之星200人,开展社区教育的县(市)区实现全覆盖。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构建各类教育主体各司其责、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的“管办评”制度体系建立高效协调的市级统筹机制和依法行政的权力清单制度形成完善的财政保障体制形成分学段、分类别的教育现代化标准体系以信息化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形成健全的社会参与评价制度。

2 “十四五”期间葫芦岛市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序号

指标

2025年预期

1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90

2

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85

3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50

4

义务教育巩固率(

98.5

5

持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97

6

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

73

7

全市特色普通高中比例(

40

8

全市信息化教育示范校(所)

20

9

产教融合先进企业(个)

5

10

中职“双师型”教师比例(

60

三、“十四五”时期葫芦岛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为整体推动葫芦岛市教育改革发展,按照以点带面、以改革促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富活力的教育。

(一)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围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五个方面,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学校课程体系,深入挖掘“五育并举”整体育人功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突出德育实效性坚持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立德树人要求融入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从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改进德育方式方法,开展系列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活动。强化中小学生基本礼仪、基本规则、基本要求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新时代辽宁精神,增强青少年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指导全市中小学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机制。

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研究制定全市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工作方案,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积极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和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实践教育等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增强学生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一批典型实验区、学校和教师,总结实践经验,提炼研究成果,实施推广应用计划,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项目研究和体系构建为载体,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明确和规范各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强化全科育人功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交流。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专栏1  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体系

以项目为牵动,开展葫芦岛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体系中目标内容、实施途径、机制保障等方面的专项研究。以德育课程一体化为切入点编制出台《葫芦岛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以训带评、研训一体的方式,到2025年,培养500名市级骨干班主任。加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力度,到2025年,建设45所市内优秀、省内知名示范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度,到2025年,建设一批市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传承基地和特色学校。

2推进智育创新。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把基础教育的发展重心从“育分”转向“育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让每个受教育者的智慧和潜能都得到发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3增强美育熏陶、提升体育素养。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积极推动体育、艺术进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和学校美育全面提升行动。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形成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中小学体育艺术项目结构科学合理布局;形成有序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优秀人才开辟新通道的竞赛体系和科学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立足“教会、勤练、常赛(演)”,实施“小学艺体兴趣化、初中艺体多样化、高中艺体专项化、大学艺体个性化”的课程改革建设方案,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基础知识+核心素养+专向特长”的艺术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国家市级特色学校、比赛展演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艺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专栏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计划

探索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实施美育全面提升行动实施“双十双百”计划按照“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原则启动建设10个体育美育名师工作室、10个体育美育基地校建设100个国家级中小学体育项目特色校、100个省级以上美育特色校计划推行体育美育浸润融合计划“班班有项目、校校有特色、县县有品牌”建设为抓手,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普及发展继续推广“三队两组一活动”项目,培育和发展学校体育美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建设;推进学校“塑胶场地”建设工程,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农村中心校以上中小学校的塑胶场地覆盖率调整学校体育场地布局,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开发和综合利用提升体育设施使用效益。

4加强劳动实践教育。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的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制度,丰富劳动育人途径和方式。开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挥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作用,广泛开展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加强高等教育学校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造就更好适应和引领创新发展的各类人才。探索劳动教育的系统设计、课程结构、课时安排、形式内容和载体保障等,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丰富学校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内容,提升青少年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

专栏3  “学校+基地”模式课程开发计划

打通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边界,形成德育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的葫芦岛市“学校+基地”课程体系。

——开发“学校+基地”德育教育课程。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

——开发“学校+基地”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开发“学校+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熟练掌握多种操作技能,综合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增强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形成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学校卫生和安全工作。以“健康葫芦岛”建设为主线,以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标,坚持疫情防控“三原则”,做到“四早”总要求,加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建立学校专业化校医队伍长效补充机制,全力做好传染病的校园防控工作。贯彻《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落实《葫芦岛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专项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建设葫芦岛市中小学校安全系统智能化管理平台,形成学校安全风险防控+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健全地方课程+实操演练(健康宣传)活动相结合的安全(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动态监测+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近视防控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岗位安全责任体系。

(二)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6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和保教质量。落实辽宁省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公益普惠规范发展为主线,扩大资源总量,调整优化结构,健全保障机制,加强规范管理,提升保教质量。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幼儿园布局和建设规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对薄弱公办幼儿园的改造提升力度,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后,按规定办成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低于50的地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办成公办幼儿园。落实省幼儿园办园标准和装备标准与规范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纠正“小学化”倾向,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双向科学衔接。进一步健全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健全教研体系,充实专业化管理与教研力量。推动实施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教师资质、保育教育、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动态监管。拓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资源,推动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与学前教育有机融合,支持各级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学前教育。

专栏4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提升计划

2025年前,新建7所公办幼儿园(连山区1所,龙港区1所,南票区2所,兴城市2所,绥中县1所),新增公办学位2010个。新建小学原则上实现“一校带一园”。支持有条件的小学附设公办幼儿园,大村独立建园或设分园,小村联合办园。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优质公办中心幼儿园。完善幼儿园监管体系,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科学管理水平。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到202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力争达到9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

7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重点,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提升标准化学校建设水平,形成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完善县域内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推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有序扩张,健全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师资配备、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机制,认真落实国家、省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深化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的各项政策。聚焦城乡薄弱学校和相对贫困家庭子女,大力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实行差异化学生资助政策,全面巩固教育扶贫成果。重点关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和办学能力提升,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实现集团化办学融合创新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帮扶工作机制,力争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快补齐城乡教育发展的短板。各中小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体育课、艺术课、团队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时间。认真落实三级课程体系,实现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落实、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落实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提升教师学科育人能力。

专栏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教育精准扶贫计划

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实施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收学杂费政策,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力度。完善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儿童的关爱体系。实施教育关爱帮扶政策,广大教育干部和优秀教师结对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公益性讲座和个性化辅导,全面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直至完成学业,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义务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计划

积极适应城镇化迅速发展的趋势,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按照就近入学、相对集中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统筹安排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合理布局选址,增加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数量,满足学生入学需求,同时按照义务教育县域内优质均衡的要求,超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办学规模标准的学校急需降低办学规模,为优质均衡国家级认定提前布局。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改革,推进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校际帮扶、委托办学等机制融合创新,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到2025年,全市持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7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十四五”期间,投资33502万元,对71所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进行改善,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稳步提升学校办学能力。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管理水平。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出台学校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成立“作业设计批改指导组”。实施分层作业,推行“基础+弹性”的作业布置方式,不得布置机械性、无效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当日没有课程的学科不得布置书面作业。坚持教师全批全改作业,严禁让家长、学生代批。小学基本实现不带书面作业回家,初中基本实现大部分书面作业在学校完成。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保证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达到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

专栏6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严格落实国家、省、市作业规定,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时长和难度。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制定各学科作业设计指导意见,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多元作业体系,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工作体系,建立作业库。

——加强作业管理与监督。实行作业管理校长负责制,统筹各学科作业量。建立作业周公示制度,开展作业设计评比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坚持从严审批培训机构,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落实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管理,明确设置标准。规范培训服务行为,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问题发生。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理,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等各类广告牌、网络平台不得刊播校外培训广告。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消除安全隐患,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和违规补课行为。

专栏7  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对现有校外培训机构重新审批登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禁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从严监管资金收费。建立预收费监管制度,加强预收费监管。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

——从严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开展综合执法,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从严整治校外培训乱象。定期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全覆盖排查,坚决取缔“无证无照”培训机构,严惩违规培训行为,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坚持学校主体、家校协商、立足服务、自愿参加、素质教育、公益普惠原则,对有特殊需求的,可提供延时服务。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为集体教学或“补课”。课后服务一般由学校教师承担,也可聘用退休教师、具备条件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项目。做好课后服务费的收支及监督管理工作,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对于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对于残疾儿童、特困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可适当减免课后服务费。

专栏8  保障学生课后服务供给

——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实现“5+2”课后服务全覆盖,鼓励支持中小学校每周六开展校内周末服务,寒暑假为学生提供托管服务。学校要探索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

——创新课后服务形式。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对外聘人员提供的课后服务要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

——提升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学校课后服务收费支出标准,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

8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化发展。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通过挖掘普通高中内涵,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依法依规合理控制学校办学规模,逐步减少大规模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小班化教学。支持建设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充分发挥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在高考改革、推进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在德育、科技、人文、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等7个领域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普通高中,到2025年,我市省特色普通高中达到78所。落实好葫芦岛市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适时启动县域普通高中托管帮扶工程全面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转变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强化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开展培育学生创新素养项目研究,建立学生创新评估与支持保障机制。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培育我市新课程、新教材省级示范校。创新教学组织管理,落实选课走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完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学生综合指导。加强普通高中与职业院校、大学以及社会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体验经历的平台。

专栏9  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工程

——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切实转变“千校一面”状况、改变单一以升学率为指标的评价导向、引导学校自主发展和办出特色,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积极培育普通高中建设特色项目,改善一般高中办学条件,启动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工程,建设一批办学条件和育人水平高、特色项目成熟的普通高中。鼓励普通高中与中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实训基地等方面开展协作,到2025年,培育普职融通试点学校1—2所左右。构建可供学生多样化选择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选择性。鼓励学校在人文、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等7个领域形成学科优势,彰显学校个性风貌,培养具有特长的学生。探索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模式,努力为不同潜能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推行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和改进教学组织管理,指导学校有序推进选课走班、科学开展学分认定等工作。完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立导师制,开好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建立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多样化特色发展的评价体系和监测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建立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切实改变以升学率为唯一指标的普通高中评价方式,建立政府、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全面落实以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依据的学生评价模式。探索扩大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权,按照普通高中特色类型提高在区域内单独招生比例。

——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工程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工程。到2025年,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特色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达到73以上。缩减3000人以上大规模学校,控制大班额。积极培育优质普通高中建设特色项目,通过不同形式的联盟办学、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或强校带弱校等方式,创建3—4所特色鲜明、多元化人才培养能力和个性化育人水平在市域内具有影响力的优质普通高中。改善一般高中办学条件,改扩建教学和学生生活类校舍,配齐必要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十四五”期间,投资12785万元,对我市18所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行改善,建设必要的体育、美育场地和劳动教育场所,配齐设施设备,加强校园安全设施设备建设,推进信息化发展。

9保障民族、特殊教育加快优质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不断夯实中华民族教育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丰富各族师生交往交融活动载体和内容,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和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保障民族学校办学经费和双语教师配备,全面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民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扶持建设高水平民族学校。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管理和少数民族双语教科研工作及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全面推进特殊教育拓展融合提升,“一人一案”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推动普通中小学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力争实现“应随尽随”。规范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推进县(市)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和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探索专门教育管理。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校本化实施,加强特教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教学质量。全面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足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员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提升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水平

10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以市城区、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为区域单元,统筹规划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合理调整区域高中阶段学校数量和规模,建立全市高中阶段教育统一招生平台,扩大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科学定位中职学校发展方向,发挥市直属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做大做强优势专业,向高水平特色学校方向发展。推动县(市)区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民办中职学校实行准入和退出“双轨制”,指导走产教融合之路,校企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双主体”育人模式,推行1+X证书制度,深化“三教”改革。到2025年,中职学校全部达到国家设置标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专栏10  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政府支持计划。政府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以“引校进企”“引企驻校”“校企一体”等方式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和推动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放管服”改革,支持经济开发区、企业、民间资本举办中职学校,专业设置错位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支持职业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按照在校生2000—3000人规模,加快实施职业教育办学资源扩充计划。

——开展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推动建设20个具有辐射引领带动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立与葫芦岛人口分布相适应、与主体功能区相匹配、与产业园区相对接的职业培训体系。支持职业学校与街道、社区合作共建社区学院,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活动,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11推动高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模式,支持在葫高校面向全市重大发展战略,对接在葫企业产业需求,围绕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位一体”发展战略以及东北振兴发展和葫芦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培养紧缺人才,培育专业骨干,支持市属高校与境外高水平院校共建学院(学科)、高水平科研组织和平台。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配合有关部门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培训项目,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工作能力。

(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

12提高社区教育发展水平。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依托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统筹指导本区域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广泛开展学习型乡镇(街道)、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利用教育资源参与社区教育,有序向社区居民提供适宜的教育服务。注重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社区文化中心等机构的资源建设,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鼓励引导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参与课程开发,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化课程。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大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力度。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探索建立社区教育志愿服务制度。

13提升老年教育服务能力。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建设一批能够发挥示范作用的老年大学,积极发展农村社区老年教育,推动老年教育机构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结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积极开展科学文化、养生保健、心理健康、家庭理财、闲暇生活、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方面的教育,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鼓励老年人利用所学所长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宽领域、多元化、开放式终身学习支持网络平台,支持老年教育领域社会组织和老年志愿服务团队发展。

专栏11  终身教育体系完善计划

积极实施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建设项目、社区教育机构能力提升计划、在岗人员学力提升计划、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与质量提升计划,完善市民终身教育体系。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开展农村管理干部和农业新技术培训,每年完成2000人次以上。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有葫芦岛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14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鼓励民间资本举办职业教育,推行校企一体化发展,专业设置错位发展,防止同质化无序竞争,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能够基本满足群众选择性教育需求的民办学校发展格局。适度控制成人高等教育助考机构数量,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加强高等函授教育站管理,按照《辽宁省高等函授教育站设置规定》规范办学行为。鼓励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成人文化补习机构、老年教育机构发展,指导并规范其办学行为。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确保行业自律制度得到高效落实。到2025年,全市培育100社会声誉好、教育质量高、办学效益优的示范性民办教育机构。

15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强化学校语言文化传承功能,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全面开展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引领全社会推行普及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五)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16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出台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相关文件,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级政府和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全员全面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师德养成教育,健全师德师风考评制度,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师德监督体系,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肃查处违规教师,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强化教师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注重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大力宣传表彰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利用主流媒体,讲好教师故事。

17创新和规范教师编制配备。适应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紧迫需求和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的新形势,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带来的新情况,根据教育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完善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对部分急需紧缺专业的教师,经教育主管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中小学校按照管理权限,集中组织到高水平师范院校进行招聘。深入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补充乡村教师,加快补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短板。

18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流动机制。建立各级各类教师长效培训机制构建以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师德规范和师训体系建立健全业务培训水平与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相关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完善研训一体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深入实施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提炼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发展模式打造优秀教师群体。进一步完善吸引优秀教师赴郊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的配套政策加大在绩效工资、职称评聘、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发挥市场在师资配置中的作用允许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建立学校教师和行业企业、科研机构高技术专门人才和研究人员的双向流动机制打通顶尖人才流动通道促进教育人才的优化配置。

专栏12  实施教育系统人才工程

实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工程,提升校长管理水平;实施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提升班主任队伍育人水平;实施中小学拔尖人才成长项目,充分发挥中小学名优校长、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辐射带头和公益服务作用,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落实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各项举措,加强我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教师招聘渠道,面向全国选聘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到葫任教。着眼于中小学特色学校和职业学校一流专业建设,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解决高层次人才发展后顾之忧。到2025年,各级各类教育培育培养、引进紧缺型人才满足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需要。

19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进县(市)区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课程方案、班额、生源以及学校布局调整、交流轮岗等情况,调剂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有效解决县域内、城乡间、校际间、学科间教师超缺编问题。中小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做好教师的使用、考核和日常管理。

20完善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防止形式主义的考核检查干扰正常教学,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教师。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机制。落实乡村教师差别化补贴政策,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楷模,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

21加强职业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师管理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编制标准核定职业院校编制总数,允许按编制总数2030的比例聘任兼职教师。制定特殊政策解决专业教师紧缺引进难问题,打破教师资格证限制,放宽学历、职称、身份限制,引进优秀拔尖高技能人才担任专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师傅)。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全员轮训制度,实施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企业实践制度。探索实施产业教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支持省级以上改革发展示范院校联合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22加强市、县两级教师进修院校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标准,加大教师进修院校建设硬件投入,适应教师培训工作需要。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研训教师队伍。开展示范性教师进修学院(校)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充分发挥其在新时期中小学全员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服务与支撑作用。

(六)全方位融合信息技术激发教育教学创新活力

23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坚持应用导向与统筹管理相结合系统规划教育信息化整体架构完善标准规范体系推动各级各类学校逐步优化信息化应用环境。健全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加强网络文化和网络舆情阵地建设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市、县()区、学校三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共建、开放平等、共建共享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和服务供给模式构建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生态圈。

专栏13  优化升级葫芦岛教育城域网计划

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优化升级葫芦岛教育城域网。升级优化智慧教育平台,按需增强现有平台功能和增加各类应用服务。将农村小学同步课堂建设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力争在2025年底前60的农村小学及教学点完成同步课堂建设及使用,使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学生受益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大幅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水平。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创建智慧学校和智慧教育区,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达到15—20所,建设智能学习空间100个、学习体验中心6—10个。

24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5年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融合学科学习、创客教育、人工智能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方式,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作用,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

25努力探索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服务体系支撑“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环境建设。

(七)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

26构建面向全球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对接我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需求,举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好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在葫高校师生海外交流项目,加快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层次、更加主动、更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全面提升我市教育国际化总体水平。

27提高基础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严格境外课程管理,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引入境外教材的管理,规范普通高中开设境外课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青少年海外研学旅行活动。

(八)深入推进教育重点领域综合改革

28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服务和监管方式。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尽可能把资源配置、人员招聘、职称评审、干部聘任、绩效工资分配等权限放给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地位,明确学校在遵循教学基本要求基础上,自主安排教学进度、自主运用教学方式、自主组织研训活动、自主实施教学评价、自主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

29深化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进一步改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的导向作用,指标到校率达到95以上。逐步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探索高中阶段分类招生支持办学特色鲜明的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信息系统。

(九)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30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让学校在课程实施、招生及学生管理、教师选聘与管理、经费管理和对外合作等方面拥有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31加强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进一步规范招生程序,巩固治理“择校热”成果。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严格规范学校考试管理,坚决整治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对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收费讲”,直接或间接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严查处、“零容忍”。完善课后服务成本分担机制,采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经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32支撑现代教育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发挥信息化在管理服务中的作用创新教育数据资源管理机制加快管理流程优化再造提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过程精细化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支持体系推动高效灵敏的教育管理决策缩短教育决策响应周期。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大党建格局

准确把握全市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运用“党建+”思路和工作模式,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积极选树典型,开展“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高校党建工作保障,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切实加强全市教育行业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二)优化教育投入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健全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以规划为引领统筹安排全市教育投入、高效配置教育资源、科学实施绩效评价。优先保障教育财政投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以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为抓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资助全覆盖。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不断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和方式巩固教育扶贫成果强化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完善监督机制,预防和查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确保经费安全。

(三)健全依法治教制度,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招生考试、师生权益维护、学校管理、教学行为规范等政策规定。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章程的制定实施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制定依法治校的考核办法和标准启动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建立基于规划的市级统筹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政策衔接和统筹协同机制优化市、县两级政府教育管理职责。研究制定分学段、分类别的教育现代化标准构建形成有效促进、科学衡量、合理评估各领域教育现代化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监测系统建设,确保教育有序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督导评价,落实教育督导职能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教育督导问责制度,强化教育督导结果运用,推动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建立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与教育决策和执行相协调的教育督导制度。建立教育督导与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切实落实教育督导条件保障,将教育督导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开展常态化和专项化相结合的督政督学。完善督学准入制度。配齐配强专职督学,加强督学队伍培训。实现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健全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认真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探索开展高中教育质量监测。推动市县政府及学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时间: 2022-07-22 来源: 政府办 责任编辑: 政务公开办 打印网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