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

<图片
【北山答卷】之九: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我们要传扬好北宋黄庭坚文化薪火
  1. 来源:
  2. 作者:甘草
  3. 日期:2025-11-03
  4. 浏览: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直播-【官方授权网站】: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教育思想,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将中国教育喻为一棵大树,必须将其根系深深地扎入中国独特的民族厚土、文化沃土、现实热土之中,在教育实践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河池历史悠久、神奇美丽、人杰地灵,民谣称“大雨成河、小雨成池”,是坚持以“扎根河池、服务地方、面向基层”为办学定位的河池学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热土,是成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传奇的家园。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名人很多,其中北宋文学家教育家黄庭坚与同朝代的“三元及第”宜州俊杰冯京无疑是对本地兴文重教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不妨说,每个河院人心中都或深或浅地“住”着一个黄庭坚。谁都难以否定,今日的河池学院成为闻名遐迩的“作家摇篮”是深受一代宗师黄庭坚的文化影响。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这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的著名论断。宋代为传统文化“造极之世”,同为书坛“宋代四大家”而在诗坛并称“苏黄”的苏东坡和黄庭坚无疑为“造极之世”的“造极之材”。清代诗人江逢辰评价苏东坡,“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而因被罗织“幸灾谤国”罪名而羁管宜州的黄庭坚亦在此地“赢得声名留胜迹,开化第一功”。同样可以化用说,“一自山谷谪桂西,天下不敢小宜州”。

黄庭坚何许人物也?他生于江西修水,逝于广西宜州,是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思想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豫章先生等。他进士及第,宦海沉浮,当过泰和县知县、秘书省校书郎、《神宗实录》编修官、御史中丞、吏部员外郎、太平州知州等诸多职务,羁管宜州后逝世。先后被追赠为“龙图阁学士”、“太师”和谥号“文节”。以“涤亲溺器”孝行被载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成为中华孝道典范而世代传颂。

黄庭坚在宜州度过怎样的岁月?这里先弄明白北宋“羁管”的意思。北宋的“羁管”是将获罪官员或士人贬至偏远地区,由当地官府监视居住、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重刑贬谪制度,比普通贬官更严苛,无官职、无俸禄。对于黄庭坚而言,可谓人生最低谷、低到尘埃里。他在宜州共17个月先后辗转居住过六个地方,前几个非常简陋,最后几个月获得照顾住进相对安稳的南楼,黄庭坚的《宜州乙酉家乘》以“日记”的方式详细地记录了他在宜州的日常生活。期间种种,一方面体现了黄庭坚自身的乐天知命和豁达心态,另一方面体现了宜州官员与民众对大文豪教育家的尊崇,使他在极不自由的有限时空中得以讲学布道、教读诗书,创作出书法《范滂传》《李白忆旧游》和诗词《宜州见梅作》等传世之作,实现“万里来破南天荒”的使命,带来“宜山草木亦精神”的气象,赢得“开化第一功”的生前身后名,宜州人民献给他情深意切的挽联:“谪粤同时亦有人,缘何定国宾州、淮海横州,不及先生绵俎豆;作神此地原非偶,恰似龙城柳子、潮阳韩子,能令边徼化诗书。”此联将黄庭坚对宜州的贡献与柳宗元对柳州、韩愈对潮州的影响并提并论。

历代如何评价黄庭坚?据统计,北宋至当代900多位历史名人对黄庭坚作过好评,包括苏轼、宋徽宗、陆游、康有为等,构建了正面的系统评价链和千年口碑史。他诗歌方面被称为北宋诗坛“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苏东坡并称“苏黄”,留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千古名句;书法方面与苏东坡、米芾、蔡襄并称“宋代四大家”,与怀素、张旭并称草书“三大家”,还形成了“点铁成金,夺胎换骨”“长年荡桨,群丁拔棹”等独出机杼的教育理论,堪称开宗立派人物。苏轼赞誉黄庭坚“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宋徽宗评其书法“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上下,无不自如”。清代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其“笔力雄健,宋人第一”,王士禛称“山谷虽脱胎于杜,然其七律雄浑奇崛,自是宋人第一”。

如今,纪念黄庭坚的山谷祠及其衣冠冢掩映于河院背后的北山上,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我们仿佛感觉到一位德高望重、两眼如月的老教育家在看着河池学院:900多年后的新时代,这里的教育办得怎么样了?

今天,我们办大学、办教育要传扬好黄庭坚文化薪火。

一、维护好纪念黄庭坚的文化胜迹,办好有底蕴的大学。从宋代开始,宜州就设立州学。为纪念黄庭坚,南宋宜州太守韩璧修建山谷祠、张自明修建龙溪书院。龙溪书院虽然后来逐渐式微荒废,但对宜州文化教育史具有划时代意义。而山谷祠自宋元明清时期多次重修、复建,上世纪70年代末被毁。后来宜州市在河池学院背后的会仙山两度重建、修缮山谷祠及其衣冠墓,历经风雨,有些空落,却也熏陶了一批批河院学子。河池学院的历史文脉何止从1951年建校时算起,理应向前推进八九百年,用足黄庭坚文化宝藏,将黄庭坚文化注入河院校园文化中,接续龙溪书院和山谷祠的薪火,办好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现代化应用型大学。

二、运用好黄庭坚文学艺术培育学子,办好有文化的大学。自从有了黄庭坚,河池宜州的文化艺术审美之尺就高高地横在眼前了。我们要在河院文化课程中,专题讲述黄庭坚文学艺术,全面讲解黄庭坚诗词书法、道德文章以及理论思想,讲好他“无一字无来处”“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诗法,讲好他观摩“长年荡桨”形成的“长枪大戟、骨力洞达”书风。他的诗词《登快阁》《寄黄几复》《宜州见梅作》和书法《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砥柱铭》《黄州寒食诗卷跋》《李白忆旧游诗卷》《范滂传》等是最好的艺术范例,《黄庭坚书论》是上乘的书法理论教材。“天下不敢小宜州”,绝不是仅仅因为黄庭坚谪居过宜州,而是因为黄庭坚以北宋顶流标准在这里教化一方,宜州人逐渐拓宽眼界、打开格局、多出人才,形成了文化自信,天下才不敢小看宜州。一所大学的诸君,光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光有学历不等于有智慧,河池学院要紧紧攫住这张代表“风雅宋”的品牌办好有文化的大学。

三、融汇好黄庭坚教育理论上好“大思政课”,办好有风骨的大学。我国提倡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黄庭坚一生颠沛沉浮,却是集大贤、大能、大孝于一身的家国忠良,身处“绝境”仍写出“天涯也有江南信”“万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传寄远书”“何时鲲化北溟波,好在豹隐南山雾”等豁达诗词名句。如果对照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标准,比如“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等等,折射到黄庭坚身上都会散发出耀眼的闪光点。他主张的“以禅喻书”“不俗”“抖擞俗气”“夫士不可一日而无学,民不可一日而无教”“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等思想都理应融入学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奔流于师生的血液里。河池学院要与古为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办好有风骨和特色的大学。

谨作《致远楼次韵黄山谷登快阁》致敬黄庭坚:

“宜州匹似江南美,

致远楼头任雨晴。

仙山不高天地阔,

龙水非深日月明。

铁城梅香慰羁旅,

杏坛书卷意纵横。

世事洞明如大梦,

吾心合与古贤盟。”

(注:《登快阁》为黄庭坚的著名诗作;“致远楼”为河池学院办公楼名)

(专栏邮箱:beishandajuan@hcnu.edu.cn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