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

<图片

绥中县十二五年规划

时间:2011-12-08来源:县发改局
分享到: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县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绥中的重要时期。科学谋划未来五年远景目标,对于我县积极适应发展形势新变化,落实发展新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富县、沿海开发、项目牵动”的发展战略,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呈现经济持续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的良好局面,“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 

  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088万元,年均增长22.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7亿元,年均增长44.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4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年均增长54.2%。 

  滨海经济区快速崛起。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我县在滨海公路西起点规划了占地100平方公里的绥中滨海经济区,成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重点支持区域。起步区万家数字技术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实现“七通一平”,围绕“海岸中关村,生态新城区”的发展定位,不断加大招商力度,拓展招商区域,引导国内外生产要素迅速向区内流动聚集,到2010年末,滨海经济区引进各类项目224个,总投资365亿元,已开工项目100个,总投资120亿元。绥中滨海经济区已经成为绥中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新上10O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8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8家,比2005年增加83家,绥中电厂二期、石河港、维远型材、七星造船、众成风电塔筒等大项目先后落户绥中,极大地增强了绥中经济发展后劲。2010年末,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100亿元,比2005年增长85.2%,初步形成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灯具制造、船舶修造、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工业经济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显著,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连年超过30万吨,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产粮大县。实施水果提质增效工程,成为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设施农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全县蔬菜面积31.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2万亩,日光温室大棚9万个,蔬菜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70%,全省产量的10%,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大县。以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连续十年获得省农建大禹杯。 

  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商贸物流业活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等活动扎实推进,宏跃四星级酒店建成并投入使用,宏运商厦、兴隆大家庭等省内知名企业先后入驻我县。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全县现有大货运输车辆8700辆。旅游业成为绥中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九门口长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永安长城森林公园正在加紧建设,碣石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已经启动,滨海旅游业不断繁荣。到2010年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7.7亿元,比2005年增加17.5亿元,年均增长16.6%。绥中成为远近闻名的运输大县、旅游大县。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修建城区集中供暖、城区配电、集中供气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启动六股河公园建设工程,对城内多条道路进行改造和维护,大力推进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滨海公路绥中段全线通车,绕城西路、北路建成通车,公铁立交桥完工,滨河大道建设工程也已启动,全县280个行政村提前一年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城区开发改造步伐加快,完成工程61项,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 

  和谐绥中建设取得新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分别年均增长12.4%和11.9%。“十一五”期间,全县把提高教育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为改善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完成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一高中扩建、利伟实验中学建设、县职教中心建设等工程,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劳动就业工作有新突破,新建劳动大厦交付使用,年培训各类就业人员万人以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各类保险参保人数逐年递增,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全面调整城乡低保,困难弱势群体的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各级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是“十五”的12.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广播电视节目增加至45套,新体育场的建成带动了全民体育的发展、妇女儿童等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 

  总体看,“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突出的是:县域经济发展规模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沿海开发开放刚刚起步,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人力资本和科技水平低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由农业大县向沿海经济强县转变尚有很大差距;土地、水等各类资源及环境容量距离发展需求存在较大缺口;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压力很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新形势和新特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但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外部环境总体有利。  

  国际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政治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进入增速放缓、结构转型、竞争加剧时期,但总体向好。国际资本、产业、技术流动趋势将日趋明显;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初露端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和区域间经济合作将不断加强。同时,随着全球贸易增长的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日益加深。 

  国内方面,我国将进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动力十分强劲。环渤海经济圈、东北地区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活跃区。国家实施的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逐步健全,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同时,资源环境等约束越来越大,社会建设面临诸多新课题。 

  省内方面,辽宁正处于加快推进全面振兴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充足,是大发展、快发展、实现赶超的最佳时期。在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基础上,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辽宁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辽宁经济发展已实现由几点支撑变成多点支撑的良好局面,辽宁全面振兴开始迈上新高度、步入新境界。同时,在世界经济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从重点调整产业结构转向全面调整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必将对未来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新要求。 

  从绥中自身看,我县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点支持区域,其享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效应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集中释放,尤其是省里出台的绥中“扩权强县”政策,更为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极佳的政策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县素有“关外第一县”的美誉,依山傍海,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加之周边有绥中电厂、36-1油田等大型企业,我县后发优势明显,发展基础坚实,发展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我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集中回报,必将有力地拉动全县经济。全县上下已形成了政通人合、争先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动力。从县域发展态势看,当前各地都在加快发展,我县经济总量不高,经济主要指标在全省44个县(市)中仅处于下游地位,面临省内和周边县(市)区竞相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因此,迫切需要顺应宏观发展大势,抢抓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的突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抓住东北振兴、沿海开放和扩权强县等重大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沿海开发、工业强县、项目牵动战略,以绥中滨海经济区建设为核心增长极,统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加速城镇化进程,更加扎实改善民生,强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实现绥中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二)基本原则 

  突出优势的原则。强化区位优势,突出我县在承接京津唐地区产业辐射与转移以及东北地区腹地城市优势产业向沿海地区集聚发展的优势地位,打造环渤海新型创新产业集聚区;发挥岸线和以文化古迹为代表的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石河港临港产业、现代物流业以及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化滨海经济区开发开放强势发展态势以及绥中“扩权强县”政策优势,突出滨海经济区对全县经济发展的重大牵动作用。 

  加快发展的原则。继续保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态势,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不失时机地抢占大发展、快发展的制高点,在稳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努力打造以数字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临港产业、海洋装备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辽西经济新的增长极,使绥中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改革创新的原则。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实现绥中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把创新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努力实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构筑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 

  大项目带动的原则。坚持以产业集群为抓手,以优势资源、园区建设和重点项目为支撑,重点谋划一批对绥中提升产业层次、治理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重大作用的重点项目和具体工程,促进特色与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积累经济发展的动力,增强发展后劲。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举措。按照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新理念、新要求,谋划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布局,努力构建“低投入、低排放、低消耗、高利用”生产方式,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共享发展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力求富民与强县有机统一,形成全民共建共享发展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县经济总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和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将绥中建设成为连接辽宁与河北,具有地级市功能的支点城市。绥中滨海经济区“海岸中关村、生态新城区”的建设体系基本形成。 

  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0亿元,年均增长4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00亿元,年均增长3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0%。滨海经济区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 

  结构优化取得新突破。加快产业升级进程,逐步从农业大县转变为沿海经济强县。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0:55:35,第二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得新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达到国家卫生、环保模范县标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森林覆盖率达到 56%以上。县城全年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85%。 

  和谐绥中建设取得新成绩。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制度、公共卫生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成并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 

  三、农业发展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积极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现代农业转化。统筹规划和布局农业生产,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到2015年,全县种植业产值实现24.6亿元,年均增长5.3%,将绥中打造成全省重要的绿色水果、蔬菜和水产品生产、加工与出口基地。 

  (一)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实施稳粮增值工程。积极推进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到2015年,全县建成60个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其中国家级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30个。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4万亩,年均增长2.5%,总产45万吨,年均增长6.2%,单产479公斤,年均增长3.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年均增长2.4%,单产180公斤,年均增长3.7% 

  建设保护地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到2015年,全县蔬菜面积达到38.5万亩,其中保护地面积27.4万亩,产量达到230万吨,商品量210万吨,蔬菜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产值22.3亿元,纯收入15.6亿元,蔬菜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形成设施蔬菜、食用菌、花卉等鲜活农产品大生产、大流通的发展新格局。 

  建设绿色优质水果生产基地。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专业协会及企业为龙头,产业化经营为链条,通过扩大规模,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果品网络化市场营销体系和政府支持保护体系,逐步实现果树产业区域化、优质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加速老果树更新换代改造,全县果树产业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十二五”期间,建设以102沿线乡镇及李家、范家为主的苹果产业发展集聚带;以绥青线和306沿线乡镇为主的白梨产业发展集聚带;以滨海大道沿线乡镇为主体的设施观光果业产业带,到2015年,全县果树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栽植总量1800万株,水果先导示范园达到800个,果品产量80万吨,出口量21万吨,其中,优质果产出率达到90%以上,精品果率达到40%以上,果品贮藏保鲜率达到 50%以上,水果生产全部达到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安全果品率达到100%,绿色果品率达到30%以上。建设2-5个有机果品示范基地。水果产业年产值达到35亿元,果农人均年收入达到12,000元。 

  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按照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原则,以生猪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建立生猪良种选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规范,建立疫情测报体系。“十二五”期间,新建商品猪场(小区)1000个,生猪良种繁育场一个,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360.7万头,年均增长10%,年出栏200万头,产值24亿元;牛、羊、家禽饲养量年均增长10%,肉蛋奶总产量42.5万吨,年均增长20%,将生猪产业打造成绥中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实施畜禽良种化工程,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突出抓好畜禽饲养小区建设、千头仔猪繁育场建设和标准化肉鸡舍建设,促进畜禽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环保型方向发展。加强“公司+农户+基地”的市场化合作方式,扶持肉、蛋、奶等农副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畜产品附加值,带动养殖业发展。到2015年,全县畜禽养殖小区达到 350 个,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将绥中打造成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基地。 

  建设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按照规划引导,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出租或分期还债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大力促进绿色蔬菜生产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县建设蔬菜标准园500个,基地10个(2000亩以上),蔬菜质量全部达到无公害以上标准,建设蔬菜育苗中心10个,优质苗供应率达到65%以上,有机蔬菜和绿色蔬菜生产面积分别达到5万亩。每年引进新品种10个,新技术1-2个,新品种种植面积达到80%以上,大白菜、甘蓝等大宗蔬菜全部实现净菜上市。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到2015年,食用菌种植达到300万棒,产量2700吨,出口量1215吨。大力发展蔬菜产品深加工,重点实施7500/年的山野菜综合加工项目、1000/年的胡萝卜饮料生产项目、15万吨/年的马铃薯深加工项目、10万吨/年的脱水蔬菜深加工项目,促进蔬菜产业的良性发展。“十二五”期间,在306国道和绥青线公路交汇处及滨海经济区,各建设一座大型现代化综合批发市场。 

  建设蓝色海洋水产品生产基地。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要求,以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水产健康养殖业,做大做强精品渔业。以荒地渔民“两转”现代渔业园区发展为龙头,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工厂化养殖),建设沿荒地镇猫眼河口—王宝镇长湾河口水产养殖健康产业带。以止锚湾浅海农牧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为龙头,扩大筏式养殖规模、岩礁海参底播规模,实现试验藻类养殖向生态型,综合化、立体化方向发展。以265万亩浅海海域为依托,发展以杂色蛤、魁蚶两大出口创汇品种为主体的底播增殖产业。以王宝水产品加工基地为龙头,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以止锚湾碣石海珍品养殖场为龙头的浅海造礁项目,促进海洋生态修复;网户张监渔港改扩建为国家中心渔港建设项目,促进渔港体系建设。到2015年,全县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29万平方米,筏式养殖达到4.2万台筏,浅海底播面积达到3.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3万吨,年均增长4%,渔业经济总产值26亿元,年均增长5.9%。其中:海洋捕捞7.8万吨,产值5.2亿元;海水养殖22.7万吨,年均增长12%,淡水养殖2.5万吨,年均增长4%,海、淡水养殖产值13.3亿元,年均增长13.2% 

  (二)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体系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现有试点村基础上,每年建设30个示范村,到2015年达到180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4%,示范村人均收入达到16,000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五个三”工程,逐步使农村环境卫生基本达到无乱搭建、无乱堆放、无畜禽乱跑和硬化、净化、绿化、美化标准。室外道路硬化比重达到80%,安全饮用水比重达到95%,清洁能源比重达到70%,卫生厕所比重达到6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6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示范村群众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健康文明新形象基本形成,民主权利和合法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乡风文明和谐,农民安居乐业。 

  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以提高农村科技服务能力为出发点,围绕主要农产品集聚产业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两个中心,规划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和引导激励机制。大力发展以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科技服务站”,建立各具特色、多种类型的农村科技推广组织。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质检体系和认证体系。在农产品特色产业基地及乡镇完善检测设备,设立农产品农药残毒速测点,适时掌握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从源头把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推进农业质量监管制度化。把好农业投入关,实行投入品例行整治制度。把好农业生产关,落实生产管理制度。把好农产品市场关,推行农产品批发市场准入制度。全县在完成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标准化生产率,稳步增加无公害农产品数量。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体系建设。以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为基础,围绕“一村一品、一品一社”,采取创办、联办、领办、合办等形式,发展一批以协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规范化运作”要求,开展示范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带动农户多、社会效果好的示范专业合作社。“十二五”期间,在提高原有合作社水平基础上,建立蔬菜生产合作社50个、水果生产合作社40个、养殖类合作社200个,农民入社社员达到28,000人,带动农户71,500 户。通过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 

  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大力宣传经纪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扩大其社会影响,让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的人了解农村经纪人的作用,并加入到农村经纪人的队伍中来。必须教育广大农村经纪人诚实守信,恪守职业道德,依法从事经济活动,引导他们走合法经营的道路。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为他们提供人才培训、法律援助、业务咨询、经济情报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引导他们树立品牌意识,走品牌兴业的道路,促其确定“以质量求生存”的经营理念。 

  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70万千瓦。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应用,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四、工业发展 

  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按照“建设重大项目、壮大核心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构建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以企业提升工程、项目工程、产业集群工程、并购工程、节能降耗与淘汰落后产能工程等“工业五项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在稳固现有工业企业发展基础上,全力打造滨海经济区、海洋装备产业园区、临港产业园区三大园区,培育万家数字技术产业集群、高岭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海洋装备产业集群、临港产业集群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考虑到“十二五”期间,绥中电厂产值将计入绥中县统计范围,及一些大项目陆续投产,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58.3%;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850亿元,年均增长81%;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400户以上。50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1,10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3个。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10户,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60户,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50户。企业名牌战略取得新进展,培育拥有国内知名品牌企业10户,省内名牌产品企业50户。 

  绥中滨海经济区工业产业发展以万家数字技术产业集群和高岭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核心。 

  (一)打造数字技术产业集群 

  紧紧抓住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并加速融合的趋势,借鉴国内外成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绥中的区位优势,借助北京中关村、清华科技园及省内大连、沈阳等地信息技术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辐射和支持,重点发展软件及外包、微电子及电子专用设备、数字游戏和网络服务等,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数字产业基地。依托北京中关村、清华科技园,突出“ 海岸中关村”品牌效应,重点引进一批软件企业,采取生产—孵化一体化的运营方式,围绕龙头企业按照产品的技术链、产品链延伸发展思路,形成局部小气候,促进数字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绥中数字产业发展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围绕区域软件业龙头城市大连和沈阳,进行产业互补合作,着重研发安全自主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信息化等信息化支撑软件。建立国家级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和完善软件评测和服务体系,加强软件工程化技术研究。到2015年,以软件及外包、微电子及电子专用设备、数字游戏和网络服务等为主体的海岸中关村形成一定规模,绥中数字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R&D投入占GDP比重近3%,绥中滨海经济区建设成北京中关村飞地型生产加工区,国内知名、产业发达、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数字技术产业基地。 

  (二)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滨海经济区高岭区域,重点发展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电力机械装备等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品,着力发展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特性的装备制造产品。能源装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节能灯与灯具制造,推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装备生产,打造新能源装备产业。到“十二五”末期,打造一批在辽西和渤海湾北部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三)打造海洋装备产业集群 

  依托绥中海岸气候良好,冬季海水冻而不封,水深港多,地质承载力好,岸线可塑性强的特点,以及自身所具备的发展中小型船舶以及游艇、快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环境,在荒地、网户岸线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的海洋装备产业基地,实施错位发展策略,以5万吨级以下中小型特种船舶制造为特色,大力开拓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效益的海洋工程船舶产品,实现船舶制造、船舶维修、船用设备配套产业的协调发展。 

  海洋装备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海洋工程及造修船产业、海洋装备配套产业和综合装备制造产业。船舶制造重点发展常规船舶制造、特种船舶制造、渔轮制造和游艇制造等。常规船舶制造重点发展5万吨以下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汽车滚装船、化学品船、LPG船、LNG船。特种船舶制造重点发展挖泥船、起重船、打桩船、三用拖轮、半潜驳船。渔轮制造重点发展金枪鱼围网船、延绳钓船、大型拖网渔船和鱿鱼钓船、大型综合作业船、小型玻璃钢休闲渔船制造;游艇制造重点发展以普通游艇和中档游艇为主,豪华、超豪华游艇为辅的游艇制造等;船舶生产装置配套产品重点发展钢结构配套的船舶分段、上层建筑、舱口盖、舾装件等;船用机械设备配套重点发展甲板机械、舱室机械等;海洋工程配套重点发展大型海洋工程上部模块、起重机械、电气设备、升降装置、动力装置,海洋油气钻采设备、水下防喷器、隔水管系统、动力定位系统、中央集成控制系统,物探船、起重船、钻井船等高技术海洋装备配套产品等。加快葫芦岛七星集团船舶和豪华游艇制造、大连东方精工船舶配套有限公司船舶及配件制造、浙江林龙港口有限公司船舶修造、天津俊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洋工程建设和船舶修造等项目的实施。到2015年,修造船企业达到10家以上,钢质船舶制造能力达到120万载重吨以上,总产值实现150亿元,将其打造成北渤海湾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种船舶修造与配套产业基地。 

  (四)打造临港产业集群 

  以石河港码头建设为依托,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园区,打造以煤化工、临港装备制造、港口物流为主导的临港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煤码头开发与建设,近期煤炭通过量5000万吨,远期规划煤炭通过量2亿吨,将其建设成为世界级的能源大港。利用其煤炭存储优势,发展煤化工产业,重点建设煤制甲醇、二甲醚项目,适时适度发展煤液化制油产品,打造煤化工下游产品,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品,提高煤化工终端产品比重,将绥中打造成我国沿海煤化工产业带的重要节点。港口物流产业重点建设煤炭仓储、油品仓储、化工仓储、杂货和集装箱仓储四大物流服务园区,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以发展区域物流为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集运输、仓储、配送、包装、加工和信息处理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到2015年,临港产业实现总产值150亿元,基本形成以煤化工、临港装备制造、港口物流为主的临港产业集群。 

  (五)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依托绥中农产品资源优势,立足消费市场,在县城周边及农副产品优势产区打造规模大、加工精、名牌多的深加工产业基地。着力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拉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和产品链,推进农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按照“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无公害绿色食品为特色,打造果品系列、杂粮系列、畜产品加工系列、水产品加工系列和蔬菜加工系列产品开发产业链,积极发展粮油深加工、果蔬、畜牧产品和水产品深加工,开发附加值高的特色品种,拓宽新的食品加工与制造领域。加快实施葫芦岛万佳果业有限公司果蔬深加工产业化改扩建等重点项目,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实现50亿元。  

  五、服务业发展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动绥中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依托区位和政策等优势,以服务业集聚区、重大服务业项目为载体,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发展城乡服务业,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努力构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丰富繁荣,与一、二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15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28%以上。 

  (一)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绥中区位、交通运输、港口优势,整合各种物流资源,深度开发物流需求市场,大力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以发展区域物流为主,带动区域和本地生产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推进物流基地建设。 

  以绥中物流园区项目建设为依托,重点推进汽配城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两大综合物流服务区建设。汽配城建设依托绥中运输大县的资源优势,推进以大货停车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电子信息服务大厅、配货站、金融服务为主的综合服务区建设,逐步实现传统运输服务向现代物流方向的转换。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建设要合理配置仓储区、商贸流通区和配套服务区等主要功能区,加快形成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现代物流园区体系。 

  统筹规划绥中临港物流基地,突出抓好区域物流,大力发展公路货柜物流,重点发展农产品、煤炭、数字产品等具有绥中比较优势的专业物流,把绥中打造成为环渤海地区连接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物流带和辽西北地区的重要物流节点。 

  积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资源配置,调整优化金融结构,改善金融服务体系。合理规划绥中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布局,积极引进新设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省内外城市商业银行到绥中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信用担保、资信评级等金融中介服务,深化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改革。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稳妥发展地方小额信贷组织。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在绥中滨海经济区内拓展业务。 

  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结合绥中县城扩张改造,开发建设绥中滨海经济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盘活存量资产,搞好房地产开发。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支持居民自住、改善型住房消费和村屯改造,推进住宅小区建设,建立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规模适度超前的以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为主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绥中滨海经济区内生态环境优越、人文自然景观俱佳的滨海优势,以建成生态良好、最佳人居区为目标,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房地产开发商,相对集中有序地开发建设一批品位高、配套全的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和高档住宅小区、生态休闲别墅、度假酒店和商业大厦等,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吸引各地成功人士到绥中滨海新区置业、养老和疗养、休闲。到“十二五”末,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1000 万平方米,其中,滨海经济区开发900万平方米以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 平方米,城市专业化物业管理房屋比例达到50%。通过专业化公司进驻、后勤式管理、社区介入和业主自治等不同方式,实现县城住宅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二)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积极发展商贸业。积极培育引进一批产权清晰、具有现代管理水平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全面提升商务服务业的规模、档次和质量,形成以多种业态相互补充,设施先进、结构完善、布局合理,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的多层次、分工协调的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县城要按照1个商业中心区、2条商业发展轴、8个社区商业、5条特色商业街的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和商业网络体系建设。将宏运商厦商业中心区和轻工(肖家)市场商业中心区打造成为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繁华商业中心区。将以中央路为南北轴和以新兴街(102国道)为东西轴的绥中两条商业发展轴建设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健身、文化欣赏为一体的现代商业网点集聚带。绥中县城内重点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和发展潜力的电器一条街、通讯器材一条街、精品服装街、烧烤一条街和103商业步行街。 

  绥中滨海新区要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以秦汉大道为核心商业发展轴,西段以现代服务产业组团为核心,形成集会展中心、商业中心、风情酒吧街、休闲服务区、餐饮一条街为特色的西部集聚区,体现滨海经济区商业特色。中段以城市中心组团的商业中心为核心,形成集购物中心、各类专业店、餐饮店为特色的中部集聚区,代表滨海经济区商业档次和水平。东段以居住生活组团的社区商业中心为核心,形成集综合性超市、餐饮、洗染、维修等各类生活服务网点为重点的东部集聚区,代表滨海经济区商业的便利性和生活性。 

  紧紧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大力培育专业市场。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商业,鼓励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实施“退路进市”和农村商业网点改造,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连锁经营的方式,将超市、便民店等现代化流通业态引入农村,改善和提升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水平,加快构建城乡之间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双向流通、高效顺畅的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十二五”期间,在县城周边建设一处3-5万平方米的功能齐全的商贸综合大厦。改造、扶持一批乡镇市场、集市。全县每个乡镇建立23个连锁超市,每村建立12个超市配送便民店。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和服务业,重点发展以社区型综合超市、生鲜食品超市为主体,以服装店、药店、书店、餐饮店、维修店、洗衣店和家政服务店为辅助,配套健身、文体娱乐场所,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 

  大力发展旅游业。全面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和项目建设,重点开发滨海、长城、山地三大旅游功能区,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将绥中打造成为北方旅游集散地,观光休闲度假目的地,北京的后花园。 

  依托绥中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和原生态的岸线环境优势,实施组合开发和差异化开发战略,在完善和丰富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基础上,重点发展特色旅游。充分利用我县水库及周边景色、环境优势,开发将军湖、龙屯水库、秋皮水库,发展内湖游览观光;利用圆通寺、普济寺、天龙寺等宗教资源,打造北方佛教圣地;利用山区和长城的野生地貌资源,开发山地运动,建设山地运动基地。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县旅游总体规划,重点修通九门口至秋皮水库、高岭至三山景区的多条旅游线路,开通止锚湾至碣石宫、老龙头、笔架山的海上旅游观光线路。 

  整合九门口、永安长城等景区资源,创建5A级国家景区;以5A级国家景区标准开发建设碣石遗址公园;把三山宗教文化园、妙峰森林公园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把海滨自驾车营地和长城自驾车营地打造成国家3A级景区。在永安长城景区的秋皮水库核心区举办中国长城论坛,将其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论坛。 

  加快旅游服务业提档升级。在滨海经济区内新建3-5家高星级海景主题酒店,以形成“统一性内涵、差异化项目”共赢互利接待服务环境;适时开展海滨高尔夫球场、国际游艇俱乐部、滨海休闲运动基地等建设,打造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滨海休闲运动基地。大力发展“康复”疗养旅游,举办会展、研讨会等项目。发展“反季节”旅游,推进冬季海洋游乐大世界项目建设。将滨海经济区打造成与北戴河齐名的“中国东戴河”。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六、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效率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谋划一批事关绥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现代化,逐步建成功能完备、供给充足、保障有力、支撑力强的基础设施体系。 

  (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网络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运输通道,形成以交通走廊为骨架,县、乡、村道为网络的交通运输框架,努力建设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铁路建设。实施绥中至锡林浩特煤运铁路专用线(绥中段)项目。绥中滨海经济区开展地方铁路建设,建设一处二等站。 

  轨道交通。筹划建设县城-海洋装备产业基地-临港产业园区-滨海经济区-秦皇岛的城际轨道交通,形成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交通走廊。 

  公路建设。绥中县城以现状道路框架为基础,通过开辟新路和拓宽取直老路,完善路网结构,绥中滨海经济区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枢纽场站建设,其它区域通过新建、修缮重点交通干线和道路优化运输网络结构和布局。 

  城区重点实施中央路北延工程,建设滨河大道、南环路。县域内修建经济区-大王庙-葛家-宽邦的二级以上公路,连通绥青线和306国道。修建止锚湾到九门口、九门口到永安长城等几条旅游线路。启动绥中到建昌高速公路。在沈山高速公路高岭段处开通出口。实施疏港路大修、村村通油路维护等工程,维修老乡道680公里,建设屯屯通油路1078公里。推进绥中公路客运北站建设,促进铁路公路交通零距离对接。 

  港口建设。以石河港建设为重点,以36-1油田原油外输码头、绥中发电厂煤炭接卸码头、七星造船厂材料卸运和船坞码头及绥中团山港杂货码头等码头基础设置为补充,到2015年,石河港一期工程建成,二期工程开始建设。全县港区形成一个综合码头,三个货主码头,两个渔混杂货码头,新增泊位8个,年吞吐能力达到7350万吨。 

  (二)加强能源设施建设 

  加快绥中电厂三期1000MW发电机组的建设。投资5.5亿元对全县电网进行升级改造,扩建220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建和改造66千伏变电站9座,对农村中低压配电网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到“十二五”末期,全县电网220千伏变电容量达到600兆伏安;66千伏变电容量达到468兆伏安,线路总长达到 418.7千米。绥中电网将形成以220千伏绥中变、岭南变为主要电源支撑点,在沿海地区全面布有66千伏电源点,供电能力全面提高的坚强智能电网。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在沿龙屯水库周边新建300MW风电场。新建光伏发电项目2个,规模20MW 

  (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进一步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建立和完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水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及生态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水利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加快推进猴山水库、大风口水库-滨海经济区输水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实现大风口水库、龙屯水库、猴山水库三大水库联合互动的供水新格局。近期,实施大风口水库—滨海经济区输水工程的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并加快推进猴山水库建设工程,保障滨海经济区用水需求。加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在全县范围内,通过实施小型水库配套、抗旱应急、移民后续扶持等工程,建设一批其它水源工程,以满足抗旱应急与移民后续扶持用水需求。新增总供水能力9422万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能力5475万立方米。 

  推进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工程242处,全面解决7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使农村人口近半吃上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8%。继续实施王石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工程,改造建筑物157座,进行防渗衬砌40公里,改善面积5万亩,新增旱田、经济田灌溉面积4万亩,使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7提高到0.59,年节水1399立方米。以实施灌溉水源工程为主,建设灌溉水源工程1664(眼)处。其中,修建大口井1000眼;集水水窖500眼,塘坝工程61座处,方塘工程103座。“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增灌溉面积6.1万亩。实施小型水库灌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利用全县32座小型水库的水源条件,实施小型水库灌区的改造与配套,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加强海防堤建设,加高培厚海防堤12.5公里,新建海防堤12.5公里,为20年一遇标准。 

  (四)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以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为中心,以市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重点完善城镇道路、供水、排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和竞争力。 

  城市交通。重点解决城镇交通拥挤问题。“十二五”期间,城区内全部取缔无照三轮车、人力车运输,引进推广出租车运输业,大力发展城市公交运输业。结合商业开发、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一批标准化地上地下停车场。 

  城市供水。重点推进县城配水管网改造及供水设施改造建设。新建大口井和管井,设计取水能力大口井每眼5000立方米/日,管井2000立方米/日,供水能力2.5万吨/,加快由龙屯水库利用压力管道输水至县城水源地,使供水能力尽早达到4万吨/日。加快猴山水库建设,新增10万吨/日供水能力,解决滨海经济区长期用水问题。到2015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城市供热。绥中县城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绥中滨海经济区将以绥中热电厂扩建为契机,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实施,将其作为主要热源,积极推进地源热泵工程。近期,在一期开发用地内,建设一座锅炉房,远期随着热电联产项目的实施,将其作为调峰锅炉房。 

  城市燃气。绥中燃气气源近期采用液化石油气混空气,在原胡家液化气站规划建一座液化气掺混空气厂,其规模日产1.4万立方米。远期采用俄罗斯天然气,液化气掺混空气厂可作为绥中调峰或备用气源。绥中滨海经济区近期由361 天然气分离站接入;远期由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管线接入。到2015年,县城燃气普及率达到65% 

  城区绿化。绥中县城规划通过对城区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滨水绿地的有机组织,形成 “七轴、五链的城镇绿地系统结构,为建设魅力城市奠定基础。滨海经济区结合自然生态基地,确定绥中滨海经济区景观生态结构为“一心一轴五廊”。东西向都市景观轴缝合“山—城—园”。南北向五条生态廊道连接“山—海”。到2015年,县城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6.5% 

  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加快城区污水处理厂支管网建设,提高县城污水处理率,城区实行雨污分流,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体标准。绥中滨海经济区近期在金丝河境内建设污水处理厂,规模为8万吨/日,远期,根据滨海经济区开发建设考虑污水处理厂增容或新建另一座污水处理厂满足滨海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到2015年,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城市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整合西山、南门口、西关道口等路边市场。治理街边垃圾乱堆乱扔问题。积极推进我县城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加快垃圾填埋场渗透液处理系统和环境污染监测系统建设。全县新建垃圾转运场(站)23 座,水厕 39 座。绥中滨海经济区建设300/日垃圾处理场工程。到2015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防洪抗旱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实施防洪建设工程。六股河堤防城区段防洪达到50年一遇工程标准,段外达到20年一遇工程标准。修建城区段排洪渠9公里。 

  (五)构建便捷高效信息网络 

  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传输基础设施建设。在滨海经济区内高标准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宽带多媒体网络与应用平台,建设电信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发展以IP技术为平台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及能提供综合业务的光纤用户干线网。规划建设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等公司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以及电子政务、商务、社区信息化、金融现代化支付等领域的信息系统应用项目。加快形成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新体系;规划在滨海经济区新建一处电信支局。新建高甸子与叶家、李家至万家、永安堡与九门台等九处支局间中继光缆。增加有线电视节目转播套数;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5%以上;大力发展光缆传输网;实现全县有线电视联网,乃至和市、省、全国联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特色产业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公益性与商业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强政策信息资源的公益服务能力,加快培育一批商业性信息资源企业,加快商业化信息资源市场化进程。加快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社区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专业服务,重点抓好各类专业信息市场、重要产业信息服务市场和农村信息服务市场的网络化建设,扶持一批提供各种服务的网络公司,形成规模化的互联网服务市场和产业链。 

  七、城镇化发展 

  以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为主线,以提高城市规模和城镇综合承载力、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转移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产业集群为载体,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导向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双重作用,促进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5%以上,力争达到40% 

  (一)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以建设绥中县城与绥中滨海新城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拓展城市空间,以点带面、以城带乡,形成“双心一带二轴”网络化结构发展模式。“双心”即以绥中镇(县城)和滨海经济区(包括绥中港区)为双核心,双心互动,各有侧重,共同带动全县的城镇与经济发展。“一带”指双沿(沿海、沿交通走廊)城镇带,由绥中县城,中心镇万家、高岭、前卫,前所,重点镇沙河、塔山屯以及滨海经济区等乡镇组成。本带分布城镇规模较大,经济发展实力较强,乡镇企业较发达,市场发育较好,旅游资源丰富,是绥中县城镇重点发展区域。“二轴”即绥青线辐射轴和306线辐射轴,重点扶持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的乡镇。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在土地利用、设施建设、产业集聚、人口管理、生态建设等方面实现统一布局。绥中县城发展以“向西、向北”为主,西至马家河村,北至巫家河沿,东至六股河,南至京沈铁路南950米。绥中滨海经济区(包括绥中港区)近期主要建设经济区西部与山海关接壤地区,远期向西发展。绥中县城为集中连片的布局结构,以沈山铁路为界,铁路以南规划为工业用地,铁路以北规划为生活用地,形成南工北居“三心、两轴、八组团、多节点,双重绿化网络”的发展空间布局结构。绥中滨海经济区(包括绥中港区)按照“一心、三区、五组团、三轴、四廊”的空间布局。一心为未来滨海新城区的城市中心。三区为东、中、西三大片区,中部片区为城市功能集聚区,东、西为产业片区。五组团自西向东分别为海岸中关村、现代服务产业组团、城市中心组团、居住生活组团和能源港城区(包括绥中港区)。海岸中关村重点布局IT产业、电子科技产业等;现代服务产业组团重点布局会议中心、企业总部、休疗养中心、研发和培训中心等;城市中心组团,重点布局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用地;居住生活组团,重点布局居住、休闲疗养及与之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能源港城区重点布局绥中港、绥中电厂等能源产业。未来绥中县城建成辽西地区重要的贸易流通中心和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集散地。绥中滨海经济区建成辽宁重要的IT产业中心,物流基地和辽宁旅游体系的重要一环。 

  (二)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 

  把推进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承接中心城市辐射的重要载体。不断完善乡镇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科学整合资源,调整优化布局,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群支撑为基础,以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力为着力点,采用错位产业特色策略,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培育发展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型、园区带动型、商贸物流型、旅游观光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有效聚集资金、项目、产业等各类生产要素,使其真正成为农村二、三产业的聚集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地、农村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集散地。 

  创新小城镇建设举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上级支持、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等多元化投融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城镇供暖、供电、供水、排污、道路和卫生、教育、文化、休闲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镇集聚功能。规划期内建制镇镇区人口规模达到0.2万人以上,重点镇要达到1-2万人,中心镇和示范镇达到4-5万人。完善现有城镇,发展城镇经济,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增强对周边农村的凝聚力和辐射力。重点扶持中心城镇和重点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引导,增强其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建成县域副中心城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发展新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充分发挥中心村的区位优势、规模优势、经济优势,鼓励人口和产业向中心村集中,各项基础设施按城镇标准建设,起到乡(镇)域副中心作用,带动周围村屯发展。人口达到2000人以上的中心村设为建制镇。实施村屯合并规划,将经济实力较弱、人口较少、距离较近的村联合发展,使之达到一定规模。 

  (三)引导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镇转移 

  把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突破口,加快放宽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积极鼓励人口向城市转移,通过发展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完善城乡交通体系等措施,提高城市吸纳人口的能力。逐步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和小城镇集中,积极引导农村务工人员向工业园区集中,着力引导向城区和小城镇集中。完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容量,维护合法权益,逐步将现行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扩大至进城务工和定居的外来人口。让进城农民有业就、有房住、能就医,子女能上学,最终能在城市安家落户。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对进城务工人员在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和安全方面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通过“订单式”和“基地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 

  八、资源环境生态建设 

  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为促进绥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推进经济发展向高能效、低能耗、少排放模式转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推进资源节约利用 

  坚持“开发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实现资源规模化开发和集约化利用。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重点,提高资源综合使用效率,形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严禁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和能源消耗高的一般加工业和低附加值产业项目入县。对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停产或予以关闭。在滨海经济区要建立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积极培育低碳经济示范项目和企业,提高“高碳”产业的准入门槛。在相关企业间建设关键链接项目,实现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污染物排放量最小化。在企业内部,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在生产全过程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到2015年,重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行业基本实现清洁生产。 

  (二)生态环境建设 

  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突破口,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系统规划山、水、林、田、路综合配套,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科技开发相结合,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护。结合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以大风口、龙屯、猴山水库上游重点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西北山区生态修复为主攻方向,完成13千公顷水土保持与生态综合治理。以绥中县城六股河和滨海经济区内的河道实施生态治理工程为重点,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净化水质,美化环境,完成河道生态建设4000亩。以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满足生态需求和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为总目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六大工程”建设为重点,构建覆盖全县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加强对林地的保护,整治毁林开荒问题,山区以封山育林为手段,恢复天然次生林,建立完备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体系;平原地区建设以海防林、农田林网、护路林和护岸林为骨架的生态防护林体系;七大河流沿岸地区建立以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丘陵地区建设以干果、水果为主体的经济林基地,将我县逐步建成带、网、片、点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继续完善自然保护区体系,基本建成类型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实现自然保护区建设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十二五”期间,全县实现人工造林12.5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新增森林面积1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5% 

  (三)加强环境保护 

  加强大气污染控制。加强城镇“无煤区”建设,在城镇中心区限期停止燃煤,实行以气代煤、以电代煤。城镇饮食服务业使用液化石油气、电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其他清洁能源。发展集中供热,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地区,取缔燃煤。重点做好工业污染源治理,提高烟尘处理能力,污染物排放总量要符合总量控制指标,重点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到2015年,二氧化硫、烟尘、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10%。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85%以上。废气中的烟尘、SO2NOX等主要污染物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加强水污染控制。强化水污染的源头治理机制建设,严格执行水污染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标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有所减缓。提高污水处理厂利用率,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氰化物、石油类等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到2015年,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水中COD等综合性指标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全部实现减量化或“零”排放。 

  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全面推行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全面实行生产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提高处置能力。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系统,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保护方法,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减少固体废物的堆放,提高综合利用率。加强农药和化肥环境安全管理,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禁止在蔬菜、水果、粮食、中药材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止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带来的化学污染和面源污染,保证农产品安全。逐步推广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工作。到2015年,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减少10%,固体废物基本实现零排放,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 

  加强声环境控制。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音的监督管理,限制机动车市区鸣笛,对造成敏感建筑物声环境超标的交通负荷路段,采取降噪措施,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民生优先、公建共享,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有利于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投资消费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满足城乡居民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积极扩大就业 

  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施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划对就业的带动作用,确立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地位,依托企业集团,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为大企业配套服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 

  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市场环境,鼓励发展社区物业服务、家政服务、旅游、现代流通和文化、教育体育等产业。因地制宜地重点解决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开发公益性和公共服务性工作岗位。合理安置和引导“4050”人员及其他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贯彻落实减免税、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等促进就业政策,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培训和新兴产业、行业所需职业技能的培训。“十二五”期间初步完成职业技能、就业再就业培训的实习基地建设,全面实行劳动预备制培训。到2015年,实现实名制就业25,000人;帮助2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开展用工培训15,000人次;引导性培训30,000人次;实现有组织的劳务输出70,000人次。 

  (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以提高收入水平为核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使农民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地分享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过程中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以培育消费热点为导向,拓展消费空间。继续支持家电产品下乡活动。大力发展服务业,完善便民利民的服务网络。以改善消费环境为抓手,进一步释放消费能力。加强农村水、电、道路、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制约农村消费的瓶颈,为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消费品大规模低成本进入农村创造条件。 

  (三)完善社会保障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增加财政投入,不断提高统筹层次,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筹资办法,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建立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多险种合一、统一运作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关注劳动者权益保障。到 2015年,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居民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达到应保尽保,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8万、5.1万、4.9万、1.8万、2.3万、1.5万,基本实现各类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边缘户救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全面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以农村低保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住房援助、就学援助、五保供养、灾民救助为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农村低保工作管理依据法制化、申请审批程序规范化、家庭收入核实科学化、保障金发放银行化、档案管理制式化、对象管理动态化、工作队伍专业化、工作监督经常化。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社会慈善救助三结合的农村医疗救助体系。落实农村五保政策,建立五保集中居住点养老、政府兴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相结合的农村五保供养新格局。进一步完善社会捐助制度,形成政府政策引导扶持、政府和民间慈善组织相结合运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困难群众普遍受益的社会捐助机制。 

  加快落实县、乡两级财政共同负担的五保供养制度,新建农村五保大院,改扩建乡镇敬老院,使之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十二五”末,实现全县五保老人75%以上达到集中供养,每个乡镇建一处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实现对8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龄补贴待遇,初步形成以社区为依托的照料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大力倡导全社会开展帮扶、认养、资助、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救助活动。改善孤老人员生活条件,提高孤儿救助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把绥中福利院打造成以养老、休闲、娱乐、康复医疗为一体的县内规模最大,功能设施完善,高标准的大型养老服务机构。加快殡葬事业改革,推进老殡仪馆搬迁工程。 

  以整村推进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搬迁扶贫为手段,五年内完成150个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培训人员10,000人,完成1000户独居户、散居户从山区搬迁到城郊新建的移民新村,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十、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加强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建设,提升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十二五”期间,在县城建设一所集文化宫、青少年宫、科技宫、老干部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活动中心。 

  (一)积极推进科学技术发展 

  发展科技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主导产业科技开发为主线,重点抓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选择若干重点领域建立产学研联合研发基地,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鼓励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通过联营、投资、参股等方式实现与我县企业的联合,共同创办经济实体,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创新,建立健全科研设备和科技信息开放共享制度,强化创新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努力构建开放融合、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到2015年,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加突出,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县省级专利示范企业达到5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达到15家,专利授权总量200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5项,专利项目实施率达到30%以上。 

  加强对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展网上人才信息服务,采取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高级人才引进的长效模式。到2015年,全县科技活动人员总数达到1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占10%以上,在高端产业、重点领域引进培育5个专业技术攻关团队,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 

  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广辟融资渠道,形成政府、企业、金融界、民间资本等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投入体系。“十二五”期间,财政投入的科技三项经费占当年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3%以上,科普投入达到人均1元。全社会用于科技研究和科技开发的经费投入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以上,企业技术开发的经费投入不低于销售总额的3% 

  (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扩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与绥中经济建设的有机链接。逐步形成体系完整、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全县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90%以上,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5%以上,构建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在县城和滨海经济区各建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每个乡镇建立一所容纳200名儿童的中心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城乡,基本满足全县幼儿入园的需要。 

  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投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6~14岁人口按时入学,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零,初中在校生辍学率1%以下。2012年之前,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通过省级“双高普九”标准化学校验收。到2015年,全县小学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85%,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75%。新建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1所联合学校,改扩建绥中县第一初级中学;新建绥中县进修学校;完善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6所学校的附属设施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集中开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例达到80%以上,并逐年提高职业高中人数。围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滨海经济区内引进联合成立国内知名大学、高中分校,建立滨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到2015年,全县计划开展职业培训25,000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5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15,000人,初中后“9+1”职业培训3000人,其他培训2000人。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初步建成县、乡镇、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以县老年大学为中心,镇、村老年学校为网点的老年教育布局,初步实现全县老年学校的全覆盖。 

  (三)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逐步形成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群众性文化设施为基础,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整体覆盖、便捷高效的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现有的文化资源创作,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文化创新主体,生产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具有我县地域特色的一流文化精品,培养出一批拔尖优秀的文化人才,逐步使我县拥有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和机制、一流的文化精品、拔尖的文化人才、完备的文化设施、发展的文化产业、丰富的文化活动、繁荣的文化市场,建设文化强县。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图书馆、文化馆、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点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通过主办、承办、协办等方式参与公益性文化活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捐助或兴办图书馆、博物馆等,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一县(市)区两馆、一乡一站(中心)、一村一室一广场、一人一册图书”的目标,县两馆建设要全部达到省和国家有关标准,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到2012年,全县建成25个高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实现全县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到2015年,建成以县图书馆为基础,覆盖农村乡(镇)、村的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大力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初步形成覆盖全县农村的公共图书借阅网络体系。加快农村危旧公共文化设施的改造,改善、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准。鼓励和支持各类演出团体到农村演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加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和维修好永安长城、前所古城及妙峰寺双塔等一批重点文物。加快碣石保护建设,把碣石遗址建成国内一流的大遗址公园。依托文化遗产,推进文化创意、文化产业事业发展。 

  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县城体育场功能,新建一座标准化体育馆,为广大人民群众锻炼创造必要条件,逐年提高承办各项赛事的能力;群众性体育场馆设施要以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基础,以各乡镇、居住区、社区体育设施为配套,基本形成符合县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积极鼓励多渠道、多层次开办优秀运动队和业余训练,集中力量办好县级体校和优秀运动队。建立完善竞技体育人才的输送管理机制,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输送体系,逐步实现体育产业规模化发展。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创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重点抓好群众健身场地、健全社会化的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网络、群众体育经常化三个关键环节,不断丰富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青少年体育要以学校为重点,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时间,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农村体育要以乡镇为重点,因地制宜,小型多样、科学文明地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城市体育要以社区体育为重点,每个社区要建立全民健身站,努力创建体育组织健全、体育设施完善、体育活动经常、居民健康文明的社区。“十二五”期末,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40%以上,2-3个社区建设成为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十二五”期间,力争每年召开一次中小学生运动会,三年召开一次全民运动会,确保常规比赛的经常化。 

  (四)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完善覆盖全县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卫生综合服务保障与卫生应急能力,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覆盖城乡与绥中经济社会发展、多元化基本需求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框架。按照政府主导和公益性质原则,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十二五”期间,逐步提高县医院医疗条件和医务人员水平,达到三级甲等标准,滨海经济区要建设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县第二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全县要建设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通过建立健康档案、接受咨询和上门服务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在内的基本服务。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补助标准,提高保障水平。 

  建设七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实行规范化管理,使居民普遍享受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兴办医疗机构,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逐步形成多元办医的格局;每个乡镇要有一所公办的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标准,提高医疗条件和医务人员水平。每个行政村建一所标准化卫生室,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基本完成乡镇防保站房屋改造任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制度基本建立。落实国家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到2011年,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城镇达到60%,农村达到30%,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20元标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十二五”期末,全县重大疾病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系统管理更加完善,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显著增强,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健康及卫生服务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完善县卫生监督所功能,配齐监督仪器设备,完成县疾控中心预防性健康体检中心建设。全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不低于76.59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内,提高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率;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率达100%,报告完整率及时率达到90%以上,艾滋病性病感染人数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7%以内,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到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强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和优惠政策,科学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出生性别比例结构,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十二五”期间,全县平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6.88‰和2.04‰左右;人口计生经费人均投入达到40元以上。 

  (五)积极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以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服务城乡人民为宗旨,以新闻宣传为中心,大力提高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和多功能业务开发,基本建立比较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广电运行体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广播电视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地面有线宽带网工程、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广电综合大楼建设工程、电台、电视台升级改造工程和远程教育系统工程。到2015年,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5%9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通村率达100%,互联网用户达10万户;实现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力争90%以上乡镇通调频广播,有线电视传输信号达80套以上,形成天上卫星、地面无线、有线相结合的立体覆盖网。 

  (六)深入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推动广大妇女充分参与社会发展,提高妇女分享社会资源的程度和生活质量,促进妇女的全面进步。围绕中心,深入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为绥中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实施“创业建功行动”、“和谐创建行动”、“权益维护行动”、“素质提升行动”和“强基固本工程”,发挥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要依法有效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严肃查处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家庭暴力投诉和伤情鉴定中心、妇女儿童法律服务热线等各类妇女儿童救助和服务机构。“十二五”期间,县、乡、村各类妇女组织组建率达到100%,新增“和谐家庭”、“绿色家庭”、“学习型家庭”等家庭标兵户各100户,创建有标牌、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基地180个。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优化儿童成长环境,开展“双合格”活动,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达到90% 

  (七)加强社会管理 

  适应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加强城乡基层组织自治管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信访、调节、综治“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防控体系,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重视安全生产,有效预防各种事故发生。提高价格调控和预警能力。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管理能力。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做好征兵、拥军工作。加强消防工作建设,保障消防经费,完成滨海经济区消防站建设,在高岭镇新建专职消防队1个。 

  十一、深化体制改革 

  充分利用绥中县管理权限扩大所带来的重大政策变化,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农村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政府行为,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将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实现从企业为主向产业为主、计划为主向规划为主、行政管理为主向公共服务为主的根本转变。强化政府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活动的能力建设,减少行政干预,努力营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工作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建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绩效评估,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强软环境建设,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合理引导和政府监管,积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投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加快机制创新。推动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经济的融合,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培育和壮大一批产值超五亿元、超十亿元非公有制大企业,扩大民营经济总量,使之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加快农村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制度建设。推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率和规范化程度达到100%;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和治安设施,农村社区要达到10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0% 

  十二、提升开放水平 

  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全面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改善投资环境,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利用国内外资金方式,着力扩大开发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十二五”期间,引进域外资金年均增长24.6%,出口创汇年均增长53.2%,实际利用外达到年均1亿美元。 

  (一)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充分利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大引资力度,引导外资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投向高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新能源、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环保领域,促进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由注重引资数量向注重规模与质量并重转变,由注重投资强度向注重产出效益和财政贡献作用转变,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 

  (二)努力扩大招商引资 

  坚持“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围绕主导产业,瞄准知名企业,有重点、有选择地采取以商引商、定向招商、上门招商、委托招商和主题概念招商等多种模式并举,实行重要客商、重大项目全方位、全过程跟踪服务。特别要强化“产业链”招商,按照“大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下大力气引进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加快县内数字技术产业、船舶制造、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产业链建设,形成产业投资集聚优势,构筑承接国内外大企业投资的新平台。以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围绕数字技术产业、船舶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吸引投资大、带动性好、关联度强的项目进县发展,并针对重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规模和技术优势,吸引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实现区域内产业无缝对接,构筑强竞争力的产业链。 

  按照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组织大型活动与开展专业对接相结合、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宣传介绍绥中,扩大影响。不断加强与周边开发区以及外省市的联系,把握机会,主动介入,开辟合作领域,实现项目对接。探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模式,形成强大的产业共同体、技术共同体和资源共同体,努力营造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互动双赢的发展格局。对重点项目进行全面推介和对口招商,重点瞄准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国内外500强企业,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吸引跨国公司在绥中滨海经济区设立研发中心、财务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培训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运营中心和配套基地,着力引进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的龙头项目、高科技项目等,吸聚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的资本落户滨海经济区。将绥中滨海经济区打造成为跨国公司转移高科技、高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研发中心和其服务业外包业务的重要承接基地,国内外资本向辽西扩张的首选地。 

  十三、保障措施 

  “十二五”时期是绥中县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了促进绥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顺利推进滨海新区的建设,早日实现“海岸中关村,生态新城区”的宏伟目标,必须强化规划实施中的政策措施,健全规划实施的各项机制,高效按质完成“十二五”规划中的各项任务。 

  (一)强化项目支撑力度 

  认真落实省里下发的《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扩大绥中县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精神,用足用好相关政策,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要以产业集群为抓手,以优势资源、绥中滨海经济区建设和重点项目为支撑,重点开发策划、包装储备一批以数字技术产业、船舶制造、现代服务业、新能源、旅游等产业为重点,突出绥中优势的重量级大项目,着力提升项目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着力提高项目服务的质量效率,实现竣工投产一批,落地建设一批,开发策划一批的良性循环。紧跟世界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加强与国家、省市相关咨询机构、研究部门的深度合作,超前谋划一批关联度强、牵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储备机制,不仅对市场机制主导领域的项目建设加强指导,更着重强化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项目储备,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不断研究和提出新的建设项目,形成统一收集、滚动管理、权威发布、动态有序的项目储备。提高项目建设的服务水平,建立起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各类相关规划在重大项目建设上的衔接配套机制,保证重大项目的有效实施,使项目策划、生成、储备、落地进入良性循环。 

  (二)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按照平等互利、加强合作、资源优化、共同发展的原则,推进多层面区域协调机制建设。加快与环渤海经济带的相互融合,主要做好与辽宁沿海经济带、京津冀和山东半岛三大经济板块的战略互动和产业联动,加强环境保护的协调、电力煤炭等能源产业的合作、海岸港口的布局分工协作。加强与周边区域的信息沟通和合作,建立区域管理协调与合作机制,兼顾相邻城市及开发区间的利益,重点协调在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突出特色与错位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制定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区域内产业的无序竞争,增强区域的内聚效应,实现多方共赢。 

  (三)强化人才智力支撑体系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造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建设人才高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充分发挥职高培养实用人才基地作用,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的青年科技人才。对农民和失业人员实行免费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和提高再就业的能力。 

  绥中滨海经济区要实施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为重点的“聚才工程”,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创新人才团队的引进与培养,积极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开设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凡引进符合我县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包括具有特殊技能的高级技师,确保人员、编制、户口的落实,在子女就学、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或资助,并提供一定的科研环境。 

  (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按照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的原则,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商业信用为基础,政府为导向,健全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保障绥中经济社会发展资金来源。进一步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主体地位,加强政府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引导,保持财政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符合绥中产业发展导向的投资项目。积极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以独资、联营、参股、特许经营、委托开发、合资合作等方式投资参与绥中的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金融创新,优化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投入,发挥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对绥中特别是绥中滨海经济区建设的支持作用,积极争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等国内资金;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和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和可转换债券;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制;发展创业投资,鼓励设立与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积极投资种子期和起步期的创新创业企业。加强“信用绥中”建设,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体系,以弘扬信用文化为支撑,以法律法规和失信惩戒为保障,构筑信用体系的信息基础平台和服务平台,引导市场主体以诚实守信获得竞争优势。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稳定的社会氛围,提高投资的吸引力,保护全社会的投资积极性。 

  (五)强化规划实施举措 

  健全规划纲要实施机制,保证规划有效实施。充分发挥和科学运用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公共政策和发展规划之间的协调,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和主要目标的顺利实现。按职责分工将规划任务进行分解到各部门,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明确进度、明确要求、明确责任,确保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实施。加强发展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衔接,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健全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和调整制度,规划发生重大偏差的,负责部门及时向规划主管部门报告,分析原因及调整思路。每个年度计划都要分析规划的进展、主要问题、经验,为规划调整提供依据。实施中期评估制度,2013年由主管部门组织对“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检查规划落实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报县政府。“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如遇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其它原因导致实际运行与规划目标发生重大偏离时,提请人大调整和批准规划修改方案。 

 
责任编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