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

<图片

南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时间:2006-05-25来源:南票区发改局
分享到:
  

 

  第一部分

  南票区“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评估

  (一) 主要指标快速增长

  2005年,全地区生产总值(含矿务局,2000年价格水平)预计完成13亿元(其中地方预计完成10.93亿元,南票矿务局、辽宁南票热电有限公司及其他驻区企业预计为2.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85.1%,年均递增13.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52元。2005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预计达到6091万元(新财政体制),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7.4%。“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21亿元(其中地方预计实现8.51亿元,辽宁南票劣质煤热电有限公司坑口电厂一期工程9.7亿元,南票矿务局4亿元),是“九五”期间累计的3.6倍。200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3.1亿元,比2000年增长54.8%,年均递增9.13%。2005年全区出口创汇预计可以突破2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9倍,年均递增210%。4家公司取得外贸自营出口权,6家企业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两家企业组建为集团。五年里共参加对外经贸活动11次,累计引进域外资金1.96亿元。“十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51‰-3.3‰之间,均低于“十五”计划调整后3.42‰的控制目标。登记失业率略低于全省水平。五年间,共开发就业岗位5000余个。

  (二)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经济转型开始起步

  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十五”时期重点抓的一项战略任务,取得了一定成效,比例由2000年的14:62:24,调整到2005年的14.6:60.9:24.5,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业市场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粮食产量突破3.3万吨,高效农业发展迅速。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比重都有所提高;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进一步推广;畜牧业稳步发展,饲养方式得到改善,集约化经营取得成效。产业化经营得到进一步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取得新进展,综合效益有所提高。全面完成了农村二轮土地延包工作,稳步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显著加快。积极实施具有战略意义的煤电联营等重大项目,实现由单一煤炭采掘向多元化经济发展的转型。以煤电工业为代表的能源工业迅猛发展。非煤产业发展迅速,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随着接续产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取得初步成效,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为龙头,能源、冶金、建材、非金属四大主导产业共同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崭新格局,非煤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继续实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改善了城市电网老化、农村电网设施陈旧的落后状况,有效缓解了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

  (三)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进展顺利,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启动实施,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城区环境进一步改善

  城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城区总体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区环境进一步改善。黄甲城区结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中的温馨小区建设,实施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重点实施和完成了一批道路、供水、排水、供热、电力、通讯、商业网点等重点工程,一个现代化的城区骨架基本形成。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万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供水普及率达到80%,集中供热项目一期工程基本结束。一些小城镇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沙锅屯、暖池塘等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毕。采煤沉陷资金到位17825万元,支出17314万元。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方案已编制完成。

  (四)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

  200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1%,这表明工业化总体水平有所提高。自“九五”以来,全区非农人口比重一直保持44%左右,这表明城镇化水平比较高。

  (五)科技教育取得成效,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事业整体水平提高,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提高和改善,学校布局有所调整。组织实施以棉花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枣缩果病防治技术等为代表的市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项,推广以蔬菜棚膜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为代表的农业新技术,玉米、大豆种子新品种15项、30个以上。精神文明、民主法制、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也有新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也取得进展。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基金,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40%。国有商业企业全部改制完毕。

  (六)人口资源和环保得到重视和加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3‰左右。植树造林、道路绿化建设有较大进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9%。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100元。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18平方米,农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2平方米,城乡居民通讯、交通、用电得到明显改善。

  第二部分

  南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西沿海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经济转型为主攻方向,走“一主三化”、扩大开放、科教优先、可持续、城乡协调发展道路。坚持以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创出工业兴区,就业富民,投资促增长,开放促发展的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发展民主、关注民生、维护公平,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构建和谐南票取得新进步。

  (二)主要奋斗目标

  1、经济发展

  到2010年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价格水平,下同)达到26.2亿元(地方国内生产总值为21.9亿元,矿务局、辽宁南票劣质煤热电厂有限公司及其它驻区企业为4.3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亿元,年均递增10.2%;第二产业增加值17亿元(地方12.7亿元,驻区企业4.3亿元),年均递增13.7%;第三产业增加值6.6亿元,年均递增19.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000元左右;全区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新体制),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亿元左右(其中地方为5.28亿元,矿务局及驻区企业年均1.8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

  2、结构调整

  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0:65:25;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5%以上。

  3、科技教育

  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0%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70%,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初步建立,高等教育升学率达到95%以上。

  4、城镇化水平

  到201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5%以上,非农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达50%以上;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万人。沙锅屯、暖池塘等小城镇初具规模。

  5、对外开放

  到2010年全区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500万美元。

  6、人民生活

  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0平方米以上,农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5平方米以上,全区人均期望寿命78岁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市定指标以内,城镇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农村社会保险全面启动,恩格尔系数继续降低。

  7、可持续发展

  到2010年,总人口控制在15.4万人以内。主要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河流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城区污水处理率达10%以上。林木覆盖率37%,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原则;二是坚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转型的原则;三是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则;四是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融入区域经济,主动接受周边经济圈辐射的原则;五是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做好城乡协调工作,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原则;六是坚持大力实施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战略的原则;七是坚持区企联手,共促发展的原则。

  二、发展重点

  (一)第一产业

  1、发展思路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着手,统筹农村和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2、发展目标

  (1)农村经济实力指标

  到2010年,全区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年均递增15%;农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左右,年均递增15% ;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亿元,年均递增15%;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年均递增10%。

  (2)农产品生产

  “十一五”期间,全区粮豆面积稳定在6万亩,粮豆产量要稳定在年均3万吨左右。全区果树面积达到9万亩,果树达到360万株。大枣总面积达到20万亩,总保有量稳定在2000万株以上。果品产量年均7万吨,大枣产量达到4000吨左右。果品加工能力要达到4000吨;果品贮藏保鲜库、窖达到600个,贮藏保鲜量达到6000吨。实施畜牧倍增计划,坚持巩固和扶持原有小区和新建并重的原则。畜牧小区扩展到15—20个,规模饲养场发展到50个以上,养殖专业户4500户;肉类产量年均达到3万吨;禽蛋0.1万吨;鲜奶0.3万吨;畜产品加工量达到4000吨。加快植树造林,提高林木覆盖率。“十一五”期末,全区林木覆盖率由目前的29%提高到37%,经济林树木达到4000万株,有林面积达到35万亩,林业产值达到2000万元。

  3、发展重点

  加强沙锅屯、暖池塘、赵家屯、三家子等地区的规划和建设,使之逐步建设成为黄甲城区的卫星城镇。对其它的农村地区,本着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搞好村级建设规划,最大限度地治理和改变村容村貌,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政策的扶持,明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努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要稳定产出总量,加大品种改良力度,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实施种子工程和沃土工程。努力改造好中低产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发展耐旱农作物。逐步推广三元种植结构,发展粮饲兼用作物,扩大以饲料玉米为重点的粮饲兼用作物种植面积。适当发展鲜食玉米、爆裂玉米等加工专用型玉米。果业开发继续抓好优质大枣、优质大杏、优质梨、优质葡萄等品种的推广、示范工作,逐步实现规模化。对现有果树资源在加强管理,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更新品种,采取高接换头、补植等手段,优化树种、品种。继续抓好标准园区、示范园区,抓好无公害、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形成南票大枣,暖池塘、黄土坎葡萄,缸窑岭梨,黄土坎大杏等无公害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并达到一定的规模,连片面积要达到500亩以上,实现大批量生产。大力发展蔬菜保护地,重点发展棚菜生产。“十一五”期间,在蔬菜自给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有步骤地实现外销。蔬菜生产要向无公害、绿色、特色菜菜方向发展。棚菜生产要实行“夏菜冬种”、“南菜北种”、“野菜家种”,推广净菜上市。要建设好环女儿河沿岸反季菜、特色菜生产基地和农业展示带,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面积达到2000亩,沿女儿河两岸分布,复种指数达到1.5以上。在巩固前期畜牧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饲养规模,增加品种,同时搞好配套建设饲草、饲料生产基地,处理好牲畜、禽类排泄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问题,发展有机肥料的深加工。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方法,科学使用肥料、农药,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产品产量,注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质量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抓好大枣、蔬菜、畜牧、水果四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农牧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名牌民营企业来南票落户,培育并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一是立足当地资源,发展非农产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二是利用订单劳务等方式,为劳动力外出打工提供保证条件,实现剩余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增加劳务收入。

  (二)第二产业

  1、发展思路

  结合我区资源的比较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形成“工业强区”主旋律,工业经济要在四大支柱产业及骨干企业发展方面多下工夫。构建能源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体系。全力支持辽宁南票劣质煤热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大力发展载能工业,综合利用电厂余热、尾渣和煤矸石、煤层气等煤矿伴生资源,扩大集中供暖覆盖面积和发展特色建材产业,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的能源工业发展道路。

  进一步确立民营经济在工业强区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建立工业园区的可行途径。

  积极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主动接受周边城市产业转移,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全面提高全区工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水平。依靠民营经济的灵活体制走出一条具有南票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全区经济结构实现转型。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50亿元左右,其中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左右,年均递增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

  3、发展重点

  (1)稳定煤炭采掘业,提高煤炭产业效率。整合现有煤炭资源,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促进地方煤矿重组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敦促、推动、整合国有煤矿开采能力,本着综合治理、考虑长远发展的思路,稳定煤炭采掘能力,国有煤矿总产量上升到250万吨,全地区煤炭年总产量稳定在400万吨左右。注重生产的安全检查,提高其运行的连续性,加强治理小煤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加强采掘业的技术改造,用高新技术改造采煤作业,提高煤炭采掘企业的技术含量,依法办矿、管矿,深化生产安全,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

  (2)加强电厂建设,延伸资源开发利用。辽宁南票劣质煤热电厂有限公司作为南票区的工业项目的龙头,将成为全区“十一五”时期主要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服务质量,顷尽全力支持其二期工程在“十一五”期间上马。加强电力生产中形成的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积极推动电厂延伸性、综合利用性的水泥厂、砖厂等的审批、开工、建设、生产等工作,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研发各种型号水泥,重点生产道路水泥、油井水泥、白色建筑水泥等。提高企业对稀缺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效益。发展煤化工、煤建材工业。

  (3)做大、做强冶金产业。重点发展钼铁制品,使企业生产能力形成区内经济有效组成部分。推动区内钼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此外,应兼顾钛铁合金、硫酸稀土的加工,开发新型化学电源等产品。

  (4)非金属矿业生产。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鼓励集体、个人等多种形式的投资。扩大精铸砂生产规模,方解石、粘土熟料等非金属矿业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

  (5)建材工业。继续巩固南票区原有的水泥、白灰、耐火材料的生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着力发展特色建材,扩大建材工业规模,推进生产能力整合。支持非金属产业向系列化、标准化发展,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的种类、技术和产量等等,坚持走强强联合,知名品牌化战略的发展道路。

  (6)发展提高建筑业。建筑业要以推进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采煤沉陷区后续治理、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为契机,重点发展城乡住宅、公共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骨干企业要不断壮大规模,积极调整结构,提高装备水平,着力拓宽建筑市场。加大招投标法宣传和执行力度,不断规范建筑、装饰市场管理,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中介服务体系。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节能建筑和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目标。

  (7)构筑发展平台,建设园区经济。围绕电力产业建立工业发展园区,各类工业进园,发挥集群、积聚效应,通促进全区经济的飞跃,把园区经济建设作为南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推动力量。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全力实现“三通一平”,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入园,通过为客商提供高效一流的服务留住客商,促进企业发展。通过园区的发展,引进大“名牌”,培育新“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围绕一个企业、一类产品、上下延伸,左右补充,培育发展壮大一批产业集群,做好品牌工业的文章,向“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方向发展。

  (三)第三产业

  1、发展思路

  重点发展有利于安置就业、劳动密集型和具有较强服务功能的第三产业。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批发零售业,完善交通运输业,促进旅游业;推进新兴服务业的成长,促进社区服务业,建设中介服务业。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实现6.3亿元,年均增长19.8%左右。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6亿元,年均增长10%。

  3、发展重点

  (1)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市场体系。商贸城建成及南票商厦装修改造完成后,加速建造其他商业网点,并逐步完善黄土坎、沙锅屯、缸窑岭等乡镇市场设施建设,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市场体系。配合“大枣之乡”建设,重点发展蔬菜、水果、粮食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继续建设沙锅屯大枣批发市场、黄土坎果菜批发市场,加快消费品市场的完善。煤炭、冶金、建材等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建立并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的同时注重着力培育规范市场参与者行为、维护市场信誉、保障市场交易公平、促进市场健康发育。发展农村仓储式超市。

  (2)发展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毫不动摇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使其成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接续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的主要力量。坚持发展民营龙头企业,引导和培育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推动其向专业化、公司化、集团化转变,成为接续产业的主体企业。积极吸引区外企业落户发展,发挥其示范作用和带动力量。

  (3)发展以提供就业机会和提升生活水平为目标的社会服务业。将发展社区服务业与解决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营造就业机制完善、就业渠道宽泛、就业容量较大、就业作用突出、便民利民功能完备的社区服务产业。重点发展餐饮、养老、公用服务、文化体育娱乐、保洁等社区服务行业。加强便民利民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完善社区工作机制,积极动员和组织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管理规范的社区服务体系。

  (4)开发旅游资源,发掘旅游特色。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等特色旅游。进一步完善乌金塘水库度假休闲功能,开发暖池塘盘龙洞,维护好沙锅屯金代石塔、古猿人洞,深入开发下五家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使旅游资源创造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5)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为全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区内金融机构的存款,吸引国内金融机构来南票区设立分支机构或组建合资金融机构,多方筹集资金投入到全区的经济和社会建设中来,尤其是加大对支柱产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扩大保险市场,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加大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保险意识,扩展保险的覆盖面。积极发展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平安保险及其他各类保险,发挥保险业在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6)结合采煤沉陷区后续治理、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建立新的住房供应体系。顺应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社会需求,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建立完善房地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政府调控体系,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适应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及需求的变化,开发楼房建设,建立住房供应体系。大力发展住宅经营、物业管理、装修服务等房地产服务业,形成现代房地产业和住宅服务业发展体系。住房供应体系的建立结合住宅服务业的发展把全区人民的生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7)加快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广泛扶植为现代农业服务的中介组织,重点围绕农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示范、培训和推广,加快发展一批科技服务中介组织,搞好为现代农业生产服务的各类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规范的工程咨询、科技咨询、法律咨询,组织人员接受科研院所等部门针对于区内发展实施项目的技术指导以及培训,促进科技成果与生产实际的密切结合。

  (四)促进投资需求、扩大对外开放、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

  1、发展思路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增长;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广开财源,增强财政税收。

  2、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力争达到20%,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力争完成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率保持在30%以上。全区招商引资额累计完成6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30%以上;引进项目投资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占10%以上。全区出口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十五”期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到2010年,出口创汇总额稳定在1亿美元以上;全区有外贸出口自营权的企业有所增长。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累计额力争到达到2500万美元;全区引进“三资”企业10-15户。“十一五”期间,争取每年输出劳务600-1000人,五年累计输出劳务3000-5000人次。“十一五”期间全区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争取达到15%以上,2010年达到1.2亿元左右;“十一五”期末,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左右;财政支出能基本满足社会公共支出的需要。

  (五)城乡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治理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

  1、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制定城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分项规划,适当扩大城区规模,实现城区空间布局的合理化,提高城区承接人口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能力。积极争取国家煤矿棚户区改造政策,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居条件。

  (1)城区建设

  南票区作为煤矿城区,具有城市建设范围大,实际建成区比例低的特点。“十一五”时期要继续坚持实施城区扩容战略,扩大建成区规模,以此为基础加大中心地区的辐射力度。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区内河流的治理工作。逐步建立垃圾处理厂、废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街区、道路、住宅小区进行大规模的绿化、美化和亮化改造。到2010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 ,人均公用绿地面积10平方米,垃圾处理率达到3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10%以上。加快集中供热工程建设进度,确保2006年以后集中供热覆盖到黄甲、下庙子和赵屯地区。积极做好电网规划建设,实施中高压电网改造,增加供电能力,到2010年,全区电网供电能力力争翻2番。进一步提高城区维护和管理水平,为广大居民创造整洁、优美、清新的城区环境。

  城镇住宅建设加速进行。“十一五”期间,房屋建成面积20万平方米,到2010年全区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农村人均住房建筑达到25平方米以上。

  (2)交通运输

  “十一五”时期继续加强村级公路建设,对部分超期服役公路进行翻修改造。全面改造城区五条主干路,确保锦赤线、下凌线等改线工程和城区三个出口景观路工程2007年底前完工,力争全面完成村通油路工程,所有61个行政村全部通油路,并向自然屯延伸,建立起以城区为枢纽,乡村公路为骨干,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公路网络。改造区级客流集散中心,增加运营路线,改善交通运输设备,满足人民群众安全、舒适出行的需要。

  到2010年,全区公路货运量达到200万吨,年均增长5%;公路货物周转量达到 7660万吨/公里,年均增长 5.1%。公路客运量达到220 万人次,年均增长6.6 %;旅客周转量达到4470万人/公里,年均增长5.5%。

  (3)邮政电信

  建成并完善覆盖城乡的光缆网络,进一步提高电话普及率,大量增加移动电话用户。以党政机关上网为重点,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

  电话网建设继续以网络优化和扩容为重点。到2010年电话普及率达到29部/百人,邮政业务总量达到500万元。

  进一步拓展移动、联通、小灵通等移动无线通信业务的范围和功能,加强基站建设,提高信号覆盖率,增加互连网端口,保证信息畅通。提高有线电视覆盖率。

  2、小城镇建设

  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支持配套设施建设和专业管理。大力建设卫星城镇。组织调动多元化社会投资主体,与农村经济经营主体合资、合作开发。统筹协调农村小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农业发展的关系。鼓励现代农业、科技农业、订单农业、环保农业、高效农业推广、不断提供富余劳力,促进小城镇反哺农业的资金互惠交易。极力扩大现有沙锅屯、暖池塘、缸窑岭等建制镇规模,提升其层次,逐步达到“小城市化”标准。

  资源开发和利用

  加强国土规划管理,严格控制土地审批制度。严格管理、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大力整治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一般性建设用地。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提高土地利用率。全面贯彻“全面节流,适当开源,加强保护,强化管理”的方针,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种植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速技术改造,降低工业用水率,提高工业、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率。搞好地表水的拦蓄工程,提高蓄水能力。要加大矿产资源的勘察力度,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依法加强管理,彻底关闭浪费资源和污染严重的小煤矿,减压生产能力。同时,依靠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为地区经济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境治理与保护

  依托辽宁南票劣质煤热电有限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废弃的煤矸石发电,同时以产生的废渣粉煤灰,扩建水泥加工厂。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排放”单项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线形经济发展模式,代之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资源及产业优势,逐步构筑产业优势延续、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环境执法力度,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实施“蓝天、绿地、碧水”工程,大力加强环境治理,全面落实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加强“三废”的治理能力,重点提高“三废”处理的技术改造水平,提高处理率。做好乌金塘水资源的保护工作,着重治理水库上游企业的有污染项目,确保本区水资源的“安全”。

  开展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和荒山绿化工作,大力开展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巩固以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使用成果,完善监管机制,确保推广工作进展顺利。

  (六)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发展教育事业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确保教育事业适度超前发展,统筹并整和矿务局资产重组后的文教资源。到2010年,全区小学生、初中城乡入学率均达到100%,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70%以上。坚持依法控制辍学,农村小学与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市定指标以内。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初步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相互衔接与沟通的教育体系。

  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普及学前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教育,振兴职业技术教育。到2010年,每个乡镇建立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集中优秀师资,全力打造名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师德建设,优化教师队伍,侧重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幼儿园、小学教师基本达到专科及以上学历,初高中教师基本达到本科学历。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努力改善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大教育创新力度。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举办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大力推进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质量与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到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适当比例。

  2、科技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资金,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继续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新的投、融资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是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保险机制、科技信贷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使资本市场成为科技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切实加大科技投入,达到财政支出的1%以上。

  优化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现有科技法律法规的执行,制定有利于科技发展的财政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并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改革和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制定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和鼓励创新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不断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对有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实行重奖。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公共媒体,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技术;鼓励兴办与科普有关的公益性事业,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3、发展文化卫生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有序的文化运行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水平,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继续推进有线电视村通工程,建立广播电台。加强区图书馆的建设,增加藏书数量,丰富藏书内容,活跃人民文化生活。到2010年,馆内藏书达4万册以上。“乡村大舞台”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让全区人民做到“有所学、有所乐”。巩固学习型城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成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全区人民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加快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深化卫生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医疗机构的布局和规模,完善预防保健机构,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推进农村卫生工作上水平,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健康需要的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卫生部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任制和后勤管理社会化。加强专科医院及突发疫情监控、防疫体系建设,完善预案编制,大力提高应对地区突发重大疫情情况,严格控制非典、禽流感疫情发生和扩散。到2010年,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9%,孕产妇健康保健覆盖率达到100%。全区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以上,婴儿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十二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万分之二以内。

  4、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保险,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强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乡贫困人口救济补助标准,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

  扩大社会就业容量,实施再就业工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改进就业服务,强化职业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劳动力转移和输出数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容量。加强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职业中心介绍所,加强再就业培训。鼓励下岗职工兴办个体、私营企业,在政策上给予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税费的优惠。加强“40—50”人群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消除“零就业”家庭。建立、健全小额担保贷款制度。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险的改革,建设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健全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到2010年,城镇各类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100%,保费收缴率达到100%,退休职工养老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建立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应急措施相配套的灾害救助体系。建立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临时社会救济为补充,各项政策优惠相配套的社会救济体系。建立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和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社区服务相配套的社会互助体系。建立以老年人福利服务为重点,社会福利服务机构为骨干,基层福利服务网络为依托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乡生活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及体系和应急救助基金。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加强福利企业管理,逐步形成综合性福利服务设施网络。到2010年,老人入敬老院率达到70%以上,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加快南票区信息产业发展,加快现有通信网络的升级改造,发展高速宽带传输网络,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利用因特网。促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加快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领域信息化及家庭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文化、教育、金融、保险、财税、贸易、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培育新的产业和服务。在各类学校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加强教育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发展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 加快发展信息网络服务业。

  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群众。继续大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到2010年,创建区级文明单位75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10个,文明村20个,文明社区10个,文明家庭5000户。关心、关注未成年人思想和心理健康,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加强科学宣传,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引导群众过好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加强区、乡所在地的环境治理和城镇的建设管理,美化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规范广告、网吧、歌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经营秩序,从源头上治理各种丑恶现象,减少不良影响。

  民主与法制建设。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加强基层政权机关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继续推行政务、厂务、村务、校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扩展群众参与讨论、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性事业的领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区。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追究制,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保障,强化司法监督,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确保司法公正。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依法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和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确保社会政治稳定,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快政法机关装备现代化步伐,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有效的治安预警系统,指挥决策系统和监督管理系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基层治保组织,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整体防范水平。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建立群体性上访事件预警机制,制定处理群体性上访事件处理预案,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实现110、119、122“三台合一”,城区巡警覆盖面达到100%。依法治村力争达到90%以上,“148”法律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开展普法活动。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应急措施的建立和落实,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打造平安南票。做好国防动员工作。抓好国民经济动员、武装力量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交通战备动员工作,建立起转换灵活、快速、高效的国民经济应急动员管理体系,保障在紧急状态下的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加大国防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的国防意识。

  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实现政府主要职能由审批向核准、备案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建立起政务公开,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廉洁的政府管理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软环境。

  改善宏观管理。以引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及结构调整等事关全局的战略性研究,加强与国内经济发展研究机构的联系,增强政府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尽快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分工协作、反映灵活、稳健有效的宏观管理体系。

  党风廉政建设。要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责任编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