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

<图片

绥中县十一五年规划

时间:2011-12-08来源:县发改局
分享到:

  “十一五”时期,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的第二个五年发展时期,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绥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于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振兴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根据国家大政方针、宏观形势及我县具体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一部分:“十五”计划实施情况 

  “十五”以来,全县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大力实施了对外开放、科教兴县、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奋发图强、努力拼搏,取得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到2005年末,全县生产总值实现54亿元,比2000年增长107.9%,年均递增15.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8.1亿元,比2000年增长94%,年均递增14.1%;第二产业完成13.6亿元,比2000年增长117.6%,年均递增16.8%;第三产业完成22.3亿元,比2000年增长114.4%,年均递增16.5%。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392239调整到2005年的342541,其组成结构日趋合理。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28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2000年增长69%,年均递增11.1% 

  回顾“十五”期间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大力实施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化,使我县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十五”后期,我县水果、水产、畜牧、蔬菜四大农业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两水一畜一菜”的新型产业格局。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31.3亿元,比2000年增长280%,年均递增30.6%。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县早日进入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项目建设形势喜人,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十五”期间,我县确立了“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一是制定了发展项目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二是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三是加大了争取国债资金和利用民间资本投资办企业的力度;四是强化了对项目建设的服务。由于思路正确,措施得力,我县工业呈现了明显上升趋势。 

  各乡镇、各部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民营企业也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积极寻找工业项目,新加坡、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外商纷纷来我县投资办企业。万佳果业有限公司实现当年建设并投产,结束了我县没有水果深加工工业的历史。茂华木业和兴华木业的建设,扩大了我县林业加工生产规模。金属复合板材、申江水产品加工、天人管业等项目相继建成,为工业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天力成热镀锌、三强钢结构建材、胜林肉类加工等项目的建设,牵动了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54亿元,比2000年增长152%,年均递增20.3%;工业增加值实现13.68亿元,比2000年增长107%,年均递增15.7% 

  三、资源优势得以发挥,第三产业日趋兴旺 

  到2005年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1.3%。商贸业持续发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8亿元。交通运输业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大货车3,400辆以上,我县已成为全国的运输大县。旅游业快速发展,九门口长城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碣石宫遗址、三山景区、永安长城、塔山天龙寺等景区逐渐成为旅游热点。 

  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繁荣 

  “十五”期间,我县贯彻了“一主三化”的方针,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民营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县个体工商户达28,650家。民营经济不仅在工、商服务领域蓬勃发展,而且拓展到了农建、林业等领域。2005年,全县民营企业增加值实现24.3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5%以上。 

  五、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期间,我县坚持县、乡建设齐头并举的方针,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力度。对新城区实行亮化、净化、美化,对乡村公路实行硬化,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22亿元,城镇化率达到25% 

  六、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十五”期间,我县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较快,计生人口,民政双拥,环境治理等工作都取得显著成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十五”期间,我县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一些长期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的矛盾尚未彻底解决,部分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偏低,三次产业发展不够协调。二是工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产品门类单一,缺乏多元化产业支撑。项目建设缺乏人才、技术和资金,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水平低。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抗灾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问题还没彻底解决。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部分农民增收思路窄,方法少,脱贫致富步伐迟缓。四是涉农涉地的矛盾依然存在,各种纠纷时有发生,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压力较大。 

  第二部分:“十一五”时期绥中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展望未来的五年,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从国内环境看,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已经形成,市场全面回暖,投资大幅升温,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从政策环境看,全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大历史任务,我省也采取措施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省支持辽西北地区和我市打造“三点一线”沿海经济快速增长带政策的出台,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从市场发展看,目前南部沿海发达地区土地、电力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供应紧张,势必加速“南商北移”,这为我们扩大开放、吸引外资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从地理条件看,我县有资源和区位两大优势。从自身基础看,经过历届党政班子的不懈努力,我县呈现出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形成了上下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这些都是“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形势的有利因素。其不利因素是: 

  一是改革难度不断加大。市场化意识不强,市场化的产权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的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关注。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区域性规划建设的协调机制不完善,计划经济遗留的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还很突出,很难在短期内彻底解决。 

  三是经济增长方式落后, 发展布局不合理,城镇规模建设效益不高,辐射带动力亟待增强。 

  四是合理利用开发资源的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资源消耗量大,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高成本、高耗能、低产出、低效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基础薄弱。 

  第三部分:“十一五”时期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强县富民的目标,牢牢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资源、政策四大优势,继续实施项目牵动、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之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努力开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1、保持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原则。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意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避免经济发展出现大起大落,要坚定“工业强县”的思想,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又快又好、可持续发展。 

  2、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要努力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粗放型经济向效益型经济的转变,努力促进我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强县富民为目标,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素质和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基础、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4、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原则。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以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使民营经济真正成为强县之基。 

  5、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发展途径,努力发挥潜能,拓宽新领域,谋求大发展。 

  6、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和区位两大优势,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7、坚持生态立县的原则。要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全县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 

  8、坚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原则。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素质和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9、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原则。要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要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完善市场调控机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三、主要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8.6亿元,年均递增15%,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44036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5.5亿元,年均递增20%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1亿元,年均递增14.5% 

  4、出口创汇实现2,212万美元,年均递增15% 

  5、直接利用外资实现986万美元,年均递增15% 

  6、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897元,年均递增9% 

  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764元,年均递增10% 

  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6,768万元,年均递增15% 

  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下。 

  10、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6‰以下,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7‰以下。 

  11、城镇化率达到44%。 

  四、主要任务 

  1、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二要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扩大招商引资。三要走集约发展之路,依托资源优势,狠抓工业园区建设。四要做大做强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效益。五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努力构建支柱产业。六要发展生态型工业。 

  2、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一要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形成西北山区与沿海发达地区互补、互助、互联、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要重点发展中心城镇建设,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努力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区、中心镇的转移;三要健全城镇功能,进一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发挥区位、交通、资源政策优势,构建新型经济体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节约型产业,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扩大可持续资源。 

  4、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基础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构建学习型社会。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开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水平。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保覆盖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减少污染,加强绿化,构建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第四部分:“十一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一、发展现代工业,走工业强县之路 

  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思想和“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举全县之力,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一五”期间,全县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08.6亿元,比2005年增长101%,年均递增15%。工业增加值要达到27.5亿元,比2005年增长101%,年均递增15% 

  我县在“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下列企业项目: 

  1、石油化工和钢铁工业 

  一是绥中富兴石油公司与中石油共同投资兴建的年产50万吨高等级道路沥青项目。 

  二是葫芦岛七星集团公司兴建的年产8万吨高频焊管项目。 

  三是唐山钢铁集团投资兴建的年产60万吨钢坯项目。 

  四是辽宁西洋集团投资兴建的年产8万吨磷精粉、10万吨硫酸、24万吨磷肥项目。 

  五是天力成集团投资兴建的年产3万吨钢铁镀锌项目。 

  2、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 

  一是万佳果业二期工程年产2万吨浓缩果汁项目。 

  二是铁山水产品深加工年出口2万吨项目。 

  三是胜林公司肉类加工项目。 

  四是万佳果业年产1,000吨草莓汁、2000吨胡萝卜汁项目。 

  3、建材工业项目 

  一是维远集团年产5万吨PVC塑钢型材项目。 

  二是绥中宽邦腾龙石材有限公司年产20万平方米石材加工项目。 

  三是三强建筑装饰材料公司年产30万平方米彩瓦项目。 

  4、汽车船舶制造工业项目。 

  一是兴华汇泰木业公司投资兴建的年产1,000台载重车项目。 

  二是七星集团投资的船舶制造项目。 

  5、灯具制造工业项目 

  天力成集团年产10万套建筑灯具、1000根电杆、3万根灯杆项目。 

  6、木制品加工项目。 

  一是兴华汇泰木业公司年产5万立方米细木工板项目。 

  二是茂华木业公司年产3万立方米细木工板、10万套托盘项目。 

  为抓好以上项目,我们要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工业园区建设,拉动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规划建设万家-高岭工业园区。 

  2、落实各项政策。不但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市优惠政策,我县也要为发展工业项目制订更加宽松的政策,激励民营企业家投资发展工业。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县实现一盘棋招商,各乡镇、各部门要主动出击,多方联系,做到内外资一起引,大小项目一起上。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出口创汇水平。 

  4、扩大资金来源。努力争取国债资金,扩大地方财政投资,大力启动民间资本,加大发展工的资金投放力度。 

  5、加强对企业的引导服务。要对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要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全方位服务。 

  二、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我县是农业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时期全县的重大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我县实际出发,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到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要实现503,387万元,比2005年增61%,年均递增10%。其中,种植业总产值要实现162,162万元,比2005年增长28%,年均递增5%;林业总产值要实现2,000万元,比2005年增长238%,年均递增27.5%;牧业总产值要实现171,845万元,比2005年增长61%,年均递增10%;渔业总产值要实现160,000万元,比2005年增长123.7%,年均递增17.5%;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实现7,010万元,比2005年增长5.3%,年均递增1.1 

  1、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各项制度创新 

  要继续坚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农民在土地上的权益。同时,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民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适度发展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流通体制改革,强化对“三农”的服务功能。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 

  2、继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在稳定粮食总产量的前提下,重点发展“两水一畜一菜”四大产业。具体规划指标如下: 

  第一、粮食生产。建立以沈山铁路和102线两侧各平原乡镇为主的粮食生产基地,保证水稻、玉米、大豆等高产稳产作物的种植面积。建立北部、西部丘陵乡镇花生的生产基地。要调整粮经比重,增加复种指数,粮食要提高单产、稳定总产,总产量要稳定在25万吨左右。 

  以产品认证、质量追溯、市场准入为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质检体系和认证体系。全县在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基础上,全部完成无公害产品认证。 

  第二、水果生产。紧紧抓住我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苹果、梨生产优势产业带重点基地县和苹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新机遇,大力发展西北山区绿色优质梨生产基地和中部丘陵地区绿色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要以提质增效为重点,着力抓好现有果园的更新改造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到2010年要新建高效精品果园200个,新栽优新品种果树250万株,年产水果40万吨,比2005年增长19%,年均递增3.6%,优质果产出率达80%,出口率达到20% 

  第三、渔业生产。充分利用82.54公里海岸线和265万亩浅海海域,加大渔业发展步伐,实现“养、捕、加、销”并举。到2010年,水产品产量实现23万吨,比2005年增长28%,年均递增5%,产值达16亿元。 

  一是加大工厂化设施渔业建设力度,结合全市实施渔业产业带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县新增工厂化养殖面积2-3万平方米 

  二是发挥止锚湾浅海农牧化生态养殖基地示范作用,扩大筏式养殖和岩礁海参底播规模,到2010年新增筏式养殖4万台筏。 

  三是重点发展以海参为主要品种的池塘养殖精品渔业,到2010年,新增和改造高标准池塘1万亩。 

  四是充分利用绥中265万亩浅海海域,大力发展杂色蛤、魁蚶等出口创汇型底播品种的养殖业,到2010年,新增底播面积3万亩。 

  五是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增加出口创汇能力。 

  第四、畜牧业。为使我县畜牧业走上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小区化的发展道路,全面提升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畜牧业到2010年要实现下列指标。 

  (1)畜牧业产值要实现171,845万元,比2005年增长61.1%,年均递增10% 

  (2)完成200栋高标准鸡舍建设任务,全县家禽饲养量达3,600万只,每年增长120万只。 

  (3)生猪年饲养量达到160万头,比2005年增长23%,平均年递增4.6% 

  (4)发展肉牛生产。全年实现肉牛饲养量15万头,比2005年增长69%,年递增13.8% 

  (5)考虑到生态环境和封山禁牧等方面的因素,我县羊的饲养量保持在50万只。 

  (6)全县肉蛋奶总产量要实现29.2万吨,比2005年增长70%,年递增11.3% 

  第五、蔬菜生产。以周边大中城市为依托,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蔬菜产地发展到40万亩(其中保护地18万亩,裸地22万亩),产量达到200万吨,比2005年增长49.3%,年均递增8.4% 

  第六、林业。搞好速生林基地建设,在六股河、王宝河等县内七大河流域建设速生林基地10个,完成造林12.8万亩。实现人工造林52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新增森林32.7万亩。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在完善国家级测报点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全方位的现代化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检疫体系,实现森林可持续控灾。 

  第七、特色农业。发展建设小庄子乡土豆生产基地,扩大以土豆为上茬的复种面积;发展建设塔山屯镇生姜生产基地;发展建设网户乡花卉生产基地;发展建设王宝镇大根萝卜生产基地。 

  3、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繁荣稳定 

  要统筹推进城乡改革和发展,充分发挥县城、中心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以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村经济发展。 

  4、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抓好防洪抗灾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完成对大风口水库、龙屯水库除险加固。加大中小河流整治力度,重点治理九江河、六股河、狗河、黑水河等八大河流。 

  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继续搞好王石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新增灌区面积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到2010年,新增节水灌溉15.5万亩,在中部丘陵地区发展果树节水灌溉4.9万亩,在中部平原区发展经济田灌溉8.5万亩。到2010年要修建省级重点水源工程55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33.16平方公里,完成应治面积的25% 

  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含氟水、苦咸水和其它水质水量不达标问题。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重点解决大北沟、西北沟人畜饮水问题。 

  第二、抓好农业机械化工程。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增加作业项目,使机械化程度全方位提高。201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要达到64.59万千瓦,农具6,261台套,每年新增515台套。“十一五”期间,每年机整地72万亩,精量播种55万亩,机械中耕20万亩,全县机械化水平每年要提高10%-15% 

  第三、增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要完善信息网络,建立乡镇两情自动监测网,提高农业气象和海洋气象的监测预报水平。加大投入,增加防雹作业点,由现在的10个增加到15个,车载火箭炮的数量由现在的1台增至3台。 

  第四、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村村通油路要完成701.7公里。 

  第五、保证农村电力供给。进一步优化农村电网结构,不断提高农网装备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农网电能损耗高、供电可靠性低和电能质量差的问题。建成网架坚实、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农村电网,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 

  第六、搞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把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同改圈、改厨、改厕结合起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和改变农村卫生环境。 

  5、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以科技进步支撑发展现代农业,从信息、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发展适销对路的名优特产品、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农村经济人队伍建设。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要高度重视新型工业化建设中服务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要加大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力度,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加强服务业体制创新和结构优化,加快服务消费增长和服务就业总量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服务业累计增加值要达11.6亿元,年均增加值2.32亿元。 

  1、发展信息、现代物流、金融、房地产中介等服务业。提高全县社会信息化水平,到2010年,全县电话用户要达到201,400户,互联网用户达到17,185户。以县区为中心,构建前所、万家立足辽宁、服务东北、辐射津京唐乃至全国的物流基地。加快金融、保险业的发展,落实好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推进保险业健康发展。鼓励物业、社会、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2、发展商贸、交通、旅游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增强就业能力,树立新型营销观念,提高流通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建设几个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繁荣各类超市、连锁店等新型市场。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枢纽场站建设,优化运输网络结构和布局。规划建设从万家镇至小庄子镇的滨海大道,贯通沿海各乡镇的道路运输。同时,要沿滨海大道发展建设海滨经济带,坚持海陆一体化的发展原则,在加强海洋开发的同时,加强沿岸的陆域开发,形成海陆互补、综合开发的发展格局。在滨海路两侧建设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渔业园区、商贸园区、旅游渡假区等,同时加快滨海路的风景环境建设,使之成为贯穿全县的又一条经济大动脉。加强港口建设,打通海上运输通道,以绥中电厂、36-1油田和旅大油田为依托,大力加强绥中港区建设。抓紧实施、完善绥中发电厂专业码头、绥中361原油外输码头和二河口、团山子、照山三个杂货码头的主体工程和辅助设施建设。到2010年,绥中港区码头总泊位要达到18个,总吞吐能力达2,660万吨。充分利用绥中交通便利,地处要塞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公路运输业,打造运输大县品牌,引导和鼓励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提高客货运输总量,到2010年,全县运输车辆要达到10,000台以上,公路货运总量达到4,653万吨,客运总量达到1,945万人次。 

  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多方争取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县最具活力的产业,建设一两个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牌旅游项目。要做好城、海、山这三篇文章。即:一是完善九门口长城风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完成7.1公里观光路、10,000平方米大型停车场建设,同时搞好前所古城的抢救维修和永安西沟长城的国家保护景区的申报及部分城墙抢修工作。二是搞好前所、万家、天龙寺海滨旅游度假区建设,在吃、住、行、玩上下功夫,广泛招商引资,大力推动宾馆、休闲、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研究开发特色旅游产业。三是以三山、跳石沟、塔子沟旅游开发为重点,搞好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创新管理体制,提高经济效益,把旅游业尽快打造成我县的支柱产业。 

  四、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到2010年,全县民营企业要达到27,216户,比2005年增加2,566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603,410万元,年均递增20%,占全县GDP75%以上;实缴税金实现24,655万元,年均递增16%;从业人员达到171,420人,年均增加43,320人左右。 

  1、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建立全县民营经济投融资支持机制。贯彻“国退民进”的方针,坚持“放心、放开、放手”的原则,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牢固树立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主体的新观念,以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全县经济的发展。 

  在加速完成县域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同时,努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投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依法保护民营资本投资权益。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加大金融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向专、精、优、特、新方向发展。 

  2、在项目规划、审批程序及项目推介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鼓励和扶持。建立项目储备和项目推介制度,谋划和储备一批优良的民营项目。根据产业发展政策,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项目。改进对民营企业项目的审批与管理工作,简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民营企业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程序和办法,为民营企业的投资、兴建给予必要的扶持。 

  3、积极发展特色民营经济,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聚集发展。抓住地域、资源、产业基础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要大力支持具有地方特色和风格、产品优势比较明显的中小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吸引和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上工业项目,走产业集聚、规模发展、轻型结构的路子,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产品新、信誉高的民营工业企业,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4、保护民营企业,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清理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制止向民营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对在发展民营企业中有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者要给予奖励,对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要实行县级领导挂牌服务。要加强执法与监督,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参股控投、吸引外资、企业间相互持股等多种方式,激活民营企业。 

  5、创新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要实现从传统的家族式经营向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和科学经营手段,改革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尽快实现从粗放、分散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转变,实现民营企业的提质增效。 

  五、加强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题,以防治重点区域的环境污染和加强清洁生产为重点,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力争到2010年全县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基本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1、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保证饮用水的水质标准,断面水质主要指标保持在二类以上。绥中县城饮用水水源的王宝河的地面水要符合国家一类标准,确保县城居民健康。对城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100%,城区的工业废水和医疗废水都能得到安全处理。 

  农村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也要基本达到环境质量要求标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水排放达标率要达到70%。粪便资源化率达到40%。农业灌溉用水要基本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禁止在农作物上使用高毒农药,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全面提高。 

  2、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到2010年,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150 /日。五年内城区面积要达到12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城市空气质量、道路交通、环境噪声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建设4个自然生态保护区。在加强大风口水源地及近岸海域环境监管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我县生态示范乡镇及有机食品的基地建设工作。塔子沟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纳入日程;绥中原生沙质海岸及生物多样性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始重新规划;王宝河市级自然保护区和六股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进入实质性管理阶段。同时加强我县九门口、碣石宫遗址、三山、跳石沟、永安长城重点旅游景区、重点林区的植被恢复和保护,防止沙化。 

  4、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提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于耗水量过大,损害资源严重的工业企业要限制发展。 

  六、加快城镇体系建设,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要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增强对周边农村的凝聚力和辐射力。率先发展绥中县城,重点扶持中心镇和重点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引导,增强其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按照辽宁省小城镇建设规划,到2010年全县集镇将全部设为建制镇,取消乡建制。因此,力争到201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要达到44%。全县城镇人口达30万,其中县城达12万。 

  (一)规划城镇体系布局 

  根据城镇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能,全县城镇规划为四个等级五种类型,具体规划如下: 

  1、一个县域中心。即绥中县城,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工业为主,物流业和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城市。 

  2、四个中心镇。其中有旅游型的万家镇,综合型的前所镇,前卫镇,工业型的高岭镇。 

  3、五个重点镇。其中有工业型的沙河镇,农贸型的宽邦镇、大王庙镇、塔山屯镇、荒地镇。 

  4、十四个一般镇。其中有旅游型的李家堡、永安堡、范家、明水四镇,工业型的西甸子镇,农业型的加碑岩、秋子沟、高台堡、西平坡、葛家、小庄子、高甸子、王宝、网户九个镇。下设中心村若干,全县形成以镇带村、以城带乡,城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战略构想和发展模式 

  “十一五”时期,我县采取点轴发展模式和分区发展模式。 

  1、点轴发展模式:即优先发展绥中县城;重点发展西部城镇群和中心镇前卫,重点镇大王庙、宽邦、塔山屯、沙河;全面发展辽西走廊、绥青线、306线三条轴线上的城镇,形成“一心一群三轴”的城镇空间布局。 

  (1)一心:即绥中县城,要加强经济实力,扩大县城规模,建成辽西地区的贸易流通中心和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集散地。 

  (2)一群:西部沿海城镇群,包括万家、西甸子、前所、高岭四个建制镇和李家堡乡。重点发展临海工业、海洋渔业、石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工业以及旅游业,是绥中县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3)三轴:主要发展轴为辽西走廊,辐射轴为绥青线、306线。 

  主要发展轴:由102线、京沈高速公路、京沈铁路、秦沈客运专线构成的辽西走廊。本轴线分布城镇规模较大,经济发展实力较强,乡镇企业较发达,集贸市场发育较好,再加上沿海旅游资源丰富,是绥中县城镇重点发展区域。 

  辐射轴绥青线:本线大多数乡镇地处山区丘陵,城镇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需重点扶持。 

  辐射轴306线:本段轴线在县域内较短,但它是朝阳和内蒙地区出海的重要通道,随着绥中港的发展,对朝阳和内蒙地区的辐射将越来越大,故将306线作为次要发展轴。 

  2、分区发展模式 

  将县域划分为南部两沿(沿路、沿海)地区和北部低山丘陵地区,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推进城市化进程。 

  (1)南部两沿(沿路、沿海)地区 

  包括沿路、沿海的14个乡镇。本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是绥中县精华所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全县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主要承担者。 

  (2)北部丘陵地区 

  包括西北沟、大北沟11个乡镇。本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发展迟缓,主要以农业为主,城镇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乡镇企业不发达,是需要重点扶持区域。 

  (三)加强中心镇(群)建设 

  1、率先建设好绥中县城。县城建设要抓住以下重点: 

  一是努力发展县城经济。县城的经济发展要以商贸业、机械加工业、新型建材业、食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及饲料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等为重点。要把绥中建成辽西地区重要的贸易流通中心和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集散地。 

  二是抓紧对老城区的建设改造。以改善城镇居民住宅条件为重点,继续实施老城区“棚户”住宅的改造。 

  三是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要建设一批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工程。改善绥中城区的交通条件,改进街道路面质量,实现县城街道的全部硬化、亮化;向北延伸中央路,设计建设环城公路。要修缮供水管网、供电管路,在加强改造现有的“绥二变”和供电网路的基础上再建一个“二次变”,使之与现有的“绥二变”形成手拉手互供形势。要完成西排洪渠北段复修工程,建设北大坑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要增建厕所,增设垃圾箱、卫生箱。要解决县城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问题。“十一五”期间,拟建一座占地100亩,总投资为895.5万元,日处理垃圾达150吨的垃圾处理厂。建一座占地4.5公顷,总投资11,160万元,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要启动县城集中供暖工程,“十一五”期间,实现162.47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的近期目标,逐步取消燃煤小锅炉。 

  2、努力建设西部城镇群(四镇一乡)。本城镇群包括万家、西甸子、前所、高岭4个建制镇和李家堡乡,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捷、景区集中、岸线优良,是绥中县精华所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西部城镇群重点发展建设沿海经济区。本区规划范围西起省界,南至渤海海岸,东至石河,北至京沈高速公路,以前所能源港为中心区,以万家—九门口旅游度假区、高岭36-1油田基地工业园区为两翼组成。 

  (四)强化中心镇的辐射带动功能,推进小城镇全面发展。 

  要在县城中心镇的带动下,迅速发展建设乡集镇,要通过发展乡集镇,带动中心村、自然村共同发展。要坚持产业立镇、特色建镇、项目强镇,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要以制度创新推进小城镇建设,通过改革土地、户籍、就业、保险等相关制度,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城市与农村携手,经济发展协调,最终实现城乡人口、城乡经济、城乡文明三个融合协调发展。 

  七、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改善办学条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加快发展”为原则,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振兴绥中经济和实现“科教兴县”的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到2010年,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要达到65%以上,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要达85%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均达到100%,小学和初中毕业率均达100%,小学和初中在校生辍学率均为零。农村教育按时完成率要达到95%以上,要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实现这些目标,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转变观念,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要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前进行外语课教育,2006年乡镇以上小学自三年级起全部开设英语课,普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 

  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按照“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建立科学的新型用人机制。到2010年,全县小学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80%,初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要达到80%以上,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要达到10% 

  三是加快发展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根据省市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全县每个乡镇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使农村的孩子与城内的孩子享受同等的优质教育。 

  四是加强高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要完成利伟高中分校建设,并逐步完善配套设施,使之成为具有一流办学条件的学校。 

  五是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十一五”期间,新建一所占地50亩,建筑面积16780平方米,可容纳14个专业、40个教学班、在校生达2000人以上的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 

  2、繁荣文化事业 

  要加快文化事业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青少年文化娱乐场馆建设,以社区和乡镇文化设施为基础,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繁荣文化事业,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大力开发文化产业,引导和鼓励利用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完善现代化文化市场。 

  3、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十一五”期间,我县广播、电视事业要完成下列工作:一是开通数字电视。二是在全县建设6个村村通有线电视中继站。三是完成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工程,全部改为光缆传送,实现一线一网。四是新建一座总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广播电视楼。上述四个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 

  4、发展卫生、体育及其他事业 

  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本着以县医院为中心,以中心卫生院为前沿,以偏远卫生院为补充的原则,巩固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助能力。“十一五”期间,要完善县医院基础设施,完成宏跃集团中医院门诊楼、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所综合楼工程。巩固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扩大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 

  要增强全社会的体育意识,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五年内,我县要力争为市级以上单位输送30-50名体育人才。我县社会体育工作要确保全市前两名。 

  要加快健身场所和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方便。“十一五”期间,要完成投资3,000万元、占地113亩、能容纳2万观众的多功能体育场馆建设,达到能接待国家级体育赛事的要求。要发展各类体育组织,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分布,促进人口安全,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着重治理人口出生性别比例差距扩大问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计划出生人口5.5万人左右,年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8.6‰和3.7‰以下。 

  要加强妇女和儿童工作,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服务力度,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加强民兵组织建设,开展好“双拥”和国防教育工作。 

  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做好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维护社会稳定,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八、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规划,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保障社会公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到2010年,全县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要得到显著改善。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3.6%以下。 

  1、扩大就业再就业。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和创业,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重点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培训和转移工作,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筹建立城市就业工作机制。 

  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作用,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步入法制管理轨道。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强化失业保险的就业保障。推行职工工伤保险和职工生育保险,健全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结合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整体能力和水平,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努力形成扶贫济困的长效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福利院建设,改造和完善农村敬老院及其管理体制,保障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正常生活。 

  3、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通过发展经济、调整结构、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重点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扩大消费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促进住房、教育、旅游、文化娱乐、汽车等消费的增长,推进居民消费结构由初步小康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 

 
责任编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