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春风轻拂山岗,河池学院的驻村第一书记与工作队员们正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他们以学科专长浇灌乡土根系,用创新思维点亮田野星火。在乡村振兴这幅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中,这些青春的身影既是执笔绘梦的丹青手,更是躬身入局的剧中人。本辑特别推出“以青春之我 赋能乡村振兴”专栏,让我们循着沾露珠、冒热气的奋斗足迹,共同品读那些浸润泥土芬芳的青春诗篇。今天,我们走近驻环江川山镇乐衣村第一书记徐金平,一起聆听他的故事……
2021年5月,徐金平肩负使命,奔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乐衣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投身乡村振兴帮扶事业。驻村4年的时光里,他的足迹遍布村落的角角落落,以坚实步伐丈量着这片土地;他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化作温暖话语,声声传递到群众心间;他怀揣赤诚,以满腔热情与辛勤汗水,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让鲜红党旗在乐衣村的土地上高高飘扬。
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征程中,徐金平创新施策,以“攻、守、防”三重策略精准发力。“攻”为主动破局谋发展,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守”指筑牢根基固成果,保障发展行稳致远;““防”则着眼未雨绸缪化解风险,护航乡村振兴可持续推进。三者相辅相成、协同作战,为乐衣村平稳过渡与长远发展筑牢坚实保障。
“攻”:主动突破,激发发展动能
乐衣村以创新和改革为驱动,全力激发发展动能。徐金平驻村伊始,便深入走访调研,充分了解村情、民情以及土地资源、主要产业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村集体经济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养,重点推进生态保护与中草药板蓝根的开发种植。乐衣村具备种植板蓝根的天然优势,且靠近贵州黔东南等地,市场需求广阔。通过套种、林下、间种等多元化方式,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增加种植面积。目前,乐衣村共种植板蓝根100余亩,带动132户农户增收,其中脱贫户103户363人实现全覆盖,农户收益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村集体经济收益也从最初的5万元跃升至十几万元,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均超过12万元。此外,乐衣村以产业奖补为重要抓手,实现脱贫户产业奖补全覆盖,每户增收几千至五千元,并大力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一村一品” 差异化发展。
“守”:巩固成果,筑牢返贫防线
“守” 住成果是乐衣村工作的关键环节。乐衣村始终坚守 “两不愁三保障” 底线,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确保脱贫成果持续稳固。在动态监测帮扶上,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将常态化排查与部门预警紧密结合,紧急情况随时上报处理。自实行动态监测系统以来,乐衣村对8户21名监测对象实施精准帮扶,目前已成功消除风险5户12人。同时,完善分层分类纳入低保政策,为失去劳动能力者提供兜底保障,为大病群众申请医疗救助和教育资助,村内还设立了临时救助体系。在政策衔接方面,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从“输血” 到 “造血” 的转变,延续小额信贷、公益性岗位等政策并优化适用范围。此外,积极开展“志智双扶”,邀请农业、乡村振兴领域的专家和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实地技能培训,有效减少 “福利依赖”。
“防”:未雨绸缪,化解系统性风险
面对各类潜在风险,乐衣村积极防范,做到未雨绸缪。在自然灾害防控上,大力加强农村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并积极推广农业保险,如气象指数保险。近两年,乐衣村农作物虽受洪水、干旱、冰雹等灾害影响减产,但通过农业保险挽回了部分损失,村民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大幅提升。在市场风险规避方面,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利用期货工具对冲市场波动风险,同时推动“互联网+农业” 模式,拓宽农产品销路,减少中间环节损耗。在治理风险防范上,强化村级事务公开,严格落实 “四议两公开” 制度,有效防范乡村振兴领域腐败问题。同时,积极化解基层矛盾,防止因土地流转、利益分配等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
“回望过往历程,感慨万千,驻村工作千头万绪,无所不包。但要做好基层工作就需要有开阔的视野,沉稳的定力以及良好的体能,从点、线、面勾勒出一幅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徐金平说道。
在徐金平的带领下,乐衣村通过“攻、守、防”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正稳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目标大步前行。(宣传部供稿)
【关闭】