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

<图片

葫芦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时间:2011-02-14来源:
分享到: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葫芦岛市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葫芦岛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第一章 规划基础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积极进取,团结奋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支撑、沿海开发”三大战略,克服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建设扎实推进的良好局面,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 “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达到了建市以来的最好水平,“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5.9亿元,同比年均增长20.2%。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加快,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25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工业支柱产业持续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十五”末期增长92%。城区经济健康发展,现代服务业迅速壮大,服务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势头强劲。
沿海经济带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伴随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分布于葫芦岛全域的重点经济区顺利起步,竞相发展,大开发大开放的态势全面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市12个重点经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形势喜人,100平方公里实现“七通一平”,建成和在建项目达到375个。
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国企改革有序进行,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部门预算改革并逐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前完成,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稳步进行。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五年引进内资近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多美元。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绥中电厂二期工程、南票电厂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430万千瓦。葫芦岛港柳条沟港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全市港口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葫芦岛港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铁路、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滨海公路工程竣工通车。村村通油路、通电话、通广播工程建设目标顺利完成。青山水库开工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效果显著,顺利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计划目标。
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40元,年均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70元,年均增长13%。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重点民生工程取得成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各级各类教育继续发展。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日益活跃繁荣。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成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体来看,“十一五”时期,是葫芦岛建市20年来经济发展快、城乡面貌变化大、社会建设成效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多的时期。与此同时,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一些重大困难和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城镇化程度低;民营经济发展较慢,城乡收入差距有所加大;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有待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社会发展任务繁重;对外开放还需要有新突破。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加以解决。
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葫芦岛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的五年。“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基本判断: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中央出台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保障民生的若干重大措施,为推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生产要素价格进一步上升。辽宁正处于加速振兴的重要时期,国务院出台了新一轮加快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上下形成了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
葫芦岛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重点经济区开发建设顺利起步,一批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科技研发机构初现雏形,将为葫芦岛的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市20年来持续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使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可以基本得到解决。全市上下已形成政通人和、争先发展的良好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葫芦岛面临着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的新形势、新任务,面临着建市以来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发展的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葫芦岛正处于全面振兴的追赶期、调整期和生活水平提升期,具备了“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继续实施工业强市、项目支撑和沿海开发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把又好又快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实现葫芦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跨越。
——坚持协调发展。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妥善处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
——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努力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格局。
第三节 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要紧紧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渤海翼经济腾飞、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战略机遇,努力把葫芦岛建设成为:
中国北方生态宜居滨城
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为8∶50∶42;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6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0%。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环境保护得到明显加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降低率达到国家及省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以上。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县域内均衡发展,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建成并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制度、公共卫生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初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三章 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
第一节 构筑沿海开发开放战略平台
抢抓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着力建设重点经济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沿海区域的区位和资源等独特优势,主动承接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双重辐射,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外向型经济。统筹规划,重点开发,整合资源,集聚优势,逐步建成体制机制新、开放程度高、牵动作用大、竞争实力强的沿海经济地带。推进腹地在能源、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与沿海地区对接合作,实现沿海与腹地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十二五”期间,要形成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基础稳固的充满活力的沿海开发开放战略平台。
第二节 推进重点经济区建设
全面推进重点经济区建设,按照定位科学、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原则,全力打造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推进形成全市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空间格局。
葫芦岛经济开发区 建设新兴装备制造和新型原材料基地。力争2015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海洋工程园区 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船舶修造产业基地。力争2015年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打渔山工业园区建设集产、学、研、销于一体的泵业基地。力争2015年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葫芦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中国北方聚氨酯产业基地。力争2015年总产值达到300亿元。
龙湾中央商务区 打造集商务会展、康体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海洋、生态型中央商务区。
兴城临海产业区 建设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针织服装等产业为主的综合性生态型产业园区。力争2015年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绥中滨海经济区 建设“海岸中关村、生态新城区”,重点打造数字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力争2015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觉华岛旅游度假区 建设集旅游度假、商务会展、康体养生、宗教文化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岛、中国北方佛岛。“十二五”期间,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 大力发展生物化工产业,打造以钼为主的新型材料工业区和资源型矿区经济转型示范区。力争2015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
八家子经济开发区 以有色金属、非金属矿采、选、深加工及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导产业,建设“中国北方铸造基地”。力争2015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南票煤炭工业区 重点推进经济转型,依托劣质煤及煤矸石等资源开发,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建设煤电建材循环经济园区。力争2015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建昌工业园区 打造东北最大的肉食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力争2015年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第四章 加速推进城镇化
以葫芦岛主城区和绥中滨海新城两个百平方公里大城市建设为核心,在沿海一线推进形成城镇连绵带,结合腹地重点城镇建设,整体推进全市城镇化步伐。科学编制全市城镇体系规划,实行“大、中、小”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县域中心城区建设,支撑城镇体系;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强对农村的服务和辐射。到“十二五”期末,城镇化率达到50%。
第一节 加快都市核心区建设
继续加大主城区建设力度,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城市区划,构筑城市发展新格局。以建设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大城市为目标,推进形成连山、龙港、兴城有效对接的“三位一体”大城区格局,实现城市空间南北拓展,东西优化,整体推进,建设亲海近水的海滨城市。按照“生态新城区”的发展定位,开展绥中滨海新城建设,积极推进东戴河国际旅游新城整体开发。
实施搬迁改造,调整城区布局结构。加快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建设北港新区。推动市内机场搬迁,腾出城市发展空间。加强市容市貌建设。整合新、老商业区资源,按照“规划导向、政策鼓励”的原则,制定“退二进三”方案,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政策措施,促进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商业向城区集中,居民向小区集中。打造4~5个城市服务业副中心区,实现城区与郊区、工业与服务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老城区整体改造。
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管理体系的对接与融合,促进客运交通公交化,加快主城区与兴城城区同城化进程。
吸引高素质人才落户葫芦岛,加强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和居民文化生活水平。
第二节 加强县域中心城区建设
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支撑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高标准建设,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为支撑,旧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建设相结合,以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速城镇化进程;创新经营理念,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城镇投资体制,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县城建设和管理;积极发展县城文化产业,不断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县城文明,增强县城凝聚力。
加快产业升级和特色产业发展、集聚,绥中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从农业大县向以高新技术、能源电力、农产品加工、旅游度假为主导的沿海经济强县转变;建昌以农产品、矿产资源深加工为支撑,打造辽宁腹地经济强县,建设成为依山傍水、连河通海的生态城区;南票建成宜居秀美山城。
第三节 加快小城镇建设
有效整合沿海小城镇,优化沿海城镇布局,以建设五万人口城镇为目标,沿滨海公路,打造东自高桥、中经沙后所、西至万家的沿海城镇连绵带。按照“引导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的人口向城市化地区转移”的原则,选取若干腹地小城镇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推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加强虹螺岘、钢屯、高家岭、大王庙、喇嘛洞、玲珑塔等腹地重点城镇建设。
坚持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紧密结合,统筹协调,加强小城镇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鼓励支持小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经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服务业市场化,鼓励以公有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吸引私人资本、境内外资本参与,活化现金存量,转化为资本运作,加快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暖、邮电、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废弃物处置设施,保护城镇环境。
加强城镇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娱乐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小城镇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小城镇的综合承载力,增强吸纳人口和集聚产业能力,提高小城镇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与中心城市形成良性互动。
第四节 促进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镇转移
把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突破口,引导农村人口平稳有序进城就业、定居,推进“一元化”户籍管理。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促进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对临时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稳定就业并有居所人员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分类制定政策,政府提供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建设,逐步将各项公共服务扩大至外来人口,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和自由流动。
第五章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以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现有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速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体系的形成,有步骤地建设具有现代物流装备、现代科技支撑、现代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现代化新格局。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到201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00亿元。
第一节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增加花生、马铃薯、大根萝卜等优质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扩大高产示范区创建规模。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强化农业基地建设。加快水果业、干果经济林发展,加快以核桃、大果榛子、大枣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建设。进一步开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积极促进食用菌、药用菌、微生物肥料、饲料产业发展。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十二五”期间,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0万吨以上,全市蔬菜产量达到360万吨,水果产量达到100万吨;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42万千瓦。
第二节 推进沿海经济带观光农业建设
加强以沿海观光为特色的国家级优质苹果、梨、桃、葡萄、药材以及渔业产业带建设,加强农业观光园、生态观光度假村、万亩温室水果、蔬菜生产示范园和休闲渔业建设。加快规划建设以前所果树农场为中心,集生态示范、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沿滨海大道布设景观绿化带,配套亮化工程,在滨海大道两侧形成北起连山农业体验园、中经龙港葫芦山庄、兴城万亩温室设施水果与蔬菜生产示范园区、南至绥中滨海经济区渔业产业带的沿海农业观光带。建成一批富有自然气息、民俗风情浓郁的农业生态观光采摘园。“十二五”期间,沿海观光农业逐步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现代化,引领地区整体经济发展。
第三节 加强畜牧、水产品生产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生产方式转变,优化畜牧业结构,建成畜产品主产区,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牛羊产业,积极发展猪禽产业,抓好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畜产品加工、草原沙化石化治理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四大工程。建设一批科学饲养、管理规范、产品安全的畜禽养殖小区,进一步提高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水平。每年改扩建、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150个,全市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累计达到1400个。
大力发展水产增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规范发展现代设施渔业。抓好水产健康示范小区建设,推广循环水养殖,提升设施渔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引导和带动全市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健康化、优质高效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水产品精加工业,大力开展近岸渔场建设,鼓励发展渔业第三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水产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
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大力加强生态健康养殖方式,强化畜产品和水产品质量监管、检测、标准体系建设,确保畜产品和水产品消费安全。到2015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10亿元,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1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70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3万吨。
第四节 推进县域产业集群建设
按照“一县一业”县域工业发展思路,加快培育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大力建设县域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园区建设规划,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拓展融资渠道,推动园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和标准。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依托资源,促进集聚,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优势、特色、系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以雨润集团建昌生产基地为龙头、以加工肉食品为主的畜产品加工园区;以加工果酒、果汁、果醋、果药为主的果品加工园区;以加工土豆、大根萝卜为主的蔬菜加工园区。到201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着力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自建农产品生产基地,支持产学研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拉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产品链和销售链,应用现代科技实现有发展前景的农副产品价值增值,推进农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发展。重点建设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生产加工基地。到“十二五”期末,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00个,带动农户50万户,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60%以上。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努力建设文明、整洁、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就业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稳妥推进城镇化的要求,做好农村各级各类规划的研究编制,规划编制做到科学、民主、透明,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和约束力,保障规划的实施。
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拓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创新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继续实施农村能源沼气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增强节水、蓄水能力和保护水源意识,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平安渔业。加强农村道路交通、通讯、邮政网点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大部分自然屯通油路。积极整治村容村貌。
着力实施“新网工程”。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和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基本形成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农村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健全土地使用制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培养各类人才,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顺利开展。
第六章 加快工业发展
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沿海经济带开发和加强节能降耗工作为重点,以深入实施工业“五项工程”为抓手,走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打造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全市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第一节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
大力发展传统产品的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完善配套性,提高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改变本市原材料工业“龙头大、身子小、尾巴短”现象。积极发展石油化工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围绕石油化工基础原料,开发聚氨酯、水性氟碳树脂、聚碳酸脂和氯化聚氯乙烯等下游终端产品。力争2015年全市石油化工产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
积极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结合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接续替代工业,开发高附加值的锌、铜、钼、铟、铼等系列的精细化学品和锌基合金材料,形成锌、铜和钼三大系列深加工产品。力争2015年全市有色冶金产业总产值实现300亿元。
积极发展农林牧渔业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及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点围绕粮食、蔬菜、水果、干果、水产品、农副产品废弃物和耐盐碱作物(甜高粱、能源草等),开发淀粉糖、果胶、饮料、海参肽、乙酸乙酯和海洋生物医药化工产品。力争2015年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第二节 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
“十二五”期间,要依托绥中滨海经济区和葫芦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档次,扩大产业规模,使其成为全市新的支柱产业。发展电子信息系列产品,重点研发数字视听产品、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等产品;发展生物制药系列,重点研发各类疫苗、干扰素等产品;发展高端装备系列,重点研发节能环保设备等产品;发展新材料系列,重点研发高分子复合材料等产品;发展新能源系列产品,重点研发锌空气电池电极等产品;发展新型材料系列产品,重点研发特种聚醚等产品。力争2015年全市高科技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第三节 大力扶持先进装备制造业
推动高档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力发展海上钻井平台、游艇、工程船、工作船及特种船舶等产品。加快推进龙港海洋工程园建设,使其成为集海洋工程、修造船及船舶配套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式海洋装备基地。积极推进渤船重工核电装备产业园和中航黎明锦西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大重型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实现重大装备制造的多元化发展。推进渤船重工第三个30万吨船坞建设。
推动核电、风电等新能源配套装备、大型石化装备、燃气轮机、成套矿山装备等项目建设,支持百万吨聚合釜和百万吨PTA干燥机国产化等技术的深度开发。加快打渔山泵业基地建设,不断壮大泵业产业,大力发展特种泵、屏蔽泵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力争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泵业基地。建设葫芦岛特种设备检验和培训基地。力争201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
第四节 重点发展园区工业
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为重点,以打造名特新产品为目标,以构建长链条、多协作、相互渗透、致力创新的产业集群为方向,推动园区工业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打造企业转移集聚基地。主要依托重点园区,大力发展石化产品深加工、聚氨酯、有色金属深加工、新兴能源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及船舶修造、泵业制造、新型建材、农产品深加工、泳装、数字产业等十大产业集群,夯实全市工业发展的基础。力争2015年十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00亿元。
第七章 加快服务业发展
以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壮大城区经济的新引擎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凝聚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全力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结构,做大服务业总量,促进服务业向网络化、虚拟化、外包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打造“一城、一区、一岛、三大基地”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培育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集群效应和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施城区经济倍增计划,促进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以上。
第一节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重点领域专项物流,健全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加快物流标准化和物流新技术推广,打造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与区域发展相互协调的物流产业发展新格局。抓住建设葫芦岛港口群和港口资源整合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产业,打造通向国内外的便捷、快速和大容量的现代化物流运输网络及物流发展平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配送、代理速递物流类业务。积极推进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和打造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提升全市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系统网络化、供应链简约化和服务一体化水平,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使葫芦岛逐步成为辽西蒙东重要的物流基地。
培育壮大信息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完善信用、信息、会计、审计、咨询等服务体系,搞好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资源在应用上的融合。抓紧完成有线电视平移改造,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共信息网络,形成基本完善的全市政务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管理咨询、经纪代理、职业中介等商务服务业,形成有较强辐射力的商务服务体系。推动会展业向专业化、贸易化、品牌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鼓励工业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发展服务外包,加快主辅分离。
加快发展金融业。推进形成国有商业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村镇银行、外资银行、农民信用合作组织等多元化银行机构服务体系。支持葫芦岛银行提高信贷质量,实现跨区域经营,成为辐射全国的商业银行机构。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加大银行在全市能源产业、原材料工业、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贷款投放比重。积极吸引各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入驻,增强全市信贷资金实力和金融服务能力。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扩大农业保险范围,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搭建政、企、银项目对接和政策对接平台,为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有力信贷保障。2015年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度达到4.5%左右。
第二节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推进商贸业提质升级。建设英国特易购(Tesco)、美国沃尔玛(Walmart)、台湾大润发、百货大楼、宏运商厦等现代购物中心,形成辽西最大的商贸服务基地。依托现有专业市场,以龙湾中央商务中心全面建设运营为引擎,提升全市商贸服务业层次与水平;逐步完善城市商业设施,集中力量整合老商业区、新商业区和周边城区的商业资源,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进连锁经营快速发展。引导商业企业向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领域发展,形成市县区有大型商场和大型超市、乡镇有直营店、村有加盟店的商贸流通新格局。
建设辽西地区重要的蔬菜、家具批发集散地和汽车销售服务基地。依托设施蔬菜小区建设,扩大蔬菜生产能力,努力建成京津的“菜篮子”。整合三大家具批发市场、近百个家具生产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强化葫芦岛作为辽西重要的家具批发集散地的产业优势。依托全市汽车销售网点众多的优势,加强引导,推进辽西重要的汽车销售基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绥中物流中心。
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围绕“大城市”建设目标,着力加强房地产业开发管理,硬化规划开发布局,落实稳控促销政策,统筹发展住宅地产、工业地产和商业地产,完成矿区棚户区、零星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程。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满足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逐步建立包含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棚户区改造用房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第三节 加快发展旅游业
把做大做强旅游业作为发展全市现代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措施,全面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产品开发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突出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讲究特色,深度开发,合理布局,严格管理,推进形成主题突出、多维多元、结构完善的旅游时空系统。明确旅游产品市场定位,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旅游营销,有目标、有重点地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提高旅游产品的科学和文化内涵,开发高品质、参与性的旅游节事活动;延长旅游旺季、增加游览时间。
发挥葫芦岛地缘优势,加强与京、津、冀、蒙东、吉、黑旅游区协作,建立大旅游联合体。完善综合配套能力,形成特色突出、景区(点)配套、产品丰富,游客参与性强,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齐备的旅游产业体系。开发建设兴城“滨海温泉城”,加快觉华国际旅游岛规划开发,积极推进觉华岛菩提公园、海上游艇俱乐部、绥中长城资源保护开发、建昌龙潭大峡谷、连山红色旅游开发、龙港葫芦山庄、南票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重点项目。“十二五”期间,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进入辽宁旅游的第一方阵,成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和环渤海地区新兴休闲度假旅游基地。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人数3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实现220亿元以上。
第八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功能完备、供给充足、保障有力的能够支撑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 推进葫芦岛港建设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港建设柳条沟、绥中、北港、兴城四大港区。到2015年,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
柳条沟港区新建11个泊位,其中散杂泊位8个、油品泊位3个,码头泊位总数达到18个。同时完成10万吨级航道和铁路专用线等配套设施建设;绥中港区煤炭码头一期工程建设万吨级泊位4个,形成5000万吨/年吞吐能力,先期启动5个5000吨级通用泊位项目;北港港区开展散、杂货和油品及化工品等大宗货物运输,为北港工业区配套;兴城港区作为葫芦岛港预留港区,近期以陆岛交通和旅游客运为主,搞好兴城觉华岛客运码头改造和龙湾海滨客运码头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中小港口。
第二节 加强陆路交通设施建设
基本建成以公路、铁路为骨架,以其他运输方式为补充的较为发达的陆路交通运输网络。
加快实施公路提级改造,整合一条贯通全市腹地的横向连通路线,构建“二高四横六纵”公路交通网络新格局,实现全市各县(市)区与周边地市公路联系通道高速化、县级以上公路通畅化、滨海公路连接线完善化及沿线服务区功能化。“十二五”期间,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为脉络,覆盖城乡、纵横交织的客运网络,构建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依托,以货运基础设施为节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城乡物流配送为延伸的衔接顺畅、运转高效、安全节能的货物运输服务体系。重点加强滨海公路连接线、102国道绕城公路、建昌至兴城(葫芦岛)及建昌至绥中高速公路和贯穿全市腹地横向连接路线建设。完成兴城客运站二期、建昌客运站、建昌公铁立交桥、南票客运站、北港客运站(公交站)建设,加强农村客运站和村屯之间道路建设。编制城市公交发展规划,确立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战略,扩大公交服务范围,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围绕葫芦岛经济开发区、兴城临海产业区、绥中滨海经济区开展铁路建设。完成13公里的北港工业园区铁路工程(葫芦岛港疏港铁路)、锡林浩特——绥中港铁路,积极推进秦皇岛至绥中东戴河新城城际铁路建设和渤海水泥专用铁路改造、绥中电厂铁路专用线扩建(复线)和马仗房车站改造等工程。
第三节 加强能源电力建设
加快推进中核辽宁徐大堡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绥中电厂三期工程、南票电厂三期工程、大唐国际葫芦岛热电厂和国电葫芦岛热电厂项目,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发电。
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加快推进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项目建设。结合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在葫芦岛西部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提高主网架供电能力。增加重点区域220千伏、66千伏电网布点。继续组织实施全市66千伏以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重点加强农村电网的建设与升级改造。
第四节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四大水利保障体系:建立防洪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抗御洪水灾害能力;建立水土流失治理与预防监测体系,充分发挥水土自我修复能力,详细规划水土保持区域范围,实现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突破;初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供水体系,最大限度减少漏失点,保证供水畅通,进一步提高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供水能力;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应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提升水利管理水平。
完成葫芦岛市城市防洪工程,确保青山水库和猴山水库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六股河、大凌河、烟台河流域保护与治理工程。继续实施全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强全市输水工程和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加快推进大风口水库向绥中滨海经济区供水、乌金塘水库向北港工业区供水等工程建设,改善全市水资源配置格局,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基本形成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全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水源流域安全保护,有效防治海水入侵。“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供水能力1.5亿立方米,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第五节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为青山水库配套的年供水能力20万吨的净水厂及配水干管工程,对城区供水管网进行改扩建。提高城市供热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进行拆小并大集中供热工程,新建兴化热源厂、海滨路热源厂。实施城区天然气管网改造,实施城市排水系统改扩建。建设城市数字化管理工程。建设新老城区快速通道、主城区外环路、龙湾大街(机场段)道路,实施城区内34条主次干线道路改扩建工程。继续加强和优化城市管理,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持续推进城区休闲场所、停车场所、卫生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城市生活舒适度。
继续治理五里河、连山河、茨山河、月亮河、兴城河并进行两岸景观绿化。对老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完善龙湾生态公园、海滨浴场配套设施及景观建设。
到“十二五”期末,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85%,燃气普及率达到97%,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1.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
第九章 持续推进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所有制结构、农村、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完善和优化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
第一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强化行政监督。建立、完善和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征询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和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基本形成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
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政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充分发挥监察、审计机关监督作用,提高各级政府理财水平和经济管理能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优化政府管理体系,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学会、社团法人、中介、咨询服务等社会组织。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逐步理顺各级各类开发区管理职能,为开发区发展壮大提供规范化的制度环境和宽松的政策环境。
第二节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国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完善和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确保国有产权界定、国有资产评估、国有产权转让等环节更加规范有序。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以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为主线,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全面完成锦化集团、锦化氯碱等国有企业破产和重组工作,做好破产企业重组后的发展规划。做好葫芦岛锌厂改制工作。终结企业破产工作,完成国营8271厂、物资系统企业、市供销总公司政策性破产和南票矿务局破产收尾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妥善处理和解决好“壳企业”、职工债务等中小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同时加强对改制企业的履约监管,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基本建立以企业法人、企业自负盈亏、出资者有限责任和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为内容的新型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出资人依法履职,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规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节 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实施辽宁省民营经济“345”腾飞计划,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推进沿海开发开放的重要引擎。保护民间资本投资合法权益,发挥其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在法律、法规容许范围内,鼓励民营企业向医疗等公共事业领域投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更新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生存能力。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环境障碍,继续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保护制度,着力解决一些涉企管理部门对民营企业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落实融资、财税及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推动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经济的融合,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坚持抓大与抓小并举,骨干企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与打造中小企业集群并重,驱动两个轮子一起转,支持中小企业调整结构、开拓市场、创新技术、转型升级。完善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继续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平等保护各类产权,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市场条件。到2015年,民营经济达到全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
第四节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制度建设。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流转管理办法,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进城农村人口土地承包权制度改革、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加强农村集体土地征地补偿费内部分配监管,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和权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矛盾纠纷长效机制。
以产权明晰、财务健康、监管到位、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增资扩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实施贷款五级分类为重点,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民信用互助合作组织等试点和推广工作,设立农业担保机构,为“三农”提供担保服务。
第五节 深化财税、金融等领域的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市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各项税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税收杠杆对调整经济结构、保护资源环境的积极作用。加强征管法制建设,加强税收监管,优化纳税服务。
积极进行区域金融体系建设和管理制度创新。加快推进金融机构经营机制的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不良资产清理,创造安全的金融环境。积极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探索金融创新手段和融资模式。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全力做好企业在创业板、主板和境外上市工作。通过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优化土地等资源要素配置,节约资源成本,进一步利用生态资本促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合理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推进形成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机制,促进资源合理有效利用。
第十章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紧紧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契机,发挥滨海城市、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以重点经济区为重要平台和支撑,全面提升全市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
第一节 加快发展对外贸易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外贸增长点。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进泳装出口基地建设,推进萝卜、花生、苹果等出口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出口农产品、食品骨干龙头企业。推进新获自营进出口权企业的出口开拓工作,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以成品油出口和生命科学技术产品出口为突破口,重点培育石化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渤船重工、锦化机集团和莲花山凿岩钎具有限公司为重点,着力培育成套设备出口和机电产品出口,打造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争取国家和省级外贸扶持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外贸出口45亿美元以上。
第二节 积极引进内资和利用外资
构筑招商平台,以主题概念招商为重点,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广泛吸引内资和外资。
以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境外招商,引导企业自行招商,持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优化政策支撑平台,加强软环境建设,增强投资吸引力。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贷款流程,增加贷款规模。提高贷款利用效率,提升对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服务水平,加大支持力度,营造更加宽松的招商引资环境。建设和完善全市重点经济区、开发区、老城区工业搬迁空地基础配套设施,为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创造条件。搭建发展要素支撑平台,重点抓好土地、劳动力、熟练技术工人储备和供给,为吸纳产业转移提供保障。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外软贷款,重点建设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的项目。
第三节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境外投资在规模、领域、质量和效益方面的新突破。利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外资产价格大幅走低、估值大幅缩水的有利机遇,鼓励引导市内优势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并购,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规模,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获得海外工程承包和技术研发协作资格,积极争取获批无偿援助项目。充分发挥贸促会、行业协会和专业化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到境外投资合作。
第四节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广泛参与区域联合,充分发挥环渤海联合体、辽西蒙东联合体、辽宁沿海经济带联合体的区域合作平台作用,积极参加区域合作峰会、论坛、项目推介和经贸洽谈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葫芦岛市加快开发开放、扩大区域合作的新形象。不断加大与周边市(盟)在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和港口物流等方面的衔接合作,加快重点优势产业合作对接,加强教育与人才开发领域合作,全面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共同治理和保护环境。做好重点产业发展项目的合作及引进,协调域外大型企业集团来葫芦岛投资兴业。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和青海的相关工作。
第十一章 加强资源环境与生态建设
着力加快经济转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考虑自然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力,合理利用土地、水、能源等重要资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经济转型和循环经济发展。依法控制建设用地开发,拓展用地立体空间,提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重点实施建设“两型社会”、加快“三区”转型、把握“四类”开发、构建生态屏障区四大任务。
第一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约束性指标,继续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生产能力,建设北港(大唐)热电、高新区(国电)热电、兴城热电等节能降耗项目。
鼓励发展低碳工业。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状况的审计监督,重点研发高耗能企业生产环节节能技术,建立节约奖励制度,加大对突破耗能指标行为惩罚力度,推动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改造淘汰高耗能设备和工艺。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建立资源节约利用制度和监控体系,完善节能监察队伍,加强对工业能耗工作的监管,使节能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确保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降低率达到国家及省要求。
推进资源节约利用。推行闭路循环用水、废水回用、中水回用等节水技术,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加快城乡垃圾处理场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垃圾资源化利用,制定并实施垃圾回收办法,建立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发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抓好粉煤灰、煤矸石和尾矿砂等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完成辽西环保产业园、杨家杖子尾矿库开发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到“十二五”期末,人均日生活用水不高于117升。
继续做好减排工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水、大气、土壤环境治理和监管水平,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力度,从严执行排放标准,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危害防治。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农村环境。到“十二五”期末,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达到国家和省要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稳定在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占耕地面积30%以上。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开展重点海域的环境治理,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全面建立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加强海洋自然灾害观测预报体系建设。加强海岸整治与修复工作,重视和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加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高土地、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第二节 加快推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
培育和增强资源型地区自身发展能力,提高资源型地区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杨家杖子、南票和八家子等资源型矿区实际,因地制宜,认真实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规划,争取和用好中央财力转移支付资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支持资源型矿区深部探矿、采矿。在搞好采矿沉陷区治理工程和棚户区改造的基础上,大力扶持矿区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解决好矿山关闭破产、职工再就业等问题,实现社会稳定。搞好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资源型地区接续替代产业体系,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产业结构明显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就业机会稳步增加,人民生活逐年提高,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转型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第三节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主体功能,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行全市国家农产品主产区、省级重点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保护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统一协调、更新及时、反应迅速、功能完善的国土空间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保障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的体制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认真执行差别化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民族、环境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区域政策。
第四节 构建辽西绿色生态屏障区
以加快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重点,坚持绿化与保护相结合,全面实施辽西绿色生态长廊建设规划,加快绿化宜林荒山,提高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绿化水平。重点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建设和村屯、校园绿化活动,加快环城荒山绿化步伐,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构建辽西低山丘陵生态屏障区,实施大规模城乡造林绿化工程、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造林18.23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3.6万公顷、“三北”防护林体系五期工程3.3万公顷,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3.67万公顷,其它防护林建设7.67万公顷。到“十二五”期末,完成“辽西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以上。
第十二章 加强社会建设
着力实施重点民生工程,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把富民强市、改善民生、构建和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点和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共享发展;坚持民生为先,促进社会建设;坚持民生为重,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节 继续推进就业再就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统筹规划和推进城乡就业工作。初步实现城乡劳动者公平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和充分就业。
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整体推进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就业平台标准化建设。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和引导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的劳动者实现创业和就业。建立全方位就业援助体系,及时援助城乡就业困难对象。重视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大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完善失业动态监控体系,加强失业调控,保持就业稳定。继续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为零。
加大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市、县、乡(包括用人单位)劳动人事争议基层调节组织体系。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强化集体协商制度,基本建立合理的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保障农民工和农业劳动者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第二节 进一步改善民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兼顾社会各类群体需求和利益,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协调一致制度构架。不断扩大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到“十二五”期末,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100%。
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加强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继续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农村救灾救济体制,全面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提高优抚对象生活水平,建立以双拥为契机、抚恤与优待相结合的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体系。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建设与社会管理相适应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完善县城养老设施建设,推进中小城镇社会化养老进程,积极开展赡老人员培训,加快城镇家庭养老向公共养老转变步伐,基本形成以养老为重点的社会化福利服务体系。搞好市老年公寓、市儿童福利院、救灾物资储备库等重点民政设施建设。
第三节 积极推进科学技术发展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功能完备、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万家数字技术产业基地、葫芦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布局载体,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吸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数字技术等重点领域,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把葫芦岛建设成为辽宁西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
加强应用高新技术创新成果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中心,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传统产业及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加速农业领域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以水产、水果、畜牧业为重点,用农业高新技术推进“两水一畜”全面协调发展。加强社会发展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以惠及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开展民生科技行动;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科技攻关,重点解决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创新科技平台、基地建设与空间布局,加快科技创业与技术转移、科技信息、科技企业孵化、专业技术以及社会信息化五个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平台的服务功能;重点建设数字技术、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和新能源四个科研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到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发展科普事业,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强各级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加强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教育,提高居民科学意识和生活质量,加强科普场馆建设,提高运营质量,鼓励科普文化产业发展。
第四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以“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大力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为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辽宁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一乡(镇)一所中心幼儿园建设步伐。支持并鼓励偏远山区和城市附近的乡(镇)初中进城办学,逐步推进在县城办初中、在乡(镇)办小学的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各县(市、区)全部完成新一轮“普九”、“双高标准”的验收工作。注重普通高中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坚持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实行职业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的体制,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质量。支持渤海船院整合校区,努力将其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船舶制造业人才实训基地。支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和辽宁财贸学院健康发展,继续吸引重点院校到葫芦岛办学。
第五节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
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总体目标,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重点工程,扩大公共文化设施覆盖面。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发展专业艺术,创作文化精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强化新闻出版、版权行业管理,推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加强自然、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升文博管理水平;加大传媒机构行业监管;大力发展电影事业。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海洋文化、古筝文化、葫芦文化和长城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依托“海岸中关村”和龙湾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新兴文化产业集聚区。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加强社会文化环境建设,实施精品创造带动战略,弘扬正气,传承文明,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以全民健身为核心,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健身活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发展体育健身、体育旅游、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体育彩票等体育产业市场。
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博物馆、群众文艺馆等“一场五馆”建设,搞好运营管理。重视档案工作,完善档案馆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建立以市档案馆为中心、县(市)区档案馆为主要节点的全市分布式档案数据库。
第六节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城乡居民病有所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保持100%;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参合农民个人付费比例降到50%以下。建立稳定增长的筹资机制,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专业设备建设,改革补偿机制,转变运营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继续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率达到100%。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降低疾病发病率,以乡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9%。建立和完善全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公立医院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保持公立医院社会公益性的前提下,实施管理体制、领导体制、运营体制、补偿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改革,增强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能力。大力扶持民营医院有序健康发展,满足居民就医需要。
积极推进市中医医院、连山区人民医院和兴城市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第七节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把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不断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十二五”期间达到省级综合改革示范市标准,80%的县(市)区达到省级综合改革示范县(市)区标准。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建设葫芦岛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完善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改善人口结构;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区域人口合理布局、有序流动;加强职业化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重视少数民族工作,支持民族乡镇和少数民族发展,保护民族文化,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水平。重视宗教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现男女平等,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全市人口控制在290万人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21‰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
第八节 加强社会管理
发挥基础作用,加强和改进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工作。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权益述求保障渠道。
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建设,增强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犯罪、掌控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和消防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应急救援和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强化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监督管理,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程和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建设。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火灾事故发生。
加强洪涝、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全面提升防灾减灾和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全市基本具备综合抗御六级地震的能力。加强重点人防工程、人防组织指挥系统、人防信息化体系和人口疏散体系建设,增强城市综合防护能力。提高口岸检验检疫能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坚持依法治市方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能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基本权利,营造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十三章 保障措施
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划实施机制,创造规划实施的必要条件和良好环境,强化规划组织实施,确保完成规划的目标任务。
第一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紧密围绕全市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目标,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增加高素质人才数量,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人才总量稳步增加,人才素质和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市场配置、激励保障等机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加快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促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文化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训和使用。积极引进国外智力,结合外事侨务工作的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加快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程、“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重点产业“两高”人才培养工程、智力支持与科技特派行动等重大人才工程。到“十二五”期末,开展各类城乡劳动者普惠制培训10万人以上,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5%以上,石油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四大支柱产业人才总量达到20万人,全市人才总量增加到30万人。
第二节 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继续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重点抓好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推进工作。制定和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计划,初步规划建设54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6000亿元左右。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政、银、企对接,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加强重点项目管理,逐步建立重点项目月调度、季报告制度、并联审批制度(绿色通道)和限时办结制度,加强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重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跟踪。规范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活动,规范评标专家管理,完善招标事项核准制。实行重大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及时进行重大工程项目决算审计,规范工程决算、核算行为。建立专门工作小组,集中力量推进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基础性重大项目。各级财政应设立及增加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保证项目落实。
第三节 扩大城乡消费
把改善民生与扩大消费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结构,拓宽消费领域,不断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和多层次消费需求。密切关注价格动态,审慎预测通胀预期,积极进行生活必需品成本监测;采取有力措施,发挥价调基金作用,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结合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城区第三产业服务水平和档次,改善消费环境,向城区居民提供日益丰富的商品和服务。
继续开展家电产品下乡活动,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的实行地区和产品种类。完善便民利民的服务网络,促进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等领域的服务型消费。完善住房建设及调控政策,增加中低价位和限价商品房的供应。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构建城乡贯通的现代流通体系,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商业网点连锁经营、邮政“村邮站”、农资物流配送项目支持力度,引导鼓励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
规范消费信贷,鼓励银行扩大消费信贷范围,增加消费信贷资金,扩大消费信贷产品,继续扩大教育助学、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业务。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营造多种服务业态、服务模式竞相发展的宽松氛围,促进休闲型、发展型服务消费增长。
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培育树立消费品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大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力度,规范消费市场秩序,构建使消费者“放心、安心、舒心”的优良消费环境。
第四节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简化公共服务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严格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强化行政行为执法监督。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为各类企业提供平等发展机遇。全面加强审计工作,增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功能和作用。强化司法权威,维护司法公正,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加强武警、边防现代化建设,保障社会安全稳定。
全面推进“信用葫芦岛”建设。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体系,构筑信用体系的信息基础平台和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培育和规范信用市场,发展信用交易。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增强政府公信力,清理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和债务,建立切实可行的分类偿债机制。在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资质认定、年检年审等方面推行企业信用报告制度。建立重点人群信用档案,逐步完善全社会奖惩联动机制。
第五节 健全规划纲要实施机制
要充分发挥和科学运用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公共政策和发展规划之间的协调配合,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和主要目标的顺利实现。综合运用计划、财政、金融、税收、物价等经济手段以及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搞好年度计划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把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健全规划监督评估机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各部门要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要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经中期评估需要对本规划进行修订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责任编辑:Administrator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